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汉语词典》中指出:内容指构成事物的一切内在要素的总和。形式指事物内在要素的结构或表现方式。内容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内容与形式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转换到我们的语文课堂中,语言的内容是意义,形式是语音和文字,语义和语音或文字的结合,构成了语言。在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中,内容决定形式,内容居于决定地位,形式必须适合内容。形式虽然受制于内  相似文献   

2.
对于自学考试是一种教育形式,在自学考试系统内,大家的认识是一致的。但如果进一步细说,则可能就有分歧了。这种分歧应该逐步加以探讨、澄清,以利工作。一、什么是教育形式任何事物都有形式和内容两个侧面,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事物的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事物的形式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  相似文献   

3.
形式美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美的形态,同作为与美的内容构成辩证统一关系的美的形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形式美是指色彩、线条、形体、声音等各种可感的形式因素有规律的组合构成的形式本身所具有的美。美的形式则是指审美对象中呈现或表达美的内容从而具有审美价值的形式。 形式美与美的形式的联系,主要在于美的形式中包含着一部分形式美,或者换句话说,一部分形式美来自美的形式。 作为审美对象,一般是由一定的审美内容和审美形式的辩证统一构成的,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其中,形式的因素可以区分为内在形式和外在形式。所谓内在形式是指内容诸要素之间的组织联系和结构安排。所谓外在形式是指审美对象  相似文献   

4.
内容与形式是指现实事物的内在要素和结构方式,两者不仅对立统一,而且相互作用。内容是核心,形式服从内容,内容有求于得体的形式,两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依赖而存在。本文从外语教学中形式与内容的概念入手,就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展开论述,以期应用于今后的教学,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考制度改革方案中最受人们关注的是“综合科目”这一新概念 (即“3 X”中的“X”)。“综合科目”是指建立在中学文化科目基础上的综合能力测试的课程。本文就“3 X”高考方案的哲学依据作一些探讨。唯物辩证法认为 ,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整体与部分 (或系统与要素 )是客观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形式。整体是指由事物的各内在要素之间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及其发展的全过程 ,部分是指组成有机统一体的各个方面、要素及发展全过程的某一阶段。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当各部分…  相似文献   

6.
学生英语学习有一些困顿,表现在不能抽出事物的本质要素。学生认为的本质要素完全是非本质的,或不完全是本质的,把个别或一些非本质要素当作本质要素,没有把所有本质要素都抽出来,遗漏了个别或一些本质要素。点网式英语教学模式首先注重知识点的提炼,即对本质要素的把握;同时网状结构强调事物各因素间内在的逻辑性,注重知识逻辑结构的清晰化,是值得在英语教学中推展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一欧洲传统哲学偏重于知性分析,它使人们在研究问题时总喜欢把事物分解为各种要素来进行考察;这自然也影响到了对文艺理论的研究。把文艺划分为内容与形式两种成分,就是对文艺作品经过作这样的知性分析后而提出来的。这种内容与形式二分的理论早在古希腊就已开始萌芽,亚里斯多德的《诗学》从“摹仿论”出发,以摹仿的对象、方式和媒介之不同来区分各种文艺体裁,然后又对悲剧和史诗的各种构成要素,分别作了详细的考察,就可以说是这种二分法的滥觞。这样的分解对于我们研究文艺作品的意义自然是不可抹煞的。因为要是不经这样的分析,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就永远只能停留在混沌的表象阶段,就永远不能把握事物的内部关系。所以,借口在文艺作品中内容与形式的不可分性来否定内容与形式的二分法,我认为是没有道理的。但  相似文献   

8.
一、高等教育运行的动力机制的构成及特征动力机制是指推动事物运动的各种力量或因素的构成及其相互联系的方式和原理。动力因素既存在于一事物与它事物的普遍联系之中,也存在于该事物的内部各构成要素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之中。高等教育运行的动力机制,是指高等教育实现其功能的各种动力因素的构成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和作用的方式和原理。  相似文献   

9.
整体与部分、共性与个性是唯物辩证法中的两对重要范畴,也是极易混淆的两对概念。那么,两者有何不同又有何联系呢?本文试结合图例及方法论意义进行简要对比分析说明。一、含义不同世界上的事物是千差万别、无限多样的,又是处在普遍联系之中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而事物的联系也是纷繁复杂、多种多样的。整体与部分又称全局和局部,是客观事物联系的一种形式。整体是指由事物的各内在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及其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指组成有机统一体的各个方面、要素及发展全过程的某一个阶段。如图(一),大圆…  相似文献   

10.
任何事物或现象都有一定的结构,教学活动(过程)亦有其自身所固有的结构。所谓结构,是指事物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形式,教学结构也就是教学过程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形式。这里涉及到教学结构的构成要素和组合形式以及教学结构所应有的功能三个问题。本文拟从这三个方面加以探析。一、教学结构的构成要素关于教学结构的构成要素,教育理论界有诸多提法。一是三要素说,认为教学过程由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三要素构成;也有的认为教学过程的三  相似文献   

11.
在汉语中,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法成分同指一个事物,我们就把它叫做复指。这种复指关系不仅可以构成短语,而且还可以构成单句和复句。对此我们试作简要分析。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或短语连在一起,指同一个事物的叫复指短语。它的特点是两个词或短语紧连在一起,中间一般没有语音停顿,指同一个人或同一个事物,在语法上共同充当句中的一个成分。如:  相似文献   

12.
媒介对师生关系的建构功能--师生关系的另一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媒介与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学中一个极受重视的概念,但以往的研究忽视了一个重要的视角,即形成关系的物质实体——媒介这一构成师生关系的通道。媒介在传播学中是指凡能使人与人、人与事物、事物与事物之间产生联系或发生关系的物质,是一个无所不在的概念。[1]它由物体、符号和信息三个要素构成,对传播中的各个要素起着相当的影响作用,是传播者和被传播者之间的联系纽带,又影响传播内容的传达和传播效果的实现程度。[2]教学作为传播的一种特殊形式(属于教育传播的范畴),必然也要受到其采用的媒介的制约。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媒介对师…  相似文献   

13.
图式理论与英语写作教学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心理学家一般把图式分为两大类:内容图式(Con-tent Schemata)和形式图式(Formal Schemata)。内容图式是指有关事物、事件内容的知识图式,它包括文化知识、语用知识和专业知识;而形式图式是指有关语法结构的知识或有关不同类型原文的知识,它包括文字符号、语音、词汇、句法和语义结构等方面的知识。写作需要充实的内容与适当的形式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4.
构功能初探     
凡事物都是系统,凡系统都是由要素结构而成,凡结构都具有与其相应的功能。若以整体或系统来表示事物,那末部分或要素就是该事物的组成成分。整体与部分或系统与要素关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整体具有部分在彼此孤立的情况下所没有的新的属性与功能。  相似文献   

15.
“本原”是本体论中的一个术语,指一切事物的最初根源或构成世界的最根本实体。哲学上所讲的对“本原”的思考是始终把理解世界的“始基”或“构成要素”作为第一问题。我们可以借用这种思考方式从语文学科教学的角度去矫正阅读教学的弊端。  相似文献   

16.
从某种意义上说,国有企业改革实质上就是国有企业的内环境和外环境如何构建的问题。所谓内环境是指国有企业的内在构成要素及其所形成的结构;所谓外环境是指国有企业赖以生存的市场条件、政府政策、经济状况、人文环境等外部因素。因而,我们把企业的内环境与外环境的构建看作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质内容  相似文献   

17.
一、概念的特点概念是反映一类事物所必有,而它类事物所必无的属性。这叫本质属性。本质属性是从一些非本质属性和本质属性的结合当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概念一定要以词或其它形式的标记(如数学符号等)作为信号。当别人一看到这些标记就知道它指的是哪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只有当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一定的词(或符号)联系起来,非本质属性没有和该词联系起来,这样才能使我们在认识中把二  相似文献   

18.
企业标准体系的概念与内容 所谓体系,是指由若干相关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构成的科学完整的整体。企业的标准体系是企业内部相关的标准(企业贯彻采用的上层标准和企业自身制定的标准)按照内在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9.
比较是指在思想上确定事物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的思维过程。它是在分析与综合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有在思想上把事物的部分、特性、联系或关系加以分解或分析,才能进行比较;同时,也只有根据一定的标准把相同点与不同点分别联合(综合)起来,才能进行比较,才能实现比较...  相似文献   

20.
口才是一个人多种素质和能力的综合性表现。口语内容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知识及将这些内容转化为外部语言形式的能力是口才构成的决定要素 ;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心理控制能力是构成口才的辅助要素 ,而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政治、文化、语言、性格、气质等内在修养 ,则是口才构成的潜在制约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