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流"是一种理想的体验状态,当"心流"出现时,身心会高度集中,行动与回馈将不断互流,乐趣则油然而生。"心流"体验对于学习者有积极的影响,可以全方位提升学习绩效。通过研究"心流"的含义、构成要素及模型,掌握"心流"产生的内在规律,对于现代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设计大学英语课堂时,把这种"心流"状态考虑进去,构建适用于大学英语课堂的"心流"模型,便可以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打造理想的大学英语课堂:"心流"体验课堂。  相似文献   

2.
陈沁 《新教师》2022,(7):64-65
<正>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契克森米哈赖(Csikszentmihalyi)在1975年首次提出心流(Flow)概念。个体基于对某项活动的浓厚兴趣所产生的全情投入的沉浸状态或情绪体验即为心流。在学生学习或活动的过程中,心流可以使学生获得兴奋、愉悦的体验,这种积极的感受将成为学生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激励,形成个体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3.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活动主体对已经有的知识经验和一些难于解决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所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并驱使活动主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它在人们的思维活动和认识活动中占有非  相似文献   

4.
心流是一种高度投入某项活动时全神贯注的积极情绪体验,也是工匠精神所追求的巅峰体验的理想心理状态。米哈里提出的八区间心流模型将个体的情绪、工作的挑战性以及所需掌握的技能确立了对应关系并解释了其作用机制。正向、负向及无感的心流体验与激发工匠精神之间存在着耦合的相关关系,并通过追求"坚毅与目标"的心流体验、找到"秩序与专注"的心流通道、设计"技能与挑战"心理机制以及工作任务结构化等路径和策略,提出心流体验和工匠精神的介入,主张从积极心理学心流理论的角度激发个体的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5.
<正>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心流,在心理学中是指一种人们在专注进行某行为时所表现的心理状态,是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的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通常在此状态时,人不愿被打扰。你的心流导向哪里,你的专注就到了哪里,你的成就也就会顺流而至。当然,是不是有所成就,往往决定于专注的对象。  相似文献   

6.
在生物教学中,应通过细节将"心流理念"融入学生的学习成长中,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形成积极情绪体验,学会自我塑造和自我发展。通过对心流体验产生条件的研究,提出了生物课堂教学的4种策略: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互动模式;合适的问题难度;"目标-反馈"的教学策略;内在驱动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分析学习者在线上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心流体验有助于找到提升学习动机和学习成效的方法。研究发现:(1)学习者在线上学习中的心流状态与心流体验存在明显差异,在心流频道感受到的"乐趣"要明显高于无聊频道和担忧频道;(2)男性学习者和女性学习者在线上学习中的心流状态并没有区别,但男性学习者在心流频道所体验到的"专注力"和"控制感"要比女性学习者更强烈;(3)除去学习者的个体因素和线上学习环境外,"挑战"与"技巧"相平衡且达到一定强度也是影响学习者心流体验产生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心流作为一种最优体验,的确能给学习者带来心理上的乐趣和满足。  相似文献   

8.
<正>"课前活动"作为一个课堂教学环节,它存在的价值有多大?是坚守还是抛弃?这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课前活动"一般有以下几点特征:一、学生为活动主体;二、言说为活动形式;三、活动时间常有限;四、参与面广;五、活动形成惯例。从这些特征来看,"课前活动"在言语交际训练中表现出极大的生命力,与"语用"特性相吻合。  相似文献   

9.
心流体验能带给我们愉悦的心情和满足感,人们在心流状态中既能感受到快乐,又能展现出最好的状态。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比较难以体验到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快乐和满足,就可以通过设计课堂活动,把心流体验带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中,以此来改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在幼儿园中"六一"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个盛大的仪式。笔者认为幼儿园的"六一"庆祝活动正在发生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本文从"六一"庆祝活动形式的转变、活动主体的转变、活动意义的转变三个方面揭示了这场"革命"的发生,并指出庆祝活动正由一种"消费"儿童的仪式转向一种"生产"儿童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心流体验是人们全身心投入到一项可控又富有挑战性的活动中时产生的一种独特的愉悦、兴奋及意义、充实的感觉,是一种极佳的心理体验。心流体验的基本特征有"活动本身具有了目的""每一步都有明确的目标""存在着挑战与技能的平衡""行动会马上得到反馈""行动与意识相融合"等九个。以"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教学为例,说明在化学教学中,可以重点抓住前四个特征,创造教学环境,帮助学生产生心流体验。  相似文献   

12.
特奥会使智障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全世界人们也在慢慢改变着态度。以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为活动主体,用榜样的力量培养智障学生的积极心态;在特奥运动项目的训练中、和普通人的融合活动中培养并增强智障学生自信心。  相似文献   

13.
马琳 《知识文库》2024,(2):128-131
<正>基于心理学的“心流”理论,最佳的课堂状态表现为“心流”满溢,学生的内心变得井然有序,幸福感油然而生。将“心流”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能全方位地让学生沉浸入丰富的文本之中,投入全神贯注的状态,从而获得愉悦的阅读体验。“心流”体验本质上是学习者在阅读学习中所期待达到的最高境界。大学英语教师在阅读课堂教学实践中,应该科学地营造舒适宜人的阅读氛围,引导学生在书海中自由遨游,借此提升其感悟,丰盈其心灵,锤炼其心志。为了快速助力学生能够觅寻阅读“心流”,教师可以采取睿智的阅读教学策略,开展多姿多彩的课堂活动,开启师生及生生互动模式,启发和引领学生深入文本,与文本创作者进行灵魂对话,启蒙自我。  相似文献   

14.
《辅导员》2008,(10)
"大眼睛搜索30年",这是一个多么富有动感的活动创意!活动主体——各种各类红领巾小社团;活动途径——在实践体验中自主学习、自我教育;活动目的——提升"红领巾小社团"的活动品质,提高少先队员在社会实践中自觉成长的积极性、主动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巴克和赖特的生态心理学视角,本研究以某幼儿园中班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视频录像技术,客观记录儿童在持续性噪音和间歇性噪音两种不同性质噪音情境中的自由活动情况,在量化分析的基础上比较两种噪音对儿童行为不同方面产生的影响及其影响程度的差异.结果发现:与无外加噪音情境相比,持续性噪音和间歇性噪音对儿童选择活动区域、活动组织形式、活动参与状况、材料使用状况、合作性行为、言语行为以及与他人关系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时间相同的条件下,持续性噪音对儿童行为的影响较间歇性噪音更为明显;不同性质的噪音能影响儿童行为的不同方面,持续性噪音更容易使儿童停止活动,而间歇性噪音更容易使儿童的活动发生转换;虽然在间歇性噪音的间歇期,儿童也处于"无外加噪音"的状态,但这种状态与无外加噪音情境是有本质区别的.  相似文献   

16.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数学学科知识为知识背景,通过学科渗透方式,在学科课程以外,由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以多样化的项目和活动方式并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开展以学生为活动主体的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  相似文献   

17.
基于移动教学平台,将积极心理学中的“心流”理论应用于移动英语阅读,构建移动英语心流活动操作框架。以北方某大学非英语专业的124名大一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移动情境下的阅读活动中对学习者积极情感中心流的效力。研究结果显示,移动英语阅读者的心流体验与移动阅读互动活动密切相关;学习者对移动文本特征、同伴互评反馈及即时自我反馈的心理感受越积极,就越容易产生阅读心流体验。此外,我国学生二语阅读心流体验受测试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18.
《海南教育》2013,(5):56-56
<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情境是知识发生的条件之一,这个情境不仅指"物"的情境,也指"心"的情境,没有"心"去参加"主动建构活动",则知识是不可能发生的。因此,创设一个安全的心理情境十分必要。一、小学数学课堂上创设安全心理情境的思考那怎样的情境才会让学生的心理感觉到安全呢?这样的情境又是如何创设的呢回顾我们的课堂我们  相似文献   

19.
心理学认为,问题情境由三种成分构成:活动主体;活动的对象;在实现主体活动目的的道路上的障碍和困难。数学问题情境,是指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面临障碍和困难时,激发他们积极地寻求方法、排除障碍克服困难,进而获得成功的情境。要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如何创设问题的情境呢? 一、创设“愤悱”状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即积极思考而搞不懂的一种心理状态,“悱”——即口欲言而未能的一种局面。如果我们的教学能做到首先使学生进入一种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创设学生认知需要与自身已有  相似文献   

20.
一些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主要是因为他们对学习没有兴趣,没有积极性。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中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易受外界干扰。意大利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在他具有开创性的作品《心流:最佳体验的心理学》一书中,概述了他的理论:人们在心流状态下最为快乐,这是一种对正在进行的活动和所在情境的完全的投入和集中。这是一种人们因为过于沉浸在一项活动中而忽略身边一切事物的状态。因此,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多样化的奖励,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有兴趣的主动学习,是深入探讨的一个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