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师:首先打个谜语给大家猜: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生(异口同声):眼睛!师:大家真了不起,不过你们能告诉我眼睛有什么重要作用吗?  相似文献   

2.
正当下一些《品德与生活》课堂看起来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气氛热闹非凡,但课后学生却感觉如一阵风、教学内容如过眼烟云。这样的课无法帮助学生实现情感的体验、习惯的养成和品德的升华,也不能真正地触动学生的心灵。反思其原因,主要是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品德与生活》课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听懂、会说、会表演本课时的对话,内容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塑料的特点及其为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感知塑料废弃品处置不当造成的危害;能够采取有效行动减轻“白色污染”。2.情感与态度: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强烈的环保责任感。3.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调查、合作探究、互动交流促使学生充分了解塑料的特点,体验“白  相似文献   

5.
教学准备 教师: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组织一次森林之旅,让学生真切地感受林中乐队的魅力;或搜集各种动物的声音,创设出森林的环境,让学生反复聆听,交流感受,再进入课文的学习,使学生与作者之间的距离拉近,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6.
徐岚 《小学语文》2010,(7):101-102
【教学目标】 运用形声字的结构特点识记生字,培养主动识字的兴趣和能力。  相似文献   

7.
这篇说明性文章融知识性与科学性于一体,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与感悟,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通过自主阅读、小组研讨、朗读比较等形式.了解恐龙的演变过程.感悟语言的生动与准确,体会文章科学的推理想象及有序的表述。  相似文献   

8.
谭乃高 《考试周刊》2010,(27):156-156
教学目标:学习日常生活中使用水、电、火、煤气等的常识,树立安全意识,养成相应的行为习惯。远离危险,珍爱生命,健康安全地成长。 课前准备:图片、投影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  相似文献   

9.
正学生的生活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础。《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本课程注重学生生活的价值。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学生的生活对本课程的构建具有重要价值"。因此,要提高《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德育实效性,在教学  相似文献   

10.
设计理念 《给家乡孩子的信》这篇课文洋溢着浓浓的人文精神。作者杰出的写作才华和他高尚的人品,必然对学生的心灵产生深深的震撼。本课的设计过程,教者着意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挖掘文本内涵,通过相关资料的拓展,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旨在让学生通过与文本进行更深层次的对话,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也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11.
设计理念 本“园地”围绕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共安排了五个方面的训练内容,分别是“感谢和安慰”的交际训练、“胜似亲人”的习作训练、“我的发现”的阅读方法训练、诵读《过故人庄》的积累训练、朗读理解《杏林春满》的成语故事训练等。在设计指导过程的时候,笔者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知识的储备状况,侧重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整合资源,体现了训练的综合性,将“我的发现”和“成语故事”整合起来进行练习;二是注重了学习方法的自主性,将学生的独立学习与有效交流给合起来。三是适度进行拓展性训练,在习作训练中,不仅让学生写出来,而且还引导学生将习作写“出去”。这样设计并实践,确保了训练目标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正>新课程理念下的《品德与社会》教学,"教材是提供一个素材,关键在于教师观念的改变"。需要教师用新的思维方法和全新的教学理念来处理和利用好教材,最终使《品德与社会》教材整合成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生命对话的载体。一、跳出"教材"教"教材"翻开全新的《品德与社会》教材,处处体现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一个个生活场景,一个个鲜活的话  相似文献   

13.
略读课文不仅是教材中比较难处理的一类,而且在整册教材中所占比重较大,有的单元甚至安排了两篇略读课文,为此,教师的关注度不得不高.该怎样给力,一直是教学一线的困扰:讲少了吧,蜻蜓点水,学生没有印象;讲得细致吧,教学时间不够,也体现不了略学的要求.因此,尝试如何提高略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教研的努力方向.笔者从“点、线、面”入手,略有收获.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 1 初步建立规则的概念,认识规则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15.
设计理念 如果说给予是一种快乐的话,那么品读也是一种快乐。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品读,不正是一种对语文文字的“学而时习之”吗?让学生把语言文字当作水,浸润、涵泳、畅游、沉潜,他们对读书的感受将是一种如鱼得水般的快乐和幸福。  相似文献   

16.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自主识字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识字1》,请大家伸出手指跟老师书写课题。教师板书,学生书空。师:(《识字1》是三组描写秋天景物的四字词语,请同学们先试着读一读。读词语之前,谁想提醒大家该注意些什么?  相似文献   

17.
设计理念。学生的阅读是一种自主的个性化行为。在阅读对话活动中,提供必要的语言依托和补充材料,给学生搭建起自主阅读的脚手架,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多层解读文本,完成对学习内容的意义建构,获得语言的发展和精神成长的营养。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1.会认“孔、雀、锦”等10个生字,学习书写“物、牢、猫”等8个字。2.复习多种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3.理解“翱翔”“雁群会写字”“唱不休”等词句的意思,受到保护动物、关爱自然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正【教学设想】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创始人,他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但是,进入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物质极度丰富,这些传统文化却慢慢被人遗忘。思想品德课程肩负着教育学生的重任。我校林湛校长一直强调校园文化在学校  相似文献   

20.
刘利 《小学语文》2014,(1):80-81
[教学目标] 1.感悟江南的美景,体会作者喜爱江南、眷恋江南的思想感情。2.感受诗歌语言的魅力,体会诗歌优美词句的表达效果。3.拓展词诗歌阅读,渗透整合学诗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