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探究课题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2教材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分析初一生物教材,新增设了探究性实验,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从而提高探究知识的能力。本实验是初中生物教学中第一个引导学生设计的实验。实验前,教师可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并从日常生活的经验中,引导出本实验的假设。初一学生的实验能力较弱,教师可将本实验所探究的影响种子萌发的多种因素,分解成一个个的单一因素,让学生通过单个因素考虑种子萌发与外界条件的关系,进而引导学生设计对照实验,探究种子萌…  相似文献   

2.
1.发现问题讲"种子的萌发"之前,我让学生做了"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的实验。由于学生大都生活在农村,对于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都能轻而易举地掌握,可是讲到种子萌发的自身  相似文献   

3.
赵秀兰 《生物学教学》2003,28(12):21-22
在讲“种子的萌发”一节课的时候 ,我提前一周就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外在条件。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 ,每小组推选两名代表参加实验 ,共 10人 ,分两组进行。学生对这样的实验很感兴趣 ,积极性很高。先结合生活实际提出问题 :为什么贮存的种子一般不会发芽 ,但播种的种子却会萌发出土 ?小组内讨论 :以上两种环境有什么不同 ?种子萌发必需哪些环境条件 ?根据讨论 ,引导学生对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作出假设 :“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有充足的水分、足够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针对假设中的各种因素 ,两个小组分别设计出了自…  相似文献   

4.
引领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形成探究种子萌发所需外界条件的知识储备。学生通过"自主、合作、讨论"等方法,学会设计"种子萌发所需外界条件"的探究方案和根据方案实施探究,并体验探究的严谨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5.
1 研究背景 探究实验引发的困惑和思考:(1)学生实验:在七年级上学期“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授课后,笔者分别发给每位学生20粒黄豆种子,回家做探究实验,几天后学生普遍反映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有的发霉和发臭,导致实验结果不理想.(2)教师教研:一次市级公开课“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影响”课后研讨时,不约而同几位教师都提到了种子发霉的困扰.立足于要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想法,笔者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种子萌发除了满足基本的外界条件(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种子其他外界条件是不是也会影响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6.
《种子的萌发》的探究过程,两个班级我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教学。第一种方法是:按人教版《自然》课本的安排思路,从“提出问题——猜想与预测——设计实验方案——做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顺序进行教学。步骤是:1.提出“种子的萌发需要什么条件”的问题;2.推测种子萌发必备的条件——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3.设计验证实验方案,4.课后进行实验验证,5.一周后汇报验证结果。第二种方法是:应用《科学》课标新理念,“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以“种子的萌发”为探究内容,先让学生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从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推想与预…  相似文献   

7.
谷霞 《中学生物学》2003,19(2):62-63
为了检查大家的教学 ,也为相互学习 ,互相研讨 ,学校搞了一次全校的公开课。我所开的公开课的内容是“种子萌发的条件”。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设计上 ,课前我通知学生不带书 ,只带笔到实验室上课。在“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探究活动中 ,当我让他们猜猜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什么时 ,因为没有书作参考 ,学生们只有自己思考 ,结果作出了大胆的假设 :种子萌发需要土壤、空气、水、合适的温度 ,还有阳光。当我听到“阳光” ,马上想到以前学生考试填“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  ”这个空时 ,很多学生都加上“阳光” ,我…  相似文献   

8.
随着教改的日益深入,实验在生物教学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而探究性实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还培养了学生探索、思维、实践、创新能力及科学求实的态度。本文结合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教学模型(提出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教案示例(以“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为例”)、评价(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究能力、训练思维能力和养成思维方法”)、存在问题(把握开放性和指导性、灵活性和科学性之间的矛盾)等四方面论述了实验教学模型的建构和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9.
随着教改的日益深入,实验在生物教学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而探究性实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还培养了学生探索、思维、实践、创新能力及科学求实的态度.本文结合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教学模型(提出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教案示例(以"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为例")、评价(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究能力、训练思维能力和养成思维方法")、存在问题(把握开放性和指导性、灵活性和科学性之间的矛盾)等四方面论述了实验教学模型的建构和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0.
你在学习《生物学》课程过程中,参加过《探究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的实验活动吗?从实验结果知道:种子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缺少其中任何一种外界条件种子都不能萌发。但是在农业实践活动中,农作物在播种前要疏松土壤,并保持土壤的湿润。根据这个事实,我们还可提出问题:(1)土壤是否是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之一?(2)土壤对种子萌发有什么影响?  相似文献   

11.
讲“种子的萌发”之前,我让学生做了“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的实验。由于学生大都生活在农村,对于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都能轻而易举地掌握,可是讲到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种子本身必须具有完整的有活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时,有个同学却提出了疑问:  相似文献   

12.
沈瑜 《中学生物学》2004,20(3):22-24
在初一生物课本的《种子的萌发》这一节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探究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在通常的课堂设计中,一般由老师带领一部分学生在课外做好实验,课堂上同学们只以讨论为主.  相似文献   

13.
阐释了在论证式教学中促成深度学习的可行性,以“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实验教学为例,说明论证式教学的过程:将“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和“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进行联系,通过对探究过程等因素的论证,将已有的实验知识迁移到“探究种子的萌发条件”这一新的情境中,使学生在迁移中把握所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促成深度学习,点燃其自主探究的激情。  相似文献   

14.
闫雨亭 《山东教育》2004,(18):36-36
在如火如荼的课改热潮中,年轻的我满腔热情地探讨着适合课改的内容,尽情地阐释生物新课标的理念。初一生物上册“种子的萌发”一节有两个探究实验——“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测定种子发芽率”。“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侧重训练学生设置对照实验,“测定种子发芽率”侧重训练抽栏检测的方法。这两个实验都适合学生亲自动手,是进行探究教学的好机会,于是我大胆地让学生尝试。  相似文献   

15.
你在学习《生物学》课程过程中,参加过《探究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的实验活动吗从实验结果知道:种子萌发需要适量的水  相似文献   

16.
刘力 《生物学教学》2003,28(10):41-41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人教版国家课程标准初中生物学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的探究内容之一。探究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 ,它重过程、重体验、重实践 ,主要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探究和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广大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了因时、因地、因人的有效探索。现将教材中“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过程和方法步骤以三位教师的课例介绍如下 ,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课例 1 陈老师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探究课是这样设计和实施的 :让学生每人写一张纸条 ,猜想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然后以小组为…  相似文献   

17.
学生知道种子的结构,但对于如何辨认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感到很困难,对于与种子萌发相关的知识也只停留于机械的记忆。鉴于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做种子萌发实验:了解植物吸水的原理;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知道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干重和湿重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90页“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个重点的探究实验。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和对照实验的设置原则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按照教材去做实验,很难成功。我经过反复摸索,改进教学方法和实验方法,使这一实验变得简单易行,人人动手做,更重要的是,利用其做若干后续实验,把“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这一实验的效率发挥到了最大。  相似文献   

19.
(课前两周,教师曾引导学生讨论过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很多学生认为需要空气、水分、阳光、土壤、温度等条件。农村学生经常见到种子,如何利用身边的优势,让学生自行探究种子萌发的必需条件呢?魏老师启发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例子,采用对比实验进行研究。以下是对实验情况收集、整理的课堂实录。) 师:这节课我们来研究种子的萌发条件。首先请各组汇报实验情况。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物教学》2019,(4):53-54
<正>"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是济南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4单元"物种的延续"第1章"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第4节的内容。种子的萌发条件是农业生产上极为重视的问题,科学种田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提高种子的萌发率,而这恰恰是受种子萌发条件所控制的。所以,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是本节的重点。本节课倡导用具体、形象的实验进行教学,让学生体验由现象到理论的过程,从而利于其理解和记忆。但受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