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为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的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和军事等方面都对人类有过光辉的贡献,产生过许多伟大人物。他们的实践与思想是我们祖国的宝贵财富。其中有关体育的思想正是我们要学习与研究的对象。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养生学原理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以“天人合一”为根本特征的中国古代养生学理论三种基本形式:阴阳说、五行说、精气说。其共同点是从整体的、发展的、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养生问题,是中国古代养生学原理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相似文献   

3.
从先秦儒、道、医三家身体观基本理论入手,探索先秦身体观语境下的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研究及其现实意义。先秦时期,在不同的思想背景和治学传统下,形成了儒家社会化身体观、道家自然化身体观、医家实体化身体观;儒、道、医三家身体观各有千秋,共同筑造了中国古代先秦身体观的理论大厦,这三者分别对中国古代体育文化施加了社会化、自然化、和实体化的影响;诞生在这一片身体观土壤中的中国古代体育文化在社会伦理层面、万物自然层面及人体自身生命结构层面对当代体育文化有所补足。  相似文献   

4.
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即高校体育教学从传统的运动技术教学转变为增强体质的教学的改革,还处于初级阶段,增强学生的体质是改革的关键。高校学生增强体质的准则和身体体质的测定方法也将是改革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古代的健康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中国古代的健康观成都体育学院谭华1.中国古代健康观的哲学基础17世纪以来的经典科学倾向于把事物看作相互独立部分的一种组合,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分门别类的不同学科,并在此基础上来认识人的寿命和健康问题。当现代科学越来越倾向于从人与自然的整体去重新认识人的...  相似文献   

6.
<正> 养生,又称摄生,乃护养、保养性命,以达长寿之意。它既有自然科学的属性,又有社会科学的属性。其自然科学属性,主要体现在养生学是以人为研究中心,着重研究机体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及本质,以及预防疾病、增进健康、防止衰老的具体方法,或谓“养生之道”;其社会科学属性,则体现在养生绝非纯个体的行为,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社会中,社会环境同样无可避免地给人以影响,所以需要从社会学的角度对相关问题进行考虑研究。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代的身体训练内容丰富,历史悠久,早在群雄争霸的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很多记载。当时战争频繁,兼并剧烈,为了争夺战场主动权,各国都积极训练轻装捷足,能征善战的步兵。训练的方式大都采用负重方法进行的。《荀子·议兵》说,当时魏国选拔步兵的条件是“衣三属之甲(身披三层护身衣甲),操十二石之弩(一百二十市斤为一石),负服矢五十  相似文献   

8.
<正> 体育运动是人体自身的运动。是人类特有的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的行为(活动)之一,人体观是人类对自身的起源,存在和发展的看法和观点。也是人类对自身的系统、结构、功能、属性的看法和观点。从广义上讲,人们的体育观也是人们的人体观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人体不仅是一个静态体,而且是一个动态体,是动态体和静态体的辩证统一体。所谓人体是静态体,是说人体的生理结构包括肌肉、骨骼、四肢、内脏器官、神经系统等等是相对的表现一定的静态;所谓动态体,是说人体的机能,属性观、生理机制是不能变化发展的,作为生命现象是在不断地发展的。体育运动正是从动态体的角度来研究人体,发展人体的,当  相似文献   

9.
体育运动是人体自身的运动;是人类特有的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的行为(活动)之一;人体观是人类对自身的起源、存在和发展的看法和观点,也是人类对自身的系统、结构、功能、属性的看法和观点。从广义上讲,人们的体育观也是人们的人体观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人体不仅是一个静态体,而且是一个动态体,是动态体和静态体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0.
现代竞技学的终极目的是追求人类自身的完美,在如此观念映照下的中国古代阉人现象则成了一种东方人无以逃避的巨大的观念性误区和现象性缺失.中国古代文化存在天然的缺陷,儒学并未阻止儒学文化体系内的强势集团对另外男性实施阉割行为.阉人现象一直与其他中国负面文化一道,组成了中国古代另类的发明系列.而被阉割或自愿阉割的男人又构成了一大群特异的东方族类.阉人现象诞生于中国的先秦时代,至唐朝始形成制度化,结束于清末.它的出现,集中体现了东方阴性人格的最大域限,阉人群体以暴力为动力核心的对抗性与顺从性的矛盾型人格内涵,以及具有奴隶宗教性质的特殊信念,都对中国男性的健康的人体观和类似于欧洲的优雅化的绅士气质是一种毁灭性打击.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逻辑梳理等方法,对中西方身体观与英式橄榄球身体文化的逻辑关系进行研究。经研究发现:中国身体观受中国传统文化道家的影响逐渐建构成"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和谐发展观,而西方身体观则受古希腊奥运会和身体与精神的二元对立的影响,西方以协调且富有力量的身体为荣,并力求超越自我,与阻止身体达到完美的一切障碍进行斗争,逐渐形成外在竞争和自我突破的身体观。而英式橄榄球以激烈的身体对抗为基础,逐渐建构成肉搏、团队、超越性身体文化,这种身体文化与中国身体观的发展逻辑相向而行,但却与西方身体观的发展逻辑不谋而合,同时这也是阻碍我国橄榄球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此,我国应该推广及普及英式橄榄球运动,以英式橄榄球运动为渠道,促进中西方身体观的交流与融合,使中西身体观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中西方人体观及女性人体观的比较中,对中西方人体观的异同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旨在对作为社会本体、社会文化、人类生活方式、教育与休养、和平与发展的体育作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韩丹 《体育与科学》1997,18(1):40-40,39
科学的人体观是我们体育工作和体育政策的理论基础。我们试图对以往的人体认识重作审视,建立一种以现实社会中进行着生命活动的人为基本点的体育哲学的人体观。这是一个由自然人体观、劳动人体现、社会人体观和自我自觉人体观统一融合的综合体。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中西身体观的视角,阐释中西方"民本/邦本"观念下道德建构的不同历程。身体教育是道德建构的逻辑起点,中西方的道德建构殊途同归,都是通过有意识的身体活动解决生存问题,是对身体不断追问的过程。中西方"民本"与"邦本"的不同思想,与特定身体活动交融在一起,完成个人道德建构的历程。身体从个体空间走向公共空间就是走向"共在"的社会,并被感知和接受,"共在"使身体成为维系社会公德的纽带。身体在"权力"规训下承担服务政治共同体的责任,建构起代表整个国家的道德与精神。  相似文献   

15.
发行日期:2004年12月5日分分犯一班东汉·乙瑛碑80分东汉,曹全碑名。分齿孔整张枚数:版式二;巧枚版式二:8枚(2套票)设计:王虎鸣原图提供:文物出版社中国古代书法——隶书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五千余年的文明史,哺育了众多的优秀思想家,在他们留下的宝贵遗产中,包含着丰富的养生和“育体”思想,并在实践中总结了许多有关身心关系的朴素认识。早在奴隶制的殷周时代,生产力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人们产生了“长寿”的愿望。《尚书》所载的人的五大幸事之首便是“寿”。《诗经》中更有“万寿无疆”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依据增强体质健身知识技能教学的有关理论,提出了选择和设计身体运动教材内容的三条原则,通过教学实验,取得了初步的结果;并对小学体育课身体运动教材内容的构建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身体活动指“由骨骼肌产生的体能消耗运动”.是保持身体健康、增进社会交往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在澳大利亚,虽然有研究调查民族群体身体活动的各个层面,但总体而言.多数研究更侧重于民族群体的同质性,而忽视了其异质性。本研究探讨在新南威尔士州居住的澳籍香港老年华人对身体活动的概念理解及对身体活动的态度。研究使用开放性问卷进行个体深度访谈,受访者22人。研究发现,大多数受访者不清楚“身体活动”这一术语的含义,对他们来说,“身体活动”是一个模糊的、复杂的术语。该群体对身体活动的态度反映了他们在预防性卫生保健方面的文化和健康观念。显然,提升澳籍香港老年华人的身体活动水平.需要一种基于文化特殊性的健康促进策略以解决对身体活动的误解,同时也需要具体的身体活动态度与华人整体性保健观念相匹配。  相似文献   

19.
女性身体观是对女性身体的认知、情感态度和价值判断;女性体育是以身体为作用对象,以身体活动为手段,以身体改造并进而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文化活动.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女性体育的发生、发展受思想观念的制约性影响.由于两者都作用于身体,所以女性体育受女性身体观的直接影响.研究认为女性身体观对女性体育起着导向、规范和动力的作用.女性体育在女性身体观规定的框架中发展的同时,也不断地与女性身体观发生冲突.  相似文献   

20.
闫民 《体育科学》2015,(2):90-95
某时代的哲学理念集中反映这一时代文化精神,一定时代的文化精神又是对哲学的最好诠释。起源于明末、清初的太极拳,与八卦掌、形意拳被称为传统武术的代表,无论是创拳思想、拳理、拳法以及传承机制,都印证着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子,坚守"身心二元合一"、注重"内外兼修"身体观,动作方法的运用体现中国哲学的方法论和认识论,明显区别于西方哲学"身心背离"的二元身体观。太极拳凭借身体的"体悟"和"习悟",达到身心一统、内外兼修的目的。基于传统身体观视野认为,太极拳运动立足于客观的身体、通过客观身体沟通自然、社会和自身、注重客观身与主观身的高度合一、从身体实践中感悟人生、关爱生命价值的身体行为文化,与中国传统哲学的身心合一观相吻合,与儒家倡导的修身、道家养生的思想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