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数学实验教学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进行探究、发现、思考、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最后获得概念,理解或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过程.数学实验用具体操作实验的方法研究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弥补数学的抽象性,使数学更容易被认识理解,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性学习习惯.笔者教具学具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谈一下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2.
操作活动是小学数学教学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是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与教师提供的定向指导,通过动手操作学具探究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结论、理解数学知识的课堂教学模式。下面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对操作活动的认识和做法。一、操作活动的选材要求操作活动材料的选择要依据教学内容,既要突显数学实质,又要便于学生操作、便于学生感知、便于学生揭示知  相似文献   

3.
实践操作是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与教师提供的定向指导,通过动手实践操作探究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结论、理解数学知识的一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意识,还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和创新.  相似文献   

4.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的和有效的方式。小学生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思维占着绝对优势,对于数学知识的最为深刻的体会莫过于亲自动手操作和亲自实践。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听,让学生看,更要亲手操作、实践,在动手操作实践中去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知识。这样实施教学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且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活动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度期,动手操作活动既是他们认知的源泉,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因而,教师在思想上越来越重视让学生动手操作学具,通过这种教学手段来探究数学问题,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实现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6.
有效的操作活动能在学生的头脑中实现认知结构的重组,能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获得数学思维的发展。在教学过程实践中,应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根据实际需要,把握好操作活动的时机,合理安排学生进行操作活动。在教师必要的操作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经验,通过比较、反思、交流等途径,让学生展开数学思考,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与此同时,还要重视操作后的交流、总结,通过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互动,实现智慧共享,促进数学思维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把数学理论知识和数学实践活动融合起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逐步深入理解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在无形之中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学生只有不断动手操作,才能积累更多的学习经验,促进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动手操作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活动形式,它能有效地解决数学高度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理解数学知识、发展智力、培养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现实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却经常因操作出现许多“低效”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数学,这是数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其能为学生创造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数学,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认知规律,符合数学学习的内在学习规律,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激活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抽象而深奥的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可以让整个数学教学因此而变得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10.
动手操作,能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理解、掌握数学知识,能使学生自觉形成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能积极地参与、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有效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操作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因其形象、直观、具体等优点,能有效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进行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建构数学知识。让学生在操作中探究、  相似文献   

12.
动手操作可以促进学生数学表象的积累,实现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由于缺乏经验,第一次操作往往会出现一些失误,导致认识模糊。二次操作是对第一次操作的深入和完善,能够让学生在有效思维的指引下,全面深刻地理解数学概念,发展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13.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现在我们的课堂越来越重视引导学生开展操作活动。操作活动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帮助学生进行数学思考,解决数学问题。那么,如何在操作活动中体现数学教学的特质——思维教学,从而让数学思维在操作中激情飞扬,凸显操作实践活动的真正价值呢?  相似文献   

14.
胡静莲 《教育》2013,(6):43-43
儿童的记忆过程由无意识记忆向有意识记忆发展,智障儿童有意识记忆能力差,机械色彩较重,一般倾向于机械重复,死记硬背,学习方法十分呆板,理解识记十分薄弱,他们的学习过程主要是以动手操作为主体的低智能思维活动,学习是与具体实践活动密不可分的,特别是在数学的学习上,获得数学知识的,不单是从客体本身直接得到的,而是通过摆弄材料和在内心组织自己的动作得到。操作活动符合智障学生学习数概念的认识特点,符合学生好动的天性,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有利于实现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5.
在"角的初步认识"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操作,巧用学具,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形成,并将数学回归生活,促使学生在操作与思辨中建构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较强,在数学课堂上为学生预留充足的动手操作空间,能更好地激发其探究以及学习数学知识原理的热情,更能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因此,文章主要研究如何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开展操作活动,以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不少教师已经重视在数学教学中安排动手操作的活动,以直观的操作促进学生认识的深化和思维的展开。但是,由于教学设计不当,不少操作浮光掠影,不能真正体现操作的实际价值。在很多时候,安排"二次操作"显得十分必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把握"二次操作"的时机,提出恰当的操作要求,充分发挥操作在学生认识、理解数学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数学称之为思维的体操。小学生思维是以具体形象为主的思维,随着年龄的增长,并逐步向逻辑思维过渡,而小学数学学具通过学生操作使用,实质上把特定的概念、命题等应有的智力活动方式“外化”为动手操作的程序,通过形象思维,从而实现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根据教学内容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操作使用学具。为此,笔者谈谈学具操作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动手操作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因其形象、直观、具体等优点,能有效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进行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建构数学知识,越来越受到广大数学教师的青睐,成为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的一大特色。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动手操作活动。  相似文献   

20.
马红霞 《广西教育》2013,(21):19-19
数学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阵地,它是否具有活力,直接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操作活动能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适时、适度地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利于主动发展的氛围,通过引导学生运用个体探究和群体研讨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掌握知识,学会方法,发展思维,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