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人”作为个体逐渐受到了重视,个体的人在觉醒中被确立。由于女作家远比于男作家的敏感性,九十年代的女性文学创作率先走向了“个人化”的创作倾向,在作品中逐渐转向对女性自身的发现,对女性的生命形态的描述。在一些创作中,由于过分突出女性的女性意识、个人化意识,而陷入了狭隘的境地,完全脱离“宏大叙事”的“束缚”,走向了一种超性别意识的边缘化写作中。他们的这些个人化写作无外乎只是对男性中以话语的一种消解与对抗,并非女性文学创作的价值日标。我们应该营造一种多元化的、关注社会与人类的、突出女性意识与生命体验的创作格局。  相似文献   

2.
“躯体写作”是世纪之交女性文学中最有争议的话题。其意义在于躯体写作的主题化具有文学史和性别革命的双重价值;其误区别在于躯体写作不仅有女性自我身体崇拜倾向,而且有彻底欲望化表现的倾向,其原因在于对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简单模仿和不合时宜的“嫁接”。  相似文献   

3.
近年文坛"身体写作"研究概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身体写作”引发批评界的热烈讨论。本文在梳理讨论中主要观点的同时指出:该概念内涵与外延的逐步窄化导致文学中“身体”概念的窄化;在以西方女性主义“身体写作”理论为参照对本土的写作实践展开批评的过程中,时常出现忽视二者产生语境与内涵不同的倾向;虽然性描写在批评中成为焦点,但关于“身体写作”文学及文化意义的争论的实质,还是个体性文学能否取得合法地位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身体写作"成为部分女性作家创作的一种姿态和策略.她们把身体当作写作的对象和手段,因此而引起文化艺术界一场沸沸扬扬又难辨是非的争论,并形成中国文坛世纪之交一道独特的风景.客观地讲,"身体写作"的理论与实践与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的滥觞不无关系,更与中国改革开放后商业化、多元化语境的形成密不可分."身体写作"隐含着女性主义挑战男权文化的精神内核,有其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又不可避免地落入欲望化、商品化的陷阱之中.  相似文献   

5.
90年代后半期兴起的中国女性写作理论是以当代女性写作为实践基础,以西方女性写作理论的传播为借鉴,在对女性意识的深入认识中而形成的富有本土特色的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当代女性写作理论研究围绕女性写作定义的界定和女性写作特征两方面展开,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把女性写作分为女性集体书写和个体书写,得出了对女性写作应有的正确观点.  相似文献   

6.
"女性意识"在文学作品中越来越多地被提及,在当代戏剧文学作品中也表现频繁。从戏剧角度呈现在大众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女性意识,从性别角度来审视戏剧创作对当代女性主义戏剧的发展具有促进意义,重在揭示当代戏剧中女性生存与发展面临的种种问题,揭示当代戏剧中表现出来的当代女性意识的发展轨迹及特点。戏剧创作应当摒弃传统性别文化和社会偏见,应当抛弃陈旧的性别角色定位和传统的性别观念,建构女性意识健康发展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古代西方神话和基督教艺术中图西亚的筛子所隐喻的女性身体的被封闭与被囚禁的状态,同时分析了当代身体写作现象中女性用身体来突围的深层意义,最后,从身体美学的角度对女性身体的囚禁与突围的两种状态进行对比和反思,探讨女性身体回归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初叶,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沉闷了几千年的中国女性喊出了石破天惊的解放之音,这声音的出现标志着长期被男权社会压迫的女性终于再次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女性意识开始勃兴.但现代文学30年所处的历史本身是一个多事之秋,在时代风雨和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多重影响下,现代女性意识的嬗变呈现出了纷繁芜杂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中国当代学走过了50年的风雨历程,当代学史的写作了到了一个的转型阶段。今天,我们面临的当代学史写作现状是多元与多层的,这是一个好现象。但其中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当代学史如何选择“经典”本?十七年学应该如何评价?当代学史写作如何回到“学”与“历史”本身?这是摆在每一位当代学研究面前的问题与挑战。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女性学在中国坛独领风骚。女性学的本风貌可用一个公式来表述,那就是社会生活化——生活个人化——个人心灵化。八九十年代的女性学,走过了一条争取被男权化接纳、建构女性联盟、解构男权化的心灵之路。女性学的主流对男权化堤坝产生着强大的冲决力,也对女性自我解放产生着不可缺少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1.
女性写作是1990年代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中的一道颇为靓丽的景观。在这道景观中,女性的躯体呈现为一个醒目的主题。这一主题的凸现在当下的文化语境和社会环境中有着历史的必然性和合理性:“躯/身体写作”是当代女性意识复苏的产物。是“浮出历史地表”的女性自觉地思考自己价值的性别写作,它将为在社会中建立起一种自由的女性话语空间而起到积极的作用。从“躯/身体写作”的理论与实践思索“女性解放的命题”,发现当代女性在女性解放的道路上明显前进了一步,但距离女性解放的终极目标却仍然路途遥遥。或许,这本来就是一个永远在追寻的命题,永远也难以得到圆满解决的命题。  相似文献   

12.
世纪之交,在全球化市场经济的时代背景下,以20世纪六七十代西方女权主义运动为理论基础,身体写作成为世纪末文坛上最惹眼的风景。但身体写作在为女性写作的多元化提供了新的可能的同时,也陷入了商业资本运作的文化陷阱中。本文通过介绍“身体写作”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基础,分析其内在形成的悖论,从而指出中国女性写作仍然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3.
女性写作以其特有的叙事风格和艺术创作取向,已经构成了当代中国坛乃至当代中国化领域的一道风景。女性作家不懈地对自我生命意识的叩问与求索及其她们写作的历史轨迹,已清晰地呈现在20世纪的学视域中。  相似文献   

14.
女性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她的出现不仅标志着长期被男权压迫的女作家终于登上了历史舞台,还为新时期女性文学的蓬勃发展打下基础。现代女性文学的突出标志是女性意识的凸现。然而,在长达近30年的发展过程中,现代女性文学的女性意识发展是不平衡的,存在着不同阶段的倾斜与补偿。本文正是从这个前提出发,从时代女性自身意识觉醒等方面来探讨各个时期女性意识在文学中的发展与演变,进而把握整个时代文学中女性意识发展的脉络。  相似文献   

15.
本试对女性写作的三个阶段进行梳理,鉴于女性写作在历史和现实语境中处于失语境地,着重指出当代女性写作正以女性的自觉,拒斥男性话语体系,从私人经验出发,发掘被时间和化遮隐秘经验和个人记忆,以此达到与男性活语体系分庭抗礼,形成当代女性特有的以自恋为内容,以私语为形式的叙述话语,着力分析陈染,林白,徐小斌等典型女性本从个体私人经验出发写出女性所处全部的现实困境及构建女性活语体系的努力,以寻求女性读的认同,以期最终走出失语境地。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女性文学战争叙事、知青叙事都趋于消沉,乡村叙事还是她们涉足的话题,都市叙事基本成为这一时期女性文学的主旋律,女性文学也就从性别压抑、性别遮蔽而真正走向繁荣。在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的催化和90年代多元文化的转型之外,女性叙事从本质上来说是摆脱不了原生的性别意识和母性思维。  相似文献   

17.
"双性同体"概念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是作为一种文学的理想境界提出的.中国当代女性写作在制度化的"男女平等"中起步后,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女性意识提升、90年代的女性意识掘进,也带着"双性同体"的理想进入了"她世纪".  相似文献   

18.
作为当代中国文学最重要组成部分的女性文学在经历了各种政治运动后,于八十、九十年代趋向繁荣。究其因是女性主体意识的增强和女性获得了一份“自我言说”的表达权利。女性开始用性别话语对男性社会和传统文化作深刻的透视与拷问,对女性生存状态作真实的观照与书写。  相似文献   

19.
从政治化、情绪化向学术化、理性化的转变,是前女性主义向后女性主义转变的主要标志,"她世纪"的中国女性主义也经历了这样的转变。在女性文学创作领域,"她世纪"的中国女性写作从性别对峙走向多元化书写。在女性文学理论批评领域,"她世纪"的中国女性写作大都从喧嚣和骚动中走出,从解构转向建构,进入到一个相对平静的建设性时期。"喷发式"的发展势头减弱了,少见有出类拔萃的重头论著,但一批有创意的出版物和新著的问世,一批理论新人的登场,使这个领域充满了新的生机,我们仍寄望于未来。  相似文献   

20.
导语 1999年8月.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标志着当代文学结束了无史的历史。由于它是第一部个人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其治史理念与方法不同于此前任何一都当代文学史。这部书以客观、冷静、有距离的方式重现了当代文学的历史场景.赋予文学史写作以鲜明的学术个性.将当代文学史研究带进了学术化和学科化的时代.为当代文坛所激赏.不仅在当时反响强烈.也对其后数年的当代文学学术空间的开拓起着持续的引领作用。同年9月.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陈思和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该书亦以独特的文学史观与述史方式体现出重写文学史的收获。其卓然的学术姿态在当代文学界引起广泛的注目并得好评,与洪子诚的文学史一起.构成当代文学学术天空上的双子墨座。2004年1月.由孟繁华、程光炜两位博士合著的《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是新世纪第一部有学术创生力的当代文学史著作,是一部吸收了“重写”经验而又富有学术想象力的当代文学史。它将文化和艺术的经纬交织.绘结出当代文学的历史地图,展现出叙事权力在建构历史时的魅力与超越品格。这三部当代文学史都以新的知识型构和不可拒绝的力量.进入大学文学教育,对于现当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来说.它们是破解文学史观与历史处理方法之间的关联的经典性文本。基于以上的认识。2005年3月.海南师范大学中文系2004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在指导教师毕光明的组织下.对这三部新型当代文学史进行了比较性阅读。并在“当代文学研究”课堂上就研读体会开展了讨论。参加讨论的有研究生颜水生、田文兵、廖述务、罗勇、王春艳、康艳琴、王海丰、张朝霞、邹艳琴、张燕等。下面是部分同学讨论稿的选登。[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