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武当山游记文学涉及武当道教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极具认识和利用价值。本文对其中关于武当山得名认识上的偏差予以了驳正,并对明成祖大力营建武当山的深层次原因作了深入探讨。与此同时,对诸多游记文学作品中蕴涵的武当道教渊源、真武传说、道士修炼及其日常生活等情况,也作了全面梳理和深刻分析。  相似文献   

2.
慈利县五雷山以其悠久的道教历史和宫观群而著称,在鄂西南、湘西北一带享有重要的地位.其道教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兴盛于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规模宏大的修建工程留下了众多文化遗存,也造就了当地浓郁的道教文化氛围.作为武当山武当文化向全国辐射的一个重镇,五雷山不仅同样具有明代官方修建的背景,而且同样供奉真武大帝为主神,完成武当...  相似文献   

3.
武当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也是武当道教的发祥地。武当山道教活动历史悠久,道教文化博大精深,武当山及其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洞等自然景现的命名,都深受道教文化的影响,蕴涵着浓厚的宗教色彩。武当山地名或体现了道教的教理教义,或宣扬了道教的神仙信仰,反映了道教文化追求长生久视、天人合一的基本精神。武当山自然景现与人文景现圆融会通,辉映成趣,既增加了武当山的神秘空灵,也使武当文化的内涵更为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4.
武当道教是中国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武当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地位及其发展历史等方面,都折射出武当道教文化的开放性、兼融性、延续性、辐射性特质.  相似文献   

5.
武当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其道教文化资源异常丰富。本文对武当山道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如下设想:"修旧如旧",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齐头并进;大力推广武当功夫品牌,促进武当山道教文化产业的发展;另辟新径,加大对武当道教音乐的保护和传承力度;丰富旅游项目,将观光与休闲度假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著名的伍家沟民间故事村座落在道教圣地武当山下,村民受道教影响远远胜过一般地区;伍家沟所流传的鬼神故事,和武当山道教、道教鬼神有关的有二十多篇。在这些故事中,武当道教崇祀的真武大帝倍受推崇,道士张三丰被神化成了济公和尚一类的人物。从中可见所受影响之大。但这些故事毕竟不是宗教文学,而是在形成和流传过程中,融入了多种因素,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7.
武当山为道教渊薮。通过对武当道教派别及其源流的了解,掌握武当道教发展的主线索,进一步挖掘武当道教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武当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洞天福地,武当文献与文化旅游的关系相辅相成共同发展.通过简述武当文献基本概貌,分析其蕴藏的文化旅游资源,探讨武当文献对发展武当文化旅游的所起到的作用,提出利用武当文献服务其文化旅游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由于明代统治阶级的尊崇武当道教的兴盛,使明代的骚客文人对武当山的奇山异水、神宫仙馆产生了极大兴趣。明代嘉万年间的诗文家徐学谟曾在十年里三次游山,留下了大量关于武当山的诗文。对徐学谟及其诗文的研究对于今天探讨武当道教文化的兴盛史以及明代文人与武当道教的关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武当山是中国著名道教圣地,但该山道教文化资源的开发还存在很多问题:道教活动的影响还不大;武当道味不浓、道人素养不高.对武当道教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提高对武当道教文化资源的认识;注重道教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以武当功夫为品牌,全力打造道教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1.
武当山的历史人文旅游资源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当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有着极其丰富的历史人文旅游资源。它们包括:武当山独特的道教建筑;武当山独特的道教信仰;武当山独特的道教文化等,因此,发展武当旅游业的前景极为可观。  相似文献   

12.
汉代为武当道教的滥觞期,魏晋以后武当山才逐渐成为道学家们荟萃的地方。在武当道教的初期发展过程中,尹轨是一位关键人物。西晋末年,中原板荡,尹轨于惠帝光熙元年(306)率领一个数十人的道团南下入武当山。尹轨道团是武当道教史上第一个见之载籍且有一定规模的道团,其意义相当重大。由于尹轨、戴孟和山世远等高道的到来,使得武当道教于东晋前期一度呈现出兴盛的局面。但是随着动荡时局的不断加剧,武当山地区始终处于南北交兵的前沿阵地,各道众只得继续向东南迁移。其时三洞经派兴起,并逐渐成为道教发展的主流,武当道教融入以上清经派为代表的三洞经教体系之中成为必然的趋势。而武当山则自这些道徒离开之后,经历了百余年的沉滞期,直到隋唐以后才再度兴盛。  相似文献   

13.
从地方文化的角度来看,武当文化研究的成果已经是相当丰硕了.但这些研究往往是从宗教和文学的角度展开,没能以更广阔的学科视野来研究武当文化的广博内涵.现在是追问武当文化生发的根源的时候了.道教的生根、延续和繁荣,得益于武当山地处温暖、湿润亚热带的汉水之滨这种独特的自然环境,道教在此有了肥沃的土壤.同时,武当山作为楚地的中心区域,较好地传承了源始初民的重巫术、崇尚水风尚的楚文化.  相似文献   

14.
武当山是我国道教著名的洞天福地,供奉的主神是真武大帝,民间尊奉他为斩妖镇邪,赐福保泰的玄天上帝。于是民间形成了到武当山朝山进香、朝拜真武大帝的习俗。  相似文献   

15.
榔梅真人李素希师承单道安,并非张三丰的嫡传弟子,亦非武当榔梅派之开派祖师。他于永乐三年、四年两次派弟子前往朝廷贡献榔梅仙果,明成祖因此不惜耗费巨大人力财力,历时十四年建成了规制宏丽的武当山道教宫观。由此,经历元末战乱遭受严重破坏的武当道教得以迅速恢复发展,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鼎盛局面。  相似文献   

16.
十堰是中国车城 ,区域性中心城市 ;武当山是道教文化旅游胜地。十堰改名武当将淡化车城主题定位 ,造成负面影响。与武当有历史渊源的是古均州 ,武当文化底蕴不适合十堰和丹江口市。宜将武当山特区改名为武当山市。  相似文献   

17.
清代武当山的地位不复明代之盛,武当道教也渐趋衰微,但武当山志的编修并未中辍,仍然保持着优良的修志传统。文章运用文献学方法,全面考察了清初四部山志的成因和特点,指出武当山志的编修,不仅没有受到道教衰微的影响,而且还形成了一个新的高潮,从而突显出武当山修志事业的连续性和山志文化内在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8.
2007年8月21日至23日,由武当山道教协会和湖北省武当文化研究会联合主办的海峡两岸。玄天上帝信仰与和谐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在道教圣地武当山举行。与会代表围绕。玄天上帝信仰与和谐社会建设”的主题,就玄天上帝信仰的历史内涵与现代价值,道家道教、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以及武当文化研究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武当文化是以特定文化价值观为指导,以道家思想为根基,以道教"太和"精神为内核,以武当山古建筑为标志,包括武当山水、道教武术、音乐、风俗习惯等在内的一个非常复杂而奥妙的系统。  相似文献   

20.
武当文化是以特定文化价值观为指导 ,以道家思想为根基 ,以道教“太和”精神为内核 ,以武当山古建筑为标志 ,包括武当山水、道教武术、音乐、风俗习惯等在内的一个非常复杂而奥妙的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