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校是孩童最先、最常、最深体验到的"社会"。教师则是这个"社会"点燃价值火把的人。什么会得到鼓励,什么会被禁止,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恶的,所有的判断都在教师一言一行中流露出来,形成学校的空气,形塑着孩童敏感的心灵。日积月累,就构成了中国社会价值观的底色。  相似文献   

2.
臧顺英 《考试周刊》2014,(83):49-50
教师是年轻一代的培养者,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劳动有着巨大的社会价值和独特的个人价值,他们在这个职业上秉承着发展学生"德、才、学、识"的教育观念,为国家和社会培养着一批批杰出的人才。但是在不断变化的社会里,教师以前那种只是传授知识的角色发生了悄无声息的变化,不再作为知识的传授者与"解惑"者,角色内容和重心都发生巨大的变化。同样,这对基于"新课标"之下的"综合性语文教学"的教师素质也提出要求和挑战。  相似文献   

3.
民族地区地方性知识是"地方人"对自己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不断认识的结晶,它记录着"地方人"生存、繁衍和发展历史进程并已经融入"地方人"的生活,每一个"地方人"身上都深深地打上了地方性知识的烙印。它对"地方人"生存和发展、对一个民族的发展、一个国家的和谐乃至整个世界的和平都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当前,全球化和现代化对地方性知识产生了巨大冲击,民族地区地方性知识面临退出"地方人"的生活,走进历史博物馆的困境和危机。传承民族地区地方性知识是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  相似文献   

4.
提起"儿童中心",很多人会想起"儿童是太阳,教师是月亮,教师围绕儿童转"这样一个富有童趣的比喻。这个比喻似乎含有这样的一层意思:"儿童中心"的对立面仅仅是"教师中心"。其实,从不同的维度出发,"儿童中心"的对立面是不同的:从学校教育中教师与儿童的地位来讲,它与"教师中心"是对立的;从儿童期在人的一生中的地位来讲,它与"成人中心"是对立的;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来讲,它与"社会中心"是对立的。"儿童中心"的真正价值在于引导我们将注意力从教师、成人和社会转向儿童。  相似文献   

5.
<正>习近平同志在"五四"讲话中特别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他还讲:"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就指出过,一个国家处  相似文献   

6.
一个人在童年时代能够遇到一个好教师,对其一生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一个社会文明发达的情形,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状态,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由那里的教育发展程度和水平所决定。古今中外众多杰出人物成长和发展的精彩历程,都以生  相似文献   

7.
跨境民族青少年国家认同关涉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社会和谐稳定、民族团结进步,历来受到高度重视.近年来,跨境民族青少年国家认同度得到提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得以增强,但面临着边境地区"相对封闭性"与"全方位开放"的复杂性,跨境民族"情感亲近"与学校教育"隐性排斥",学校国家认同教育偏差与民族文化传承不足,特殊的家庭问题与家庭教育缺位冲击或弱化国家认同等困境.为此,应加大社会支持,保障跨境民族青少年权利;坚持学校主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和谐共生;注重家庭培育,营造稳定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形成多维联动、协调有序的强大合力来增强国认同.  相似文献   

8.
和谐发展是学校管理价值追求的终极目标,传统教师管理基于教师作为"经济人"、"社会人"的人性假设基础上,导致学校教师管理的不和谐。文化管理基于教师作为"文化人"的假设,注重人与学校、人与人及人自身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是一种以人为中心,以人的价值实现为最终管理目的,以塑造共同价值观为手段的和谐的教师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正>学校管理的真谛在于发挥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强化每个成员的主人翁意识,形成人人自律、自强、自我超越的意识,这样才能赢得学校工作的主动权。在这个由"校长——教师——学生",即由"人——人——人"构成的管理系统中,如何提高教师的素质,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学校长足发展的关键。因此,我认为学校  相似文献   

10.
和谐发展是学校管理价值追求的终极目标,传统教师管理基于教师作为"经济人"、"社会人"的人性假设基础上,导致学校教师管理的不和谐.文化管理基于教师作为"文化人"的假设,注重人与学校、人与人及人自身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是一种以人为中心,以人的价值实现为最终管理目的,以塑造共同价值观为手段的和谐的教师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像叶圣陶那样办教育,像叶圣陶那样做老师;工作目标学生第一,战略发展教师第一,价值涵养学校第一。——周祖华课堂教学是教师的生命之旅,是教师生命价值的存在方式,打造高质量的课堂是教师的职业追求。当代,教学早已不再仅仅是承载传授知识的"传声器",不再是"繁难偏旧"、"满堂填鸭式灌输"、"用学科成绩单一地评价学生"的课堂;更应是承担培养人,培养社会公民的责任和义务的课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担负着神圣的职责。他们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关系民族未来、国家前途和社会兴衰。对青少年开展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必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笔者认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做好这项工作,思想政治教师责无旁贷,而广大语文教师也应该自觉挑起这个使命担当,发挥好优秀文学作品"文以载道""文以化人"的功能,让语文课成为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阵地之一,实现真正的教书育人、立德树人。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我国民族学校教育是以"关注社会"为其价值取向的,具体表现为追求社会的均质化、地方性知识的失语、民族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割裂。可通过以关注生命发展为目标重构学校课程体系、以成全生命自由为宗旨重组学校课堂教学、以尊重生命差异为基础重设学校评价体系的具体策略重构民族学校教育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兴国先兴教,"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作为学校教育中的主要承担者教师,担负着为国家培养英才从而推动整个社会进步的艰巨任务,教师要以天下为己任,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不断成长,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才智。一、必须忠诚于教育事业,具备高尚的师德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具有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忠诚,具有将自己的生命  相似文献   

15.
道德兴,则民族兴,国家兴。古今中外各个朝代的兴衰无不证明着这一真理。现代社会更需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在公民道德建设的行动中,教育工作者处在一个特殊的位置上。一个人优良品质的形成,学校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无小事,事事都育人,没有今天学校里有道德的学生,就不会有明天社会上有道德的公民,教师是公民道德建设中的先锋队,排头兵。  相似文献   

16.
付强 《中国教师》2014,(18):5-8
<正>教育是在一定教育价值观的引导下围绕具体的教育目标进行的,教育价值观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我国不同社会背景下教育价值观的演变决定了教师的角色与定位也是不断变化的,但教育作为"为人"的事业,教师良好的德行在以人的发展为目的的教育中居于首要条件。本文通过考察我国不同社会时期教育价值的演变,期许获得对当下教师发展的反思。一、古代教育价值意识的萌芽翻开我国教育史册,古代的学校教育从一开始就和政治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知识的传授与个人道德  相似文献   

17.
在崇尚个人自由的现代社会里.在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教育市场化改革的影响下.当代学校民族精神教育必须回答如何处理国家认同与个人自由的关系这一问题。本文认为基于个人自由的国家认同是当代学校民族精神教育的一种必要与可能的价值取向,并提出建立在商谈伦理基础上的对话教学作为基于个人自由的民族精神教育的一种可能实践。  相似文献   

18.
学校教育为基诺族作家文学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文化基础,同时也成为基诺族作家书写的重要对象。基诺族作家文学见证了学校教育的发展,为了解起步阶段的学校教育提供新的视角,从细微处弥补宏观调查的不足,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选择体量小、写实风格的散文和诗歌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基诺族作家对教师的正面书写,特殊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促使基诺族作家将目光聚焦于教师慈爱善良、无私奉献的形象特征;基于此形成了基诺族师生关系的和谐书写。基诺族作家文学作品记录和反映着民族学校教育与作家文学之间的特殊关联,是这个民族重要历史进程的再现。  相似文献   

19.
杨光周 《学子》2013,(6):107
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祖国的花朵的浇灌人,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当今教师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教师的所作所为牵动万户千家的心,关系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因此,教师的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他个人的声誉,而且直接影响着一代年青人的成长,特别是语文教师不但应清楚自己从事职  相似文献   

20.
论当代学校民族精神教育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崇尚个人自由的现代社会里,在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教育市场化改革的影响下,当代学校民族精神教育必须回答如何处理国家认同与个人自由的关系这一问题.本文认为基于个人自由的国家认同是当代学校民族精神教育的一种必要与可能的价值取向,并提出建立在商谈伦理基础上的对话教学作为基于个人自由的民族精神教育的一种可能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