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在大学生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高校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是高等教育的时代意蕴。高校要准确把握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充分认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积极探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科学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苗天慧  余国林 《教育探索》2007,(10):108-109
培养大学生民族精神,一要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二要借鉴世界各民族的先进思想文化;三要培养崇尚科学和创新的精神;四要培养艰苦奋斗与自强不息的精神;五要利用有效载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的活动.  相似文献   

3.
刘艳丽 《考试周刊》2012,(33):159-160
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精神面貌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高校应充分认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积极探索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路阳 《教育与职业》2007,(15):95-96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弘扬和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要进行政治理论课教育,同时需要不断加强校园各种教育载体的建设,让年轻学子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并充分汲取世界各民族优秀的文化成果.  相似文献   

5.
民族精神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是一个民族实现共同的理想、目标的精神支柱,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等学校应该大力培育和弘扬大学生的民族精神,这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教育有重要意义。分析了民族精神的内涵,阐明了大学生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胥望 《考试周刊》2008,(15):12-13
在大学生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高等学校的神圣职责.民族精神的内涵十分丰富,民族精神的培育涉及到方方面面.高校应当紧紧抓住爱国主义教育这个核心,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积极发挥课外活动的辅助作用,充分调动和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探索、实践、创新和发展民族精神培育的形式与途径,在当代大学生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大批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7.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要培育大学生的爱国精神、团结精神、勤劳精神、勇敢精神、自强精神和诚信精神。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对其进行民族精神培育,不仅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需要,也是高校在全球化进程中传承民族文化,让大学生肩负起历史使命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价值取向、锐意改革的艰苦奋斗精神,以及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客,在具体实施时应当注意坚持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相结合,全员教育和大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长期性教育和阶段性教育相结合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叶坚 《文教资料》2006,(15):7-8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高等学校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具有不可取代的特殊地位和优势,作为高等学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探索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一、民族精神的概念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传统的历史积淀,是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涵.是逐渐形成和培育起来的一种独具民族特色的群体意识和品格.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西方各种社会思潮严重冲击着校园文化和大学生思想。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成才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所以必须正确对待当今各种社会思潮,充分认清它们的本质,通过借鉴与批判的形式,让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立场,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校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存在着定位不够准确、教学内容安排不够合理、教育方式比较单一等问题。加强和完善民族精神教育必须在坚持民族精神教育政治性的同时突出文化性、实践性,合理安排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3.
立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代背景,在梳理民族精神内涵的基础上,主要探讨了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途径。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重要力量。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把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当成党和政府以及高等院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培养造就一批专业化、高水准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教师队伍,通过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开展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教育;拓展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新途径等措施和手段强化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特的民族风俗习惯 ,塑造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复杂的民族观。少数民族大学生具有强烈的中华民族认同感 ,明显的民族价值取向的学习动机 ,传统的中华民族凝聚力等特点。正确认识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观的局限性 ,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来指导正确的民族观教育。  相似文献   

16.
国防教育与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一定的关系。当前,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深入,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是高等院校的重点工作之一。实践证明,加强国防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以实现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保卫者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和活动,大学生对创新创业逐渐产生浓厚兴趣,但是也存在一部分大学生诚信缺失、伦理缺失。因此,加强创业伦理培养与教育也就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特别是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更要重视创业伦理培育。文章旨在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创业伦理培育方面的不足,从思想认识、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政策保障等方面进行有益探索,并得出提升高职学生创业伦理素养的对策,以此引起更多学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国防教育在培养大学生国家意识中具有塑造学生新的审美精神,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作用。要通过采取国防教育与学生实践活动相结合、改革和创新军事理论课教学、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建设国防德育文化等措施,促进国防教育对大学生国家意识的培育。  相似文献   

19.
历经30余年的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证明了双性化人格的存在性和它的优势,揭示了实施双性化人格教育的可能性。反思实施双性化人格教育的可能性、必要性及其困难性,认为必要性是首要的,是与时代合拍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大学生实施双性化人格培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民族地区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搞好德育和提高民族大学生素质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