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居住于云南省孟连县的尖头阿卡人是哈尼族的一个支系,这个支系女性的头饰随年龄、身份的改变而呈现很大的不同,女性一生历经5套头饰。其头饰体现出独特的造型和艳丽的色彩,是其民族创造力和居住地生态环境的结合。  相似文献   

2.
王永清 《文教资料》2010,(25):106-108
头饰是彝族文化的载体,是研究彝族文化的宝贵的实物佐证。它完整地凝聚着彝族人民在美学、宗教、政治、哲学与习俗等方面的传统观念,折射出了彝族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心理特征,表达其民族的思想意识及文化内涵,是尚黑、崇武、自然崇拜等信念的物化。本文通过分析彝族头饰的风格特点,挖掘彝族头饰的文化内涵和深层次的民族心理积淀,解读彝族的文化心理和精神特征。  相似文献   

3.
彝族头饰是传承彝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它们保留了彝族文化传统特色,形成了独立完整的民族服饰文化体系.本文旨在对凉山彝族传统头饰造型特征进行分析总结,意图运用这一传统文化符号于现代帽饰头饰的设计造型中去,以全新的方式来拓展保留凉山彝族传统头饰文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东乡族作为甘肃省特有的少数民族,具有独特的文化事项。东乡族头饰便是东乡族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其头饰主要包括男性的帽子和女性的头巾,以及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衍生出的一些佩戴在头上的饰品。东乡族头饰蕴含着浓厚的文化内涵,集中反映了他们的民族风俗和审美情趣,是东乡族文化的名片。本文主要根据东乡族头饰的特色、习惯、禁忌等来阐述其所具备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5.
蒙古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创造了极具特色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同时也形成了特有的服饰文化,其中又数妇女头饰文化尤为突出,传承至今仍然光彩照人,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底蕴。本文试从蒙古族传统妇女头饰的符号象征入手,探究其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创新,从而分析时代对其民族的审美心理定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活动目的: 1.在游戏情景中让幼儿愉快地练习正确的进餐姿势,养成文明进餐的良好习惯。 2。继续学习使用礼貌用语“好”、“谢谢”、“再见”、“请”等。活动准备: 碗、勺、餐巾各与幼儿人数相等,一斤炒米分装到各碗中,鸡婆婆和鸡宝宝头饰各1,围兜、围裙各1,小兔、小狗、小猪头饰各10个,桌子3张,椅子10张,小房一座。  相似文献   

7.
母鸡和小鸡     
准备: 母鸡头饰一只,小鸡头饰十只。全体幼儿站成半圈,一个幼儿扮演母鸡(?),其余扮演小鸡(?),各带上头饰。动作: 第一小节“母鸡”两臂屈肘在体侧,两手在体侧斜前方伸出作翅膀,耸肩三次,“小鸡”原地拍手三次。第二小节“小鸡”两手食指放嘴前作鸡嘴状,  相似文献   

8.
哈尼族女性头饰及其象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哈尼族女性头饰作为一组特殊的象征符号 ,从古至今记录和传递着古老的哈尼族文化。本文拟从象征的视角探析其丰富独特的文化内涵及其在文化传承和阐释中的重要功能 ,以洞察物质层面背后深层的民族心理和精神。  相似文献   

9.
藏族头饰文化丰富多姿,是藏族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透过头饰文化的表象,我们可以窥见原始宗教信仰对其审美情趣的影响。文章试从头饰颜色、材质、头饰与传说及史实、头饰与仪礼4个方面来探寻其中蕴含的原始宗教信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在贵州省东南部的从江县少数民族都有佩戴银饰的习俗。银饰 ,是用白银铸造的一种装饰品 ,是侗、苗、水、壮、瑶等少数民族点缀、装饰自己的一种民族艺术品。银饰品种繁多 ,主要有头饰、颈饰、耳饰、胸饰、手饰、裙饰等 6大类 ,尤以头、颈、胸、裙饰 4类为主。不同地区 ,不同民族 ,由于习俗的不同 ,其银饰的佩戴也不同 ,即使是同一种民族 ,由于居住地不同 ,其银饰的佩戴也不同。以苗族为例 ,贵州省凯里地区苗族以头饰为主饰展示自己 ,佩戴的是形如水牛角似的大小银角帽 ,而贵州省从江县苗族则以颈饰为主饰展示自己 ,佩戴的是银项圈和银项链。…  相似文献   

11.
古人常用与年龄相关的称谓词来表示年龄,而不直接说多少岁。古汉语中年龄称谓词主要有生理特征表示法、服饰装备表示法和知识德行表示法,以发须、皮肤、牙齿、头饰、发式、手杖、智力等方面词语指代相应年龄段的人,反映了汉民族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2.
多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文化适应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768名不同民族的大学生,采用问卷法,分析了大学生民族认同和文化适应的特点,以自尊和幸福感为心理健康的两个指标,探讨了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文化适应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1)民族认同能正向预测大学生的自尊水平,民族认同以自尊为中介变量,对抑郁幸福感产生影响。(2)民族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呈正相关,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显著高于汉族大学生;(3)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与对主流群体态度呈负相关;(4)民族认同具有情景性,随着不同民族成员之间的接触和交流,民族认同逐渐减弱;(5)民族认同影响着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主流文化社会中采取的文化适应策略,采取不同文化适应策略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自尊和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浅析花腰彝服饰的装饰语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花腰彝民族服饰的艺术创作中,花腰彝人通过对造型、色彩、图案、工艺等装饰语言的综合运用,在创造出灿烂多姿的民族服饰和装饰艺术的同时,也实现了装饰艺术和民族文化的融合。对花腰彝服饰的装饰语言进行分析和研究,对于诠释花腰彝服饰的民族特点和装饰艺术风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彝族服饰作为彝族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的龙图腾崇拜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通过阐述分析龙图腾文化在彝族服饰中的重要性,强调了龙图腾对彝族服饰的深远影响和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5.
依托民族文化资源、利用传统民族文化元素进行创新生产,提供给大众消费的商品。云南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西部模式”,以民族资源为依托的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从产业业态来看,云南省民族文化业态有民族旅游业、民族工艺品业、民族歌舞业、民族出版业及民族影视业等,云南民族产业发展模式为西部其他省份的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借鉴模式。  相似文献   

16.
从民族政策价值取向的角度探讨缅甸民族问题,是一个非常可行的研究视角。缅甸独立后吴努政府的民族政策蕴含着"大缅族主义"价值取向,奈温政府的民族政策蕴含着忽视民族属性的"国家主义"价值取向,随后军政府的民族政策蕴含着"民族国家建设"价值取向,如今的民选政府的民族政策蕴含着更具高度的"民族国家建设"价值取向。从缅甸不同时期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可以看出民族政策与民族关系的互动。  相似文献   

17.
民族迁徙是一个古老的人口现象,它常常伴随着民族发展的始终,成为民族史学、民族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论述了景颇族历史上的迁徙活动,阐示景颇族社会发展过程中,迁徙对本民族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民族文化形态的影响和作用。试图为新时期研究边疆山地民族的发展探索一些历史与现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万历四年,王兀堂还是一个对明朝忠顺的女真首领,万历七———八年,王兀堂却因屡屡侵犯明边被李成梁出击捣巢。短短几年间,发生如此重大转变的直接原因是明朝对女真族的民族压迫、民族歧视,间接原因是明朝在辽东地区民族实践中的重大失误造成,而根本原因则是明朝错误的民族思想和民族政策。  相似文献   

19.
汉服,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与华夏文明一样源远流长,承载着汉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精神。通过阐述汉服的定义与特征,分析汉服的兴衰与现状,探讨汉服复兴的现象及积极意义,对汉服复兴的原因、思路和方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