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境界”说,是中国近代学者王国维的著名词学理论,在学术界颇有影响,对推动古典诗词的研究有很大的裨益。王国维说,词以有“境界”为最佳,有“境界”方能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唐五代和北宋词所以能够“独绝”词坛,原因即在此。而境界说中尤以“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提出为佳,这是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总结及发展,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一、对“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理解《人间词话》开宗明义便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接着为境界规定了两个基本审美形态:“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  相似文献   

2.
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摘取古人词句,发挥联想,别出心裁地提出了治学成大事业的“三境界”。“三境界”内涵丰富,前人解释颇多,本文主要从人生哲理的高度,对“三境界”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四境界”说,即作者创作之境界,作品中之境界,说词人评词之境界与读者心中之境界。  相似文献   

3.
“境界说”是王国维《人间词话》的中心,而“境界说”的核心概念是“真”。“真”是王国雏整个文学批评理论的出发点,是衡量作品的基本标准。他在《人间词话》中通过品评词作阐述了“境界”之“真”的具体内涵。在众多词人中,王国维对李煜词给予了特别的关注。本文拟从王国维对李煜词的评价这一视角,从艺术品位和创作论上探讨其“境界说”之“真”。  相似文献   

4.
论意境     
<正> 一、意境的孕育时期与概念内涵意境(亦称境界)是开展诗词评论重要纲领和美学原则之一,蕴义精深,涉及知识丰赡,概括言之有二:(一)意境在诗词创作中居有重要位置。王国维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就以有境界而“独绝。”可以说,诗词若乏意境,如人之丧目睛,顿失精神。王国维论姜夔词,说他  相似文献   

5.
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论词,标举“境界说”,以为词作当以境界为最上,并分境界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此说为诗词赏鉴者奉为圭臬。文章即本斯旨,对唐宋名家之写月佳作,结合作者之境遇,略加赏析,以纪念这部不朽的名著问世95周年。  相似文献   

6.
王国维把中国诗学传统中的意境理论系统化,为古典诗学做出了杰出贡献。近百年来,学界对王国维境界说的研究。存在着很多分歧。王国维境界说的基本内涵主要有三个方面:境界是情与景的统一,情景契合乃生境界;要有真景物、真感情,才能出真境界;境界要深远,有言外之意。或有某种普遍性的哲理。关于境界的审美类型,王国维提出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在境界的创造途径上,王国维提出了“造境”和“写境”。王国维的境界说,为中国古典诗学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意境”论,画上了一个漂亮的句号。  相似文献   

7.
王国维的“境界说”历来是学者们关注的问题。关于“境界说”的研究成果也非常之多。文章拟从前人之见入手,分析其“境界说”的自然基础、基本内涵以及对其几个基本观点的理解.以期对“境界说”有一个比较新鲜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王璐 《现代语文》2010,(2):37-39
南唐后主李煜之词大部分郝是睥睨词坛的杰作,也为历代词评家所称道。王国维就在《人间词话》中对李煜词推崇备至,但其“眼界始大”和“阅世愈浅”的评语似乎有些矛盾,联系王国维的“境界”说,那么这个问题似乎可以迎刃而解了。根据叶嘉莹先生做出的解释,“境界”一词的落脚点其实是感受。这感受一则是对外物的真切体味,一则是将这种真切体味再现于作品中。那么,我以为用“境界”二字来评李煜词是再恰当不过了。  相似文献   

9.
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评述□天津师大教授田本娜一、情境教学体现了“境界”学说我认为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最核心的是“境界”学说。“境界”说的集大成者王国维曾指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又说:“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境界为本...  相似文献   

10.
蝶恋花满地霜花浓似雪,人语西风,瘦马嘶残月。一曲阳关浑未彻,车声渐共歌声咽。换尽天涯芳草色,陌上深深,依旧年时辙。自是浮生无可说,人间第一耽离别。王国维(1877—1927),一代国学大师,他著有《人间词话》、《人间词》,其核心理论是“境界说”,他认为,“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人间词话手稿》第三十五则)。这首《蝶恋花》是《人间词》中一首抒写人间离别之苦的词作,就王国维所提出的“境界说”而言,它的确是一首成功之作。  相似文献   

11.
“势力之欲”是王国维在他的许多章中反复并加以阐释的重要概念,但是,在对王国维的思想研究中,“势力之欲”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王国维的“势力之欲”,作为学艺术的“根柢”所在,实际上是一种先验的本体存在,其中,除了许多研究已经指出的情感内容和西方哲学思想的影响外,还含有“自然”内涵和中国哲学思想的成分;不仅如此,“势力之欲”还隐含着本体“直观”即“势力之悟”的层面。王国维的“境界”说,即“势力之欲”这一层面的发展与表述。由于“势力之欲”主要属于伦理范畴,所以,王国维的“境界”说实质上已经超出了“美学”的概念。  相似文献   

12.
王国维论词标举“境界”,“境界”的实质在一“真”字。然而好的文学,应该是“真”、“善”、“美”的统一,即除了求“真”、求“善”,还应求“美”,“境界说”显然是有缺陷的。顾随论词标举“高致”,“高致”的实质是在肯定“境界”、肯定“真”字的前提下,强调“善”字,强调“美”字,即既要“立诚”,又要有“心行”,又要有“文采”。“高致说”是对“境界说”的一个重要补充,是对20世纪词学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古典诗词名家顾随从王国维“境界说”中拈出“高致”一词,并赋予其更丰富更精微之内涵,自铸而出独立的“高致说”。“高致说”在作品内容上,追求以真为本的超脱境界;在作品形式上,强调“不可无心得,不可有心求”的文采之彰;在作家人格上,力主以“立诚”为核心的心行培养。“高致说”体现了真善美相统一的审美境界,弥补了王国维“境界说”的某些不足,故在诗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文章梳理了自两宋以来具有代表性的一些词论主张,认为王国维的“境界说”是最能体现词的文体内在特质的词学理论;并以五代、两宋的具体词作在境界上的优劣得失为例,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词以境界为最上”。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人间词话》的学者多注重西方思想对王国维“境界”说产生的影响,本文从王国维与庄子的主体形象,思想中“真”的追求以及“物化”与“观物”的具体概念几个方面进行比较,探究《庄子》对王国维“境界”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王国维以“境界”为诗词的最高层次,并把它作为衡量文学作品的标准。这体现了他所追求的美学理想。所以,对王国维“境界说”的本质、美学特征、评判标准和类型等方面做进一步探讨,无疑具有重要的文化功用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世纪大陆学界对王国维美学的研究史,在80年代前,大体上是对《人间词话》的探讨史。叶嘉莹作为海外王学研究的佼佼者,其专著《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之重心仍落在王国维“境界”说上。故,若想对叶著作学术评估,其要点之一,当在分析叶氏“基准”说与王氏“境界”说之关系。  相似文献   

18.
王国维一生创作词115阂,绝大部分作品是1905-1909年之间写成的。它们出版的情况是:《观堂集杯》眷24*长短句”23阂,《观堂集杯》的《营体词》且卷92闯(其末尾《闽是1910-1920年创作的)。这115闽除去后4阂,被冠以《人间词》名之,广为流传。“人间”释义王国维的诗词创作境界高绝,非常人所及。其词创作以《人间词》名之,仅这“人间”的称谓,就足见王国维的用心。当代学者陈鸿祥先生在其专著《王国维与文学护中指出在《人间调》111闽中,直用“人间”者33例。王国维惯用“人间”,实在与其词作的“往复幽咽,动摇人心”的基调相适…  相似文献   

19.
王国维之《人间词话》,研究其"境界说"内涵者甚多,而研究其提出者很少,从词学史角度对比去研究的就更少了。本文简要对比了"境界说"与"兴趣说"、"神韵说",大致梳理了《人间词话》中典型词家在王国维"境界说"理论背景下的优劣得失,旨在分析"词以境界为最上"问题的提出。  相似文献   

20.
“隔”与“不隔”是王国维“境界”说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由于《人间词话》中对此问题的表述基本是以实际批评而非理论阐述方式展开,所以要全面把握王国维理论思考及感性体悟到的“不隔”境界,仅追寻他自己的理论思路是不够的。在学本源意义上提出的“境界”说,不仅在理论来源上来自叔本华的“直观”“理念”,在感性体悟上与海德格尔对艺术本源进行探讨的诗学理论亦有相通之处。本主要从这两方面对理论及感悟的“不隔”境界作出较有覆盖力的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