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郝克强 《新体育》2005,(1):49-49
业精于勤,体亦健于勤。无数真切的事实证明懒惰是健康的大敌。古人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与西方先哲所说的“生命在于运动”所见略同。我国古籍中虽没有“体育”这个词,但动以养生的说法却也屡见不鲜。先秦的荀子说:“养备而动时(保养得好且常运动)则天不能使之病。”有些著名学者和中医则主张“体欲常劳,而勿常逸,养生之道,常欲小劳”。汉代的《盐铁论》中明确地告诉人们,“手足之勤,腹肠之养也”。到了明末清初,新派学者颜元更直截了当地提出“养身莫善于习动,一身动则一身强”。    这些道理简单明了,很多人也知道,但常…  相似文献   

2.
年过花甲外出垂钓,身体不适感增多,有时钓半天就浑身难受,只好收兵回营。前年一次出钓同中医刘老先生相伴,说起身体一年不如一年,问是不是钓鱼过分劳累所致?他说最好不要迷钓过度,钓半天休息半天为好,特别在垂钓中不要久坐不动,常搞点“小动作”,习惯成自然就能钓出好身体,我给你开个秘方,只要坚持保准“返老还童”。第二天钓场见面果然兑现。  相似文献   

3.
黄国钧 《健身科学》2010,(10):11-11
入静是儒释道医各家都很重视的养生方法。广成子授黄帝以长生之道曰:“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可长生”(《庄子·在岩》)。老子继承了黄帝的养生观,在《道德经》中强调“致虚极,守静笃”、“归根曰静,静曰复命”为修道根本。佛家主禅定,  相似文献   

4.
陆游是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一生屡遭排挤,仕途坎坷,晚年又隐居山阴,生活拮据。然而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他竟享年83岁,而且背不驼腿不颤、耳不聋、眼不花,身体结实,70多岁还能上山砍柴。陆游能获得如此高寿,与他的养生有道是分不开的。陆游养生的第一法宝,便是情绪乐观,心境豁达。即便在他穷愁潦倒的日子,也从来没有失去过对  相似文献   

5.
2011年9月29日,上海市十大寿星评选活动发布会在青松城四楼的百花厅举行,会上宣布:出生于1911年1月的沈光远和1909年10月的黄雪松也加入了上海百岁夫妇的行列。这对百岁夫妇虽然已是年过期颐,却依然身骨硬朗,精  相似文献   

6.
阿珍 《健身科学》2008,(9):49-49
曾有人在报刊上尖锐刻薄地抨击、挖苦金庸先生。一些读者,特别是一些武侠小说迷们,愤愤不平,以为金庸这位古稀老人,一定会大动肝火,拍案而起,反唇相讥。可老先生并没有如此,而只是发了一封温和的公开信。  相似文献   

7.
原武汉军区司令员、第三、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曾思玉今年虽然已是百岁的高龄,但身体依然康健,且思维敏捷,耳聪目明。出生于1911年2月的他曾参加过中央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还参加过平型关战役及强攻清丰、南乐等战斗。解放以后,他又率部参加了  相似文献   

8.
现代人对身心健康的渴求,对养生、健身的需要随着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而日益提高。体育养生秉承和谐的理念,追求人与自然、社会三者相和谐的整体健康,与"天人合一"思想结合,能使现代人达到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趋于完美的状态。  相似文献   

9.
从地域文化的视角,以甘肃"尚棍"现象为代表,运用田野调查法,对"西棍"现象的外在表现进行深入发掘,并运用历史地理学的理论,对本地域历史时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进行深入分析,从地理、历史、经济、生产生活、民风民俗以及物产等方面解读这一现象的实质。  相似文献   

10.
广陵 《健身科学》2013,3(3):40-40
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12个时辰的划分。古人将一昼一夜分为12个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那么每个时辰又对应着哪些养生方法呢?  相似文献   

11.
张大夫:我最近“忘性特别大”,刚放下的东西就找不着,别人刚告诉的事,回头就忘,我很担心这样下去会发展成老年痴呆。您说我这是不是就是老年痴呆的前兆呀?  相似文献   

12.
初论太极拳之“缓慢轻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太极拳独特的“缓慢轻柔”的运动方式,认为太极拳是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与传统武术相结合的产物;阐述了太极拳这种缓慢轻柔的运动方式的特征、具体的技术要领、规格要求及这种运动方式的意义和作用。太极拳运动的主要特征是健身手段而非打斗技术,应将太极拳研究的重心移向健身方式和健身价值。太极拳运动不仅将成为中国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方法,而且将成为全人类共有的、重要的、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13.
"和合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贯穿于各个时代的各个思想学派。国术是一个集多种传统文化因素于一身的综合性文化载体,与其紧密相关的传统哲学、医学、美学,无不将"和合观"体现得淋漓尽致。海峡两岸国术养生同宗同源,都将和合思想融入其中。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阐述和合文化的历史来源,探讨其在国术养生中的体现,最后运用"和合观"审视海峡两岸国术养生资源共享的可行性的契合点。旨在促进国术养生的科学化和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加强海峡两岸国术研究的交流,进一步服务于中国的统一大业。  相似文献   

14.
儒家思想的“中庸之遘”,反对“过”与“不及”,讲究不偏不倚、恰到好处,以保持事物常态。古人的中庸之道于养生,就是平衡养生法。我国传统医学博大精深,其灵魂就是平衡论。平衡乃宇宙正常运行的自然法则。天地生态平衡,万物正常生存:人体内脏平衡,身体才会健康。  相似文献   

15.
善本 《健身科学》2013,3(3):46-46
春天气候逐渐转暖,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同时也是“百病发作”的季节。一般人认为春季养生主要是防燥,但实际上大多数容易在春天发作的病患都是因为“湿气过重”导致的。  相似文献   

16.
《体育与科学》2019,(3):80-85
茅山"六字诀"是一种独特的以呼吸为主,通过有序的吐故纳新排除体内污浊,促进人体新陈代谢的保健兼治病疗伤的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方法。为充分发挥"六字诀"养生文化的功能与价值,对其起源、发展流变及其养生文化要义进行剖析,认为"六字诀"发轫于南北朝时期的茅山,在流变过程中其内涵与形式不断丰富,运动养生特征更加明显,其中"我命在我、道法自然、外放养气、身心合一、动静相宜"等是其养生文化之要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传统养生文化中科学养生观的剖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健康长寿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我国传统养生文化内容丰富,观点独特。本文仅从崇尚自然、发展形神中和动静起疏畅经络四个方面,剖析了部分传统养生文化的科学养生观,以期做到“古为今用”,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为人们日常养生保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16岁便为新四军担当义务交通员的管谦同志,离休前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通信部政委。他在革命战争年代屡立战功,建国后积极自修高等数学等课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体育”概念的逻辑学分析,指出体育的文化本质.从历史的视角来审视和划分中国古代的各种身体活动,从体育文化的3个层面作进一步剖析,得出中国古代身体活动仅是体育萌芽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孙学孟 《健身科学》2012,(10):18-19
动作与解释 百会尾闾垂成一线,以保证身体中正,意念与气由涌泉上升丹田,双掌根分开至掌心朝下,肘尖由前向后转,至拇指临近腰胯。两掌指尖斜对,朝前下按,重心上升而起。(图13)意念与气由丹田上升百会,两臂从身体左右两侧环升,由掌心朝天,五指向外,至与玉枕高平,始起足跟至足尖翘立,面含微笑,平视远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