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刑之辩”发端于我国春秋战国之际,是在儒法两家之间展开的一场关于德刑关系的争论。儒家认为以德治为本,法家认为以法治为本。随着秦灭汉兴,德治为本成为大势所趋。“德刑之辩”的历史昭示我们,要适应当代知识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健康有序地发展,就必须在加强法治的同时,努力加强德治,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2.
3.
吕彬江  王昕 《教育探索》2001,(11):95-95
法治与德治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紧密结合,是由法律和道德在调整社会关系中的不同作有及其相互关系决定的,也是市场经济建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德治思想源远流长,内涵丰富,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对后世影响极大。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批判地继承了中国古代德治传统,创造性地把它运用于治党治国的实践之中,从而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德治方略。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不仅要以法治国,还要以德治国."治理国家是这样,对学校的管理亦应如此,那就是,依法治校,以德兴校,二者互补,相得益彰.法治,对学校而言,就是要在民主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规章制度,使学校管理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使大家有章可循,有规可遵.德治,对学校而言,就是要充分发扬民主,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尊重人格,实现自我,体现价值,最终使学校规章制度变为大家共同遵守的自觉行为,实现学校管理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6.
“德治”观点在我国很早就有流露。它与“法治”作用同等重要,是治理国家根本手段之一。本文对“德治”的内涵及演变作了分析,也对如何继承传统“德治”思想有益成份为社会主义政治服务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柳宗元“德治”思想扬弃了孔孟儒学“德治”思想的“天人合一”的神秘主义成分,以“天人相分”为理论形态,以“公天下”的郡县制为具体内容,强调“德治”思想不是“圣人之意”的体现,而是社会历史发展之“势”的“生人之意”的产物。柳宗元提出“官为民役”的社会理想,以“利安元元”为职责,从政治、经济上宽民、惠民,对超经济剥削的赋税制度发出了“苛政猛于虎”的猛烈批判,把儒家“德治”思想上升到了新的理论高度。  相似文献   

8.
方先菊 《天中学刊》2003,18(4):18-19
社会主义德治是在健全的法律制度和民主制度下实行的完全新型意义上的德治,是法治与德治的统一。在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加强德治建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孔子是历史上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留下了大量丰富而又宝贵的精神遗产,值得我们今天好好的总结和借鉴。作为一名政治家孔子,他所倡导的德治理论及其主张对我们今天推行“以德治国”方略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任何时代和社会的统治或执政阶级无不十分重视其官吏的“德治”建设,区别只在于对“德治”的内涵有不同的解读,对具体概念有不同的提法。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新时期加强领导干部“德治”建设指明了方向。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加强领导干部“德治”建设,应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在“五个把握”上下大力气,正确把握“德”的内涵,确保“德治”建设的先进性;正确把握时代特征,增强“德治”建设的针对性;正确把握用人导向,提高“德治”建设的实效性,正确把握主导因素,提高“德治”建设的自觉性,正确把握责任体系,增强“德治”建设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11.
孔子德治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主张“以德治国”,反对单纯的刑治,对为政者提出了“以德修身”、“以德化民”、“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要求。这些思想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德治”与“和”文化同为中国传统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又都颇具中国特色,二者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他们在漫长的历史中相互携手,彼此促进,共同发展:“德治”在中国古代政治中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作为上层建筑的核心,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影响;中国古人对“和”的重视与强调也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德治”的思想理念。  相似文献   

13.
从经济学角度探讨了老子的德治思想,“无为而治”是老子德治思想经济的核心,“小国寡民”是老子德治经济的理想蓝图,老子所强调的按客观规律从事经济活动以及人的快乐才是经济发展的终极目的的思想在今天仍有着广泛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韩立娟 《中国德育》2007,2(7):55-56
中国自古就有“以德治世”的思想传统。孔子构建了以“仁”为核心、以“礼”为目标、以“大道”和“王道”为理想,要求为政者进行德政、德教的德治理论体系。孔子的德治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庞凤芝 《承德师专学报》2002,22(3):33-33,48
孔子德治学说的重点部分是“以德治人”,它对于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使社会和谐有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西政治文化是两大不同的政治文化体系,它们对政治秩序的理解有极大的差异。以家政治文化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形成了以德治为基础的政治秩序思想,西方政治文化在其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以法治为基础的政治秩序思想。本文从地理环境、思想渊源、对政治生活的理解、构建秩序的观念和方式等五个方面对中西政治秩序思想进行了比较,试图揭示德治秩序与法治秩序的深刻差异。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史上,毛泽东同志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以德治国的基本方略。本文着重阐述了毛泽东德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分析毛泽东重视思想道德建设,坚持以德建党,以德治政,以德育人的思想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8.
法家学派之德治思想探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家学派的法治思想中其实包含了丰富的德治内容,如对道德地位与作用的认同,对道德原则与道德秩序的认可、对执法道德品质的强调等等,这些思想对当今社会的法治体系及其建构很有借鉴意义,故很有必要对法家学派的德治思想进行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19.
儒家德治的理论基础是人性善,它的思想内容极其丰富,尤以"为政以德;贵在修身;民本思想;教而后刑,德主刑辅;尊贤使能"等最为经典。但儒家德治在今天也有其内在局限性,我们应当以辩证的观点来审视它。  相似文献   

20.
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制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我们要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