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珉佳 《考试周刊》2008,13(24):208-209
张爱玲的小说塑造了一大批有个性的女性形象,而在<半生缘>中,顾家这个男权家长空白的家庭,诸位女性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父系制度的男性化特征,尤其是顾家姐妹.本文通过其中的女性冲突主题,解析这种男性化特征的文化意义和时代主题.  相似文献   

2.
夏日的午后,刚下过雨,小阁楼里便洒进大片阳光.我背靠着床沿坐在地上,轻手翻看张爱玲的<半生缘>,楼下有人开着音乐,缓缓飘进周蕙细腻柔和的声音.窗外有棵树,宽如手掌的绿叶顺势一直攀上三楼,母亲告诉我,它叫玉兰树.  相似文献   

3.
亓程 《文教资料》2008,(19):11-13
张爱玲的长篇小说<半生缘>淋漓尽致地真实展现了一个生活在父权宗法社会中的"吃人者",在长期焦虑的折磨下最终变成"吃人者",她心灵的扭曲,人性的裂变所产生的破坏力.本文试着从女性心理及其女性焦虑的角度来分析曼璐的人性扭曲过程.  相似文献   

4.
1957至1964年间,外界一般只知道张爱玲写了些电影剧本和一篇英文散文“Return To The Frontier”(中文版即《重访边城》10就文学创作来说,这时期似乎不算硕果丰盛。但根据张爱玲与宋淇夫妇的通信,在1957至1964年间,她原来正写一部两卷本的长篇英文小说,主要取材自她本人的半生经历。下面是相关的书信节录,全由张爱玲写给宋淇夫妇:  相似文献   

5.
对于20世纪中国小说家来说,"<红楼梦>情结"已无可避免地成为了进行创作时普遍摆脱不掉的"梦魇",<红楼梦>对巴金与张爱玲家族小说创作影响甚是深远,巴金和张爱玲同是封建大家庭的逃离者、叛逆者、书写者,两人的身世阅历、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不同,创作个性也不同,因而对<红楼梦>的取法又呈不同侧面.  相似文献   

6.
<玉台新咏>序跋论(玉台新咏>与<文选>,一为缘情、专题的,一为诸体毕备的;<玉台新咏>的古诗有枚乘之名,诵诗论诗宜取二者并观;<艺文类聚>"赋"类作品有不以"赋"名者,为亦诗亦赋的交叉文体,<玉台新咏>以其为诗而录,<文选>不录,是因为限于类别体例.从<玉台新咏>所录而<文选>多有不录者,及<文选,有序而(玉台新咏>无序者或(玉台新咏>有序而<文选>无序,可知<玉台新咏>与<文选>之间没有承袭关系,但收录作品有同一出处者.  相似文献   

7.
末代皇帝溥仪的自传<我的前半生>,是中国现代传记文学史上一部成功的传记作品.从真实性的角度来探究该自传之所以成功的原因及其所包含的真实性因素.  相似文献   

8.
竹简<文子>二次论及"经",四次提到"传",学者多据此认为简本<文子>当时已称"经",且分为上经、下经两篇;甚或认为简本<文子>包含了"经"、"传"、"说"三部分.上说皆可商榷.考之典籍可知:简本<文子>中的"经"非指<文子>本书,而是指<老子>;"传"也是指他书,具体何指,文献阙而难征.竹简<文子>的出土表明,先秦时期<老子>本书虽未题以"经"名,但已被他书尊称为"经",取得了事实上的"经"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言语美策略"是钱冠连在<美学语言学--语言美和言语美>一书中提出的.这一策略包括提意象,意义上求新,说白话,语不及,调动感官美好感受,反说碰撞等等.本文就是运用其中的策略分析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中的语言美.  相似文献   

10.
成熟时期的张爱玲,从情感到生活,从认识到创作,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长期从事的文化研究工作,对中国小说发展的认识和理解,使得她对小说的创作与发展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更使她朝着一条"平淡自然"的写实风格迈进.在<秧歌>中,"写出日常生活的况味"成为她最终的追求.  相似文献   

11.
透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与<情书>中两位主人公不同表达方式的"暗恋情结",发现导致差异产生的原因分别是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以及两种异质文化之问的差异.<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体现西方人追求爱情的激情,<情书>渗透着东方人特有的含蓄细腻.  相似文献   

12.
颜师古注<汉书>,征引古籍达百余部,而簿录类唯有<别录>和<七略>,且二书早已亡佚不存.本文仅对<汉书>颜注所引<别录>、<七略>之佚文加以笺释,从而完善清季以来诸家<别录>、<七略>辑本,以见古本.  相似文献   

13.
该文通过分析指出,<史记>援引<周易>条例有三种方式:一为<史记>中关于占筮的记录;二为直接引用与化用<周易>经传原文;三为著述易事阐发易理.从而揭示出司马迁对<周易>的熟练运用,这对于全面把握<史记>创作思想与<周易>精深哲理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英国诗人布莱克称自己的<天真之歌>和<经验之歌>代表了"人类心灵的两种对立状态".通过对<天真之歌>和<经验之歌>的对比分析,揭示了布莱克的对立学说的发展以及布莱克思想认识的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5.
敦煌莫高窟壁画<维摩诘经变>是根据<维摩诘经>绘制的,但在画师将佛经文本"具象化"的过程中,由于文化差异、时代审美等方面的原因,制作出来的经变与佛经存在着不少的出入.这种对佛经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误读"现象,为我们研究莫高窟<维摩诘经变>不同时代的审美趣味和审美心理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李善<文选>注征引文献众多,其中有多处称引<毛诗>.研究班固<两都赋>和张衡<二京赋>李善注中引用<毛诗>的情况,进而考察李善注引<毛诗>的特色,可以发现,李善引用<毛诗>有严谨精到的一面,也存在着误引和意违之类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本文比较<唐语林>与纪传体史书<旧唐书>的异同.<旧唐书>叙事风格朴实,<唐语林>叙事活泼,更注重趣味性.  相似文献   

18.
"则"字是<马氏文通·连字>中论述的最为详细的一个连字.<文通>对"则"字的研究,从"则"字连接的前后成分之间的关系着眼,分为言效之词、继事之词、直决之词,并进行了详细分析.<文通>所提出的一些观点在今天仍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引用是<世说新语>一种主要的修辞手法.通过对<世说新语>引用<诗经>的典故分析,可以看到,作者的用典与他的政治思想、身份地位和个人爱好有关.<世说新语>用各种方式引用<诗经>,使这部志人小说充满了诗意,增强了美感.  相似文献   

20.
<诗>是礼乐文化的载体,隐含着潜在的教化功能.儒家以孔子肇始,至汉代<毛诗序>形成了系统的<诗>教理论体系.<孔子诗论>是目前已知的第一部<诗>论专著,"以色喻礼"是其提出的重要<诗>教观点,它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诗>教理论,并且与子思学派的"性"、"情"思想有直接的关系,成为连接孔子"礼乐"教化与汉代<诗>教理论的中间环节.通过系统梳理汉以前儒家对<关雎>题旨的解读,可以反推儒家<诗>教思想的发展和演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