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节内容是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六单元"统计"的第一课时,教材99页的例1,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本节课例1的教学是通过给定的某地区城乡人口的复式统计表,分别完成该地区城镇和乡村人口的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发现与感想:一、精彩展现(一)采用目标教学法,开门见山板书课题,从课题入手,  相似文献   

2.
统计是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数学体系,旨在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学生在第一学段学习了较多的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统计表,经历了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一个复式统计表的过程。因此本节课要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交流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统计图的联系与区别,进而认识统计图和统计量,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相似文献   

3.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我们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统计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它的教学目标包括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读懂和分析图中所表达的内容;能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以及会根据收集的数据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相似文献   

4.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我们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统计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它的教学目标包括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读懂和分析图中所表达的内容;能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以及会根据收集的数据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相似文献   

5.
"折线统计图"是小学数学统计图表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统计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单式和复式)和条形统计图(单式和复式)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折线统计图是对已有统计分析方法的一种延伸与拓展,它与已有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教学中采用怎样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对折线统计图进行研究?教学目标是什么?教材的挖掘到什么程度才是学生需要并能理解的?带着这样的问题,开始了我的磨课之旅.  相似文献   

6.
<正>近期,区内就"复式条形统计图"一课展开了同课异构的教学活动。复式统计表是描述数据的重要方法之一,它的结构、数据的填写和分析都要比单式统计表复杂。教材让学生借助单式统计表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掌握填表和分析的方法,有助于学生经历知识的发展过程,体会用复式统计表描述数据也是解决问题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学生在学习了统计表(单式和复式)、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学会了简单的制图方法和整理数据信息。所以,我把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位在两大方面:其一,在综  相似文献   

8.
复式条形统计图(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N-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10页)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是在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收集数据的方法、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课前调查发现,学生对数据收集、整理及绘制单式条形统计图这个过程已经了然于胸,正确率也很高,这意味着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对学生而言并非重点。学生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疑问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复式条形统计图有没有学习的必要?二是复式条形统计图究竟是从哪儿来的?三是怎样运用图上的数据来直观描述信息?四是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后有什么用?据此,教师从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出发,精心设计,努力创设适合学生自然生长的课堂生态,让知识出自于学生自然生长所得。  相似文献   

9.
吴金根 《江苏教育》2012,(Z3):68-72
【设计理念】1.教材理解。《折线统计图》是苏教国标版第八册"统计"单元的内容,本单元主要教学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以及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这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积累了一定的统计活动经验且认识了统计表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折线统计图在日常生活中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特别在当今社会人们需要适时进行各种信息分析,其价值更加凸显。学习折线统  相似文献   

10.
教材简析 “统计”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4—95页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1格表示1个单位)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本册教材与上一册教材比,最大的变化就是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的每格代表2个单位。这样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较为复杂的统计图表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11.
一、教材分析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了简单的统计图表,四年级又学习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学习扇形统计图和统计图的选择等。到六年级学生将进一步认识复式统计图。为了使学生在看懂统计图表、分析数据的过程中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扇形统计图》的学习重点应放在会看图、分析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上,而不是放在制作统计图上。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阶段,同学们学习的“统计与概率”的知识主要包括统计表(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和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平均数和中位数和众数,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等。下面,咱们就一起来复习这些知识吧。  相似文献   

13.
简单的统计(二)分统计表和统计图两节。本单元统计表的教学,是在学生已掌握统计表的形式和制法的基础上,着重引导学生绘制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在教学统计图时,教材首先说明统计数据经过分类整理后,还可以制成统计图,然后依次说明常用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并详细说明了制作各种统计图的步骤。 下面谈一谈单式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设想。 1、介绍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微机演示) 出示一幅全校各年级人数统计图,对照统计图,教师指出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纵轴上一个单位长度依次闪烁);根据数量的多少(每个直条顶上标注的数量闪烁),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每个直条由下  相似文献   

14.
站在讲台上16年,手拿教材16年,有着"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感觉。梳理下来,若把如何用教材的经历分为三个阶段的话,大致是:仰望教材,教教材;审视教材,改教材;研究教材,用教材。很明显,第三个阶段更为科学、合理,有研究的味道。适合即好"复式条形统计图"一课,教材设计了如下学习路径:按给出的某地区城乡人口统计表制出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然后按问题指示把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成一幅图,进而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  相似文献   

15.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各地学校均通过网络授课。"数据与统计图表"这章主要内容有抽样、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扇形统计图、频数与数据分布、频数统计表和频数直方图,其中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这些内容在小学已经学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要求在教学时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充分经...  相似文献   

16.
背景说明《折线统计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单式和复式)和条形统计图(单式和复式)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学习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  相似文献   

17.
<正>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P110-111,例2、"试一试"和"练一练"。教学重点: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难点: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合理地分析和预测。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等;学生每人准备红、黄两支彩笔。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引出统计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数学吗?前不久老师在网上看到有人说"喜欢数学的学生中男生要比女生多",你们同意吗?  相似文献   

18.
<正>统计教学的核心是经历统计过程,积累统计经验,培养统计意识。教学中如何聚焦统计的本质,提升学生的数据意识呢?笔者以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复式条形统计图”一课的教学为例进行了尝试和探索。一、基于需要,感悟数据,激发探知复式条形统计图  相似文献   

19.
背景说明 "折线统计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4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单式和复式)和条形统计图(单式和复式)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学习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  相似文献   

20.
去年,我听了几节关于"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课后,一直在想:我们为什么要教学这个内容?因为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基础很容易想到:为什么不用复式条形统计图呢?甚至会有学生提出:既然折线统计图画起来简单,为什么还要在前面学习条形统计图呢?如果没有解决好这些问题,可能有很多学生在学这节课时甚至课后都会存在一个很大的"疙瘩",这样的教学效果肯定不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