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熔铸前人意传我无限情──毛泽东所说“两个泥菩萨”的典故1957年夏,毛泽东主席率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在苏联莫斯科参加世界共产党、工人党代表会议。其间,各党在国际形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些重大问题上发生了严重分歧。在闭幕会上,毛泽东即兴发表了演讲。他语重...  相似文献   

2.
建国初期,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国际环境对毛泽东放弃这一理论有着重大影响。首先,面对二战后两大阵营对峙的政治格局,中国共产党“一边倒”外交政策的提出,使毛泽东重新审视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其次,苏联方面对待中国革命的态度和行为,使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成为可能。再次,苏联、东欧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更坚定了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从现在起就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决心。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王廷科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最初探索者。他的探索,对于新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起了先导作用。第一,毛泽东较早发觉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和经济发展战略的弊端,并把“以苏联...  相似文献   

4.
寻求和把握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的历史渊源,是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教学的重要方面,有待于深入讨论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即已着手对建国后引进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模式进行改革,虽然这没有触及 苏联模式的根本原则,但开了1979年以后我国全面经济改革的先河,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着重阐述了毛泽东以苏联为借鉴,率先在全党破除迷信,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这一根本思想,该文从总结历史经验的角度,说明了毛泽东关于十大关系思想的形成不仅是他本人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冷静思考,更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强调了《论十大关系》的指导思想,分析论证了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一些重要的思想和原则,说明这些重要的思想和原则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问世,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至今仍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1949年12月,毛泽东访苏时对斯大林表示苏联不宜过早从旅顺撤军。1952年3月,毛泽东致电斯大林,请苏军不要在年底撤离旅顺。1954年赫鲁晓夫访华前夕,苏共中央决定将旅顺海军基地归还中国。9月,赫鲁晓夫率团抵达北京。当苏方提出从旅顺撤军时,毛泽东反而表示了犹豫和担心。认为,苏军此时撤走,美国可能利用这一时机进攻中国。最后,毛泽东说服双方就苏联撤军达成协议。但是,关于处理旅顺口的武器设备又出现分歧。刚刚安装的海岸炮群,中方想无偿得到,赫鲁晓夫坚持低价,中方没有再坚持己见。但后来苏方又推翻了原来的方案,要求重新定价,总数在8亿卢布内。  相似文献   

7.
影响毛泽东苏联观形成的因素极为复杂,我们可以从意识形态、国家利益、大国关系、周边国家关系、党际关系、国际共运和领导者独特个性等多维视角对毛泽东的苏联观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论庐山会议转向的国际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庐山会议的转向,不但国内因素在起直接作用,国际因素也占有很重要的分量。这一点不容忽视。其一,毛泽东认为彭德怀等人对苏联和东欧八国访问归来后,对大跃进、人民公社的批评与苏联对“三面红旗”的攻击有内在联系;其二,美国及其操纵的中国台湾对“三面红旗”的污蔑与“万言书”语意雷同等,这些都促使毛泽东高度敏感“帝、修、反”的颠覆、破坏活动,于是扭转庐山会议“纠左”进程,大力反右。  相似文献   

9.
艰难的选择:突破苏联教育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艰难的选择:突破苏联教育模式姚启和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毛泽东于1956年首先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来的。《论十大关系》的基本观点就是同苏联作比较,“以苏为鉴”,总结自己的经验,试图找到一条比苏联办法更好的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道路。①他...  相似文献   

10.
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通过共产国际号召各国共产党集中力量武装保卫苏联.在如何保卫苏联问题上,毛泽东与苏联和共产国际产生了严重分歧.在处理与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关系中,毛泽东坚持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统一,既尊重和服从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大局,又坚持了独立自主的原则;既维护了国际团结,又捍卫了中国革命的长远利益;既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做出了贡献,又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乃至夺取全国政权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是毛泽东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贡献。这一理论是近年来毛泽东思想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和难点,而关于这一理论最终被放弃的原因更是其中分歧较大、争议较多的一个问题。笔者以为,来自苏联的"压力"是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客观外部因素,建国后国内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是促使毛泽东最终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客观内部因素。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对苏联计划经济模式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毛泽东从中国经济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重新审视了苏联计划经济模式。他从所有制结构,管理体制,经济计划制定和对价值规律等资本主义范畴的认识等四个方面对苏联计划经济模式进行了反思。他反思的一些积极成果和部分不足为中国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某些思路。  相似文献   

13.
1956年以来,毛泽东基于"以苏为鉴"的认识而设计的经济发展模式,从主观意图上讲,意味着对苏联经济发展模式的否定,但从客观效果上考察,这种发展模式并不能从根本上触动苏联经济发展模式的制度结构。而邓小平所提出的经济发展模式,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经济发展模式,使中国彻底摆脱了苏联经济发展模式,真正实现了对苏联经济发展模式的超越。  相似文献   

14.
电视剧《延安颂》说到毛泽东给儿子写信寄书的事。确实,在延安时毛泽东曾两次寄书给正在苏联上中学的儿子岸英和岸青。1939年寄去的一批书,途中丢失了。1941年1月又寄出第二批书。  相似文献   

15.
在新中国建立伊始的50年代,文艺教材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即以1957年为界,之前以全面介绍经苏联解释过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为主;之后为以毛泽东文艺思想取代苏联文艺思想体系的历史转折期。这种变化体现了文艺思想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变迁。  相似文献   

16.
大跃进运动前夕,毛泽东率领中国党政代表团出访苏联并参加莫斯科会议,这次出访活动对毛泽东发动大跃进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其实,毛泽东在莫斯科会议上提出“赶超英国”,既与其在国内反“反冒进”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而且也深受苏联的影响;同时,莫斯科会议使毛泽东感到中国作为政治大国受到了经济束缚。为消除经济束缚,实现“赶超英国”的目标,毛泽东决心发动大跃进运动。  相似文献   

17.
由于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在经济很落后的状况下艰难起步的,没有工业化的实践和经验,又要尽快恢复国民经济,赶超发达国家,因此,毛泽东在开始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时,就只得借鉴学习苏联工业化模式。对苏联模式毛泽东并没有照抄照搬,而是对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弊端进行了反思并结合中国国情作了相应的调整,实现了对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历史性突破。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延安时期历史教育思想与反对教条主义○瞿利业○在二、三十年代,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教条主义思潮,给中国革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到延安时期,毛泽东把历史教育作为反对教条主义的重要手段,彻底清算了这一错误思潮,也形成了他富有时代特点的历史教...  相似文献   

19.
共产国际、苏联与中国革命关系研究新动态杨云若,姚金果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研究队伍的加强和有关的档案资料的开放与发掘,共产国际、苏联与中国革命关系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现将近几年来研究中的若干新动态述评如下。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国际对毛泽东也曾给予...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探析的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原因主要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不彻底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不成熟;毛泽东未能把新民主主义社会与列宁过渡时期社会加以区别,照搬列宁过渡时期理论;苏联、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理论与实践的影响等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