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38年7月5日,前德国发行了一套2枚纪念“齐伯林与齐伯林飞艇”邮票。其中一枚面值50芬尼,图案为飞行中的“127号齐伯林飞艇”吊舱、吊篮及框架结构简介。“127号齐伯林飞艇”全长236  相似文献   

2.
一凡 《集邮博览》2008,(3):32-32
我自幼喜爱足球,上初中的时候,每次课间休息都要到足球场上踢上一阵儿。后来作邮集,"足球"也就成了我进入专题集邮后选定的第一个题目。但由于种种原因,足球邮票虽集了逾千枚,但离组一部象样的邮集还相差甚远。2002年底,北京市朝阳区邮协开始倡导"一页集邮",即在一张贴片上做文章,讲一个短得不能再短的"故事",这应当是最小规模的邮集了。此种邮集引起我极大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邮集”,是指一部完整地表现某种主题思想,由邮票和与主题相关的封、戳、明信片、邮简等邮品组成的集子。集邮由一页页的贴片组成,每一页贴片表现了整部邮集的一部分主题思想。一部小邮集只有12—32页贴片,大的邮集达100多个贴片。编组一部邮集,尤其是专题邮集,要求集邮应对邮集的主题内容及相关的邮品非常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名邮政工作者,也是一名集邮者。由于职业的原因,对有关邮政的史志有着特别的情感,平时收集邮品,编组邮集也会刻意寻找这类题材。《泛美14号国际航空邮路》邮集就是我编组的邮集。为了制作邮集,我查找了国内外有关航线开辟的历史资料,请教了国内诸多航空集邮家,最后确定以美国泛美航空公司从美国的东西海岸到太平洋南部,  相似文献   

5.
徐金穗 《上海集邮》2008,(10):22-25
“兴登堡号”飞艇是人类历史上体积最庞大的飞行器,堪称“空中巨无霸”。 飞艇航空邮票 德国继1928年成功建造巨型“齐柏林伯爵号”飞艇(参见本刊第9期拙文)并投入飞越大西洋商业航行后,另一艘规模更大的超巨型飞艇于1931年在腓特烈港开工兴建。  相似文献   

6.
前言是一部邮集内容的总概括。观展者通过前言可以了解到这部邮集的大体情况或作者的创作思路。虽然前言在评审时不在打分之内,但通过观赏高水平的邮集可以发现,这些作者是在绞尽脑汁地做好前言,而绝不疏忽这个环节。因为整部邮集能否引人入胜,往往要看这个“序幕”。  相似文献   

7.
《中国集邮》2000,(10):16-17
名区票专家姜士楚先生将一部国家级银牌奖邮集——《华中人民邮政》邮集无偿捐献国家邮票博物馆,这是近年来集邮家以整部邮集向国家捐赠最为引人注目的一次,已在邮坛引起轰动。7月14日,我们到姜先生家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8.
邮集是集邮的高端“产品”。出现在各类邮展上的邮集无不是集邮达到一定水平的成果。现实中的邮集往往被视为高不可攀的,被普通集邮者视为畏途的一类“大作”。其实,回顾一下历史就会发现,邮集并非在其初始之时就是位居“高端”的。从邮票诞生的那一刻开始,集邮的萌生就蕴含了编组邮集的可能。那时集全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邮票是可能的。因此,无意识的求全收集实际上就是传统邮集的初始。最早的“传统”邮集收集的难度并不大,也  相似文献   

9.
中华历史文明全国集邮展览于2005年11月6日至8日在湖南省澧县举行。按照邮展组委会的意见,划归邮政历史类别参展的邮政附加费邮集有13部,划归一框类别参展的邮政附加费邮集有3部。一、参展的邮政附加费邮集占有一定比例参展总计150部邮集中反映邮政附加费内容的邮集共16部,占16.6%;总计556框展品中邮政附加费邮集有68个展框,占12.2%。其中在邮政历史类别共展出25部邮集,而第一次获准参展的邮政附加  相似文献   

10.
《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初影响下拉丁美洲历史的人物》(以下简称《影响》)是一部极限邮集。在竞赛性邮展中,它属极限类展品三种不同组集方式中的"按国家或国家集团"一类。这种邮集的特点是既没有一个具体的研究课题,又没有一个富有逻  相似文献   

11.
陈谷 《集邮博览》2008,(1):26-28
对于邮集、展品和邮展,集邮者并不陌生,它们被称为集邮活动的塔尖。作为集邮者,有关"塔尖"里的事,相信您会感兴趣。包括做邮集的人、邮品的来源以及展品的评审和归宿问题,本文会做一番介绍。现在,让我们沏上一杯茶,在阵阵茗香中细嚼这个话题。  相似文献   

12.
一是开放类邮集应该以“邮”为主。非邮品应限在20—35%的幅度为宜;非邮品素材的比例超过一半,则邮集的“邮味”不浓。 二是开放类邮集也要讲主题思想。开放类邮集在组集编排上更具灵活性,可以自由式编组,但我认为不  相似文献   

13.
组织专门的老年邮展丰富老年人的业余生活,老人们通过制作邮集提高集邮的乐趣,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值得保持和完善下去。但邮展规则中毕竟没有“老年类”。与2001年南京全国邮展相比,这次老年邮展的专题邮集水平明显降低了很多,低水平邮集的问题则更加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举办的’99世界邮展上,开放类邮集参加了展出,结果我国的开放类邮集《中国戏剧》获一等奖,引起了国内邮人对开放类的广泛重视。此后在许多省市级别的邮展中,开放类邮集频频亮相,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5.
本人集邮多年,也编过几部邮集,但因种种原因,编出的邮集水平不高。从各种集邮书刊上的介绍中得知,要编出高水平的邮集,一要注意邮品的多样性、珍罕性,但这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支撑。二是要强调“讲故事”,避免资料性叙述。为了进一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笔者最近对近几年在全国和国际邮展获高奖的几部邮集进行了研究,感到这些邮集总体水平很高,邮品丰富,珍罕性高,外观美观。特别是邮集作者通过对素材的深入挖掘,许多信息和故事,成为这些邮集的亮点,也是它们能获高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林楠 《中国集邮》2001,(2):32-32
近年,许多在国内、国际上获得高奖的邮集频频亮相拍卖会,约有30部邮集成交,逐渐引起集邮界关注。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建筑上的“帽子”》是一部青少年类别的极限邮集。这部邮集也和其他成功的邮集一样,是用辛勤的汗水和不懈的努力耕耘出来的,在这里笔者想通过对这部邮集的剖析,来展示该邮集不断改进不断提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我对桥情有独钟,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经济飞跃发展,一座座风采各异的大桥在各地架起,更催生了我把所收集桥题材邮品组编一部邮集的念头。先是搞专题邮集《桥的自述》,后来则专注于极限邮集《桥》,后者的展集原来准备参加2000年首届广州全国极限集邮邀请展,但因故未能前往,到2002年第2届(更名为"全国极限集邮展览")才了却这番遗憾,竟然还获大镀金奖,在这期间,这部展集曾获2001年浙江省展镀金奖,应邀参加杭州西湖博览会邮展,尤其是在省展上的得奖,以及评审员给予的"《桥》集有发展前途"的评价,增添了我的组集兴趣与信心,以及继续努力的动力。下面是我来自对《桥》极限邮集组编及3次参展前作修改的体会。  相似文献   

19.
现在非集邮者主动去观看集邮展览的人很少,原因之一是缺少通过看邮展长知识的吸引力。一方面,人们可以获得知识的途径太多了;另一方面,是由于许多邮集本身的知识含量不高。在一个邮展中,每部邮集前观众的人数是不同的:有的邮集前门庭若市,而有的邮集前却门可罗雀。那么我们想一想,作为一般观众,他们主要在看什么呢?一是他们在看新鲜——内容的新鲜、邮品的新鲜;二是看其中的知识,特别  相似文献   

20.
杨波 《集邮博览》2014,(7):23-25
正本邮集是按照一片邮集的组集方式来编组的,讲述了15个关于集邮的小故事,每个故事都是相对独立、完整的。贴片上所展示的素材是尽可能地按照独立性和趣味性的原则来选取的,按印制或使用的时间顺序排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