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人格权本身没有财产内容,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对人格要素的外化和物化形式加以商业化利用而获取利益的情形,该利益即人格标识商品化权。人格标识商品化权的客体是人格标识,而人格标识是那些能够通过文字、图像等媒介反映从而为外界所识别的人格要素符号,也就是说人格标识是人格要素的外在表现形式而非人格要素本身,因而可以成为财产权的客体而用于商业用途,从而形成商品化权。人格标识商品化权中的利益并非人格权所固有的,而是人格权所派生(衍生)出的,人格标识商品化权本质上属于无形财产权范畴。我国应大胆借鉴将人格利益和人格利益派生的财产利益二元并列的立法模式,摒弃将人格权派生利益作为人格权的内容加以保护的做法。  相似文献   

2.
一般人格权,是指作为民事主体的自然人基于维护自身人格独立、人格自由、人格尊严、人格安全等和人相关的最广泛的人格利益所享有的一种基本权利.一般人格权具有权利主体的普遍性、权利客体的高度概括性、权利内容的不可穷尽性等法律特征.一般人格权制度具有解释具体人格权、产生具体人格权、补充具体人格权等功能.法人不应该享有一般人格权,一般人格权保护制度只能适用于自然人而不能适用于法人.  相似文献   

3.
本文所称的法人主要是指赢利的企业法人.法人的人格权是与法人的财产权相对应的一项重要的民事权利,法人的人格权可分为一般人格权和具体人格权.法人的人格权遭受侵害会对法人产生巨大的、潜在的、持续的甚至致命的影响.因此应从我国法律制度和司法实际的实际情况出发利用财产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来共同实现对遭受侵害的法人人格权的救济,以全面保护法人的合法权益,制裁不法侵权行为,维护稳定的社会经济秩序,保证法人正常的社会活动和商品经济活动的进行.  相似文献   

4.
从权利客体的角度对权利进行定性,是认识权利性质的根本方法.为适应现代社会的财产关系,需建立全新的以财产利益为客体,所有权和占有权相平行的物权二元结构理论.在此结构中股权是以股份为客体的所有权,法人财产权为占有权.  相似文献   

5.
法人是由法律拟制的重要民事主体 ,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法人不仅具有具体人格权 ,而且具有一般人格权。法人的人格权遭受侵害会导致其精神利益的丧失或减损 ,因此 ,法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6.
文章结合我国信用权法律的实践,分析了信用权的法律特征,就信用权的人格权本质和无形财产权的基本属性这一混合特性展开了详细论述;并通过分析信用权的客体——资信利益的特性,明确了现代信用权立法的意义所在;最后阐述了信任权的保护范围。  相似文献   

7.
法人人格权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对于法人是否享有人格权,理论界有三种不同的观点:即法人拟制说,法人否认说,法人实在说。本文从法人人格权的发展入手,通过分析其存在的理论依据,认为法人享有人格权。  相似文献   

8.
商事人格权是现代经济社会中出现的一个新的法律概念,是商事主体依法享有的,以商事人格利益为客体,并可转让、继承的一种人格权.它和传统民法人格权同属私法范畴,但两者在主体、客体及范围等方面又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本文考察了人格权和财产权的历史关系,通过分析人格权商业利用现象,确立财产权和人格权划分标准,论证标表型人格权具有财产属性的特性,冲破了传统民法理论人格权与财产权截然对立两分的观念。  相似文献   

10.
肯定法人的一般人格权,承认法人存在精神利益是法人获得非财产损害赔偿的理论前提,对法人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的侵害即是对其精神利益的侵害。现阶段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趋于保守,法人的精神利益在实际诉讼中无法得到保护,这实质是对法人一般人格权的侵害。与传统的精神痛苦不同,法人精神利益不应要求法人具有事实上的感官与痛苦,它在客观上应主要表现为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法人针对精神损害提出了赔偿诉求,完善相关规定使其在法律上获得精神损害赔偿主体资格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1.
公众人物人身权利的限制及保护无论在学术理论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中都仍处于不断探索的阶段。刘翔诉《精品购物指南》侵犯肖像权案再度引发了人们对公众人物人身权利限制与保护问题的关注。面对不同类型的公众人物,用同一种标准对其人身权利进行限制和保护显然是不适当的。准确地界定公众人物,以分层次的原则实施对公众人物人身权利的限制和保护,对于在公众知情权与公众人物人身权之间取得平衡,对于新闻媒体规范自身的报道行为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现代民法典人格权部分的流变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现代民法典人格权部分的演变可以给我们如下启示:具体人格权的类型逐步增多;人格权绝对的非财产权向具有一定的财产性转化;人格权的保护方法逐渐形成人格权请求权和侵权请求权双重保护机制;应该在民法典中确立一般人格权制度;人格权立法从分散形式逐步达到完整形式;应当增加关于“人格权的限制”的一般规定和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既是法律经济,又是权利经济。它不仅要求民事主体的财产权利得到切实保护,而且也要求其人身权利得到切实的尊重和保护。但我国现行民事法律中的人身权制度还存在不少问题,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民事主体日益强烈的保护人身权的需要。因此,应确立人身权法在民事立法中的独立地位,转变立法观念,改革法律形式,充实人身权保护制度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4.
2004年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为私人财产权的保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依据。鉴于这种保障的力度与现实的法权要求存在差距,以及现实中私人财产权受侵害事例的广泛存在,有必要在宪法中规定正当程序原则,明确规定征收征用公平补偿的唇齿条款,制定对弱势群体的财产权予以保障的相应条款,完善有关人权保障的各项制度。  相似文献   

15.
律师执业人身权是律师一切权利的基础。律师执业人身权保障问题对于司法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我国律师执业环境的现状、律师执业人身权得不到保障的原因进行剖析。提出从立法上赋予律师拒绝作证权、刑事辩护豁免权,强化律协维权渠道,提高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和人文意识等方面来加强律师执业人身权保障。  相似文献   

16.
在民法中,债权和物权,知识产权,人身权等权利都被作为民事主体的基本权利而予以创设,这些基本的民事权利相互之间的关系怎样呢?本文着重以债权为基础,比较了债权与其他民事权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相似文献   

17.
论惩罚性赔偿应纳入人身损害赔偿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是最重要的人身权利,也是人权的主要内容,是公民享有其他权利的基础。目前我国对侵犯人身权利所引发的人身损害赔偿采取的是单一的补偿性赔偿方式,不足以惩罚、预防、遏制该类不法侵权行为,对受害人也存在补偿不足的问题。惩罚性赔偿能弥补补偿性赔偿之缺陷,为此,建议将惩罚性赔偿纳入我国人身损害赔偿制度,并提出适用条件及赔偿标准,以进一步完善该项制度,从而更有效地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媒体从业人员的权利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媒体从业人员权利的法律保障一文,阐述了媒体从业人员享有的宪法规定的政治权利与自由,一般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相关的经济社会文化权利的保障的立法依据和制度基础.同时,也分析了在媒体从业人员权利保障中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小学生辱骂、殴打教师等侵犯教师人身权利的行为屡见不鲜,令人深思。究其原因,与我国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完善有很大的关系。教师的人身权缺乏法律保护;教师权利的规定笼统模糊;侵权者未得到应有的惩罚;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失衡,这些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未成年学生的侵权行为。因此,完善教育立法,明确教师的权利,给侵权者以适当的法律惩处并全面加强法制教育,对维护教师人身权利和人格尊严,树立教师权威,保障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作为私权的名誉权保护与作为公权的批评监督权的保护之间并非泾渭分明,权利的相互性使得新闻舆论监督的合法性受到名誉权滥诉的干扰。保护舆论监督应确立一种能避免更为严重的损害方式来配置公权或私权的司法精神:诉求名誉权保护的主体应予限制,公共权力机构及公益组织不轻易享有名誉权保护,公共权力行使者的名誉权保护亦受约束。涉及名誉受损的报道题材或内容属性方面,报道自致性名誉受损的事实,监督权予以倾斜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