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进入第二学段的学生,学习心向已从表面的热闹逐步走向内在的理智,探索研究、判断选择的学习能力初步具备,自主学习意识明显提高。"综合与实践"活动更能凸显学生的自主参与价值。笔者结合《粉刷围墙》一课,谈谈如何强化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
正第一学段学生活泼好动、自制力差、注意力保持时间短、学习形式多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感知觉发展不够充分。同时,他们又有好奇好问、对一切新事物都感兴趣、参与活动的热情高、好胜心强等心理特点。而综合与实践的实质就是让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种学习方式恰好适合第一学段学生的年龄  相似文献   

3.
一、研究性学习的特点1.研究性学习给学生实践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学生尽情地观赏一切、分析一切,透过现象看本质,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活动,开展广泛的交流,并对获得的种种信息和现象进行充分的毫无拘束的争辩,在争论中认识,在分辨中深化。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目标1.引领学生根据已知土地面积、株距和行距求种植的棵数,合理运用种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并走进试验田进行实际种植。2.让学生亲历农作物种植问题的探索、实践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升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动手种植能力,增强规划活动的意识,培育热爱劳动的积极情感。  相似文献   

5.
小学信息技术学习应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与技能,掌握综合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  相似文献   

6.
高中数学新课标指出:教学过程要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教给学生一些掌握知识的方法和技巧,要教会学生如何去理解、思考和分析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分析、思维和自主探索中逐步发展自己的数学能力;教师应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因此,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开展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正2011年版课标要求"综合与实践"第一学段突出"经历实践操作过程",而第二学段更强调"结合实际情境,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看出,第二学段更加关注学生经历实践活动的全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立足第二学段学生已有的实践经验和知识储备,加强过程化教学意识,把实践活动的时空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经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20,(16):114-115
小学阶段,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其不仅有效改变了以往单纯向小学生灌输知识的教学方式,与此同时,更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充分响应了素质教育的号召。从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来看,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已经成为了学生适应社会的一项基本能力,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师也需要加强对相关问题的重视,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设计理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生活实践领域的课程,它基于学习者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  相似文献   

10.
正《牛郎织女》是我国古代四大民间故事中产生年代最早、孕育时间最长的一个故事。课文根据叶圣陶先生的《牛郎织女》改写,既保留了传统民间故事的基本元素和框架,又融入了作家创作,还体现了编者意图。民间故事是以口耳相传的形式流传下来的。适合"讲"是这类文本的特质。顺着"讲"的思路去解读课文,感悟一代代劳动人民用什么方式讲故事、如何把故事讲清楚及用故事传达了什么,就能准确把握这类文本的特质与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11.
学生的实践能力只能在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获得发展。开展"问题解决"的实践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课达成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目标的基本途径。"问题解决"的实践活动模式具体有:自组织模仿活动模式和自主性探究活动模式。  相似文献   

12.
戴铜 《江苏教育》2012,(Z3):77-79
【设计理念】《表面积的变化》是苏教国标版十一册"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最后安排的"综合与实践"内容。通过用若干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摆成一排或多排拼成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后,了解其体积不变,但表面积却发生了变化。为什么表面积会发生变化?表面积又是如何变化的?其中隐含着什么样的数学规律?它与现实生活有什么联系?如何运用其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对于课题研究内涵的追问有利于突出数学的本质,体现了"综合与实践"以  相似文献   

13.
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实践中抛弃教师"教"的痕迹,彰显这门全新课程的特质?尤其是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起始年级(三年级),这门课程对学生而言是陌生的、全新的,八九岁的孩童,正是贪玩阶段,该怎样让学生对这门课程有清楚的认识?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或者说让学生更快地接纳这门课程,进而喜欢上这门与他们以往所接触的课程截然不同的课程,逐步养成问题意识和主动探究的意识,并养成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探究教学过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现问题,为了解决提出的问题,设法去设计实验方案,制订计划等,以类似科学家的研究方式,通过自主探索、研究,求得问题的解决,交流后使问题的答案得到升华,既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也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  相似文献   

15.
评价是保证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手段,是实践活动的一个过程。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激起他们进一步参与实践活动的信心与动力,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学生的评价至今仍困扰着教师。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实践的学习,活动本身和结果并不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而是真正关注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与提高,突出学习过程的体验、态度、价值观和综合能力,从而满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要求。在具体评价过程中,笔者以“评能手”的方式进行实践与研究,使评价更加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交流与合作、动手实践以及所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探索发现.只有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成为真正的认识主体,才能使课堂成为一系列学生主体性活动的展开  相似文献   

17.
尹航 《学子》2013,(11):50-51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很早就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参与社会实践,参与生活体验也是学习。因此,我校根据各学科的特点构建了适合本校实际而又有自己鲜明特色的校本课程——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实践中、参与和融入社会中不断地自我完善。一、确立目标,精心组织学校与荣市办事处联合全体教师群策群力,在不断探索和尝试,逐渐形成了社会实践活动的总目标——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提高对自然的  相似文献   

18.
蒋艺玲 《福建教育》2022,(13):53-55
探究活动有助于学生在活动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长。要让学生有探究的兴趣,教师在开展探究活动前要对学生的待发展区有充分研究,结合具体教学目标对探究活动进行有效设计。  相似文献   

19.
所谓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活动。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表达交流的能力、科学探究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梁思伟 《教育导刊》2004,(17):21-22
粮食是人类生存的最主要的食物,也是人们生活的主要资源。让学生从小了解我国资源情况非常重要,特别对于习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独生子女,应从小懂得珍惜资源,关心社会、关心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