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调查,现今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主要集中在卡通画、“快餐文化”和大众通俗文化上,他们比较偏爱时尚流行的轻松刺激的内容,阅读情趣呈现感性化、浅层化的趋势。疏远经典名著的现象十分普遍,阅读名著的学生比例汉为10%。毋庸讳言,阅读经典名著对提高学生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写人水平,增加他们人生阅历,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刘盼 《现代语文》2010,(3):38-3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第四学段的阅读目标提出了:“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可见名著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名著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文学的经典,是作文的典范。学习名著,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3.
中外经典名著是世界文化的精髓,是每位中学生必须接受和传承的重要文化遗产,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促使他们进行有效的阅读,从而提高读写能力,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名著是经过历史积淀流传下来的文化经典。学生通过阅读名著,不仅可以增加语文知识,还可以提高人文素养。但由于初中生的课业负担沉重,他们能够自主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很少,所以很多学生虽然也想阅读名著,却因缺乏时间而不得不放弃。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肩负起指导学生有效率地阅读名著的重任。  相似文献   

5.
文学名著是人类创造的文化艺术瑰宝,中学语文课程承载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任务,教师有义务指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九义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虽然规定课外阅读量,但学生阅读课外名著的兴趣不浓、方法欠妥当、习惯难于形成。教师应通过课堂教学,加强学生课外名著阅读指导,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6.
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两大类,高质量的阅读能够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审美情趣等语文综合素养,帮助学生学好语文。同时,在当前网络文学与低俗文化肆虐的今天,利用名著阅读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抵御不良文化或思想冲击,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发展。本文从实际出发,结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特点,从多方面探讨如何在名著阅读中渗透审美教育,促进学生审美发展。  相似文献   

7.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仅靠教材课文的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措施,而作为文学作品经典的名著是优秀的课外阅读材料。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需要以名著阅读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在阅读名著活动中锻炼语言能力,培养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相似文献   

8.
经典名著阅读的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无论专家学者还是一线教师都充分肯定了它的重要性。但是当前中学生的经典名著阅读现状令人担忧,阅读多为空中楼阁,很多学生书买了不少,但读得不多;有的教师布置任务不少,但落实不多;课内阅读教学红红火火,课外阅读冷冷清清,学生的阅读难以形成习惯。这些现状都需要教师积极应对,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吸引学生阅读兴趣、营造良好阅读氛围、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等途径,让学生阅读经典名著成学习常态,并不断提高阅读实效。  相似文献   

9.
语文新课标认为,语文课程应该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指导学生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能只满足于自己的课堂教学,还要重视并督促学生时常与经典名著约会,与作家的思想进行碰撞,从而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让这个精神家园绽放出别具一格的更加绚烂夺目的心灵之花!  相似文献   

10.
黄永斌 《学语文》2014,(3):41-42
初中生普遍喜欢看无价值的“闲书”,而对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缺乏兴趣,知识面狭窄,尤其怕读古典名著。因而拓宽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就显得非常重要。那么如何选择名著,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经典名著呢?一、培养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教育心理学认为,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标准颁布以后,语文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任何改革都会带来阵痛,在实施新课标“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中,我们的语文教师产生了许许多多的困惑:在引导学生阅读文学经典名著的同时,作为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阅读修养,以适应新课标课外阅读的要求,当好学生课外文学经典阅读的“守门人”和“推动者”呢?笔者结合阅读实践谈点粗浅体会,权作引玉之砖。语文教师首先要加强阅读意识陶冶了一代代人精神的文学经典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瑰宝。对中学生来说,阅读经典名著,接受文化传承无疑是非常必要的。然而,当前中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  相似文献   

12.
名著阅读有助于传承优秀文化,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素养,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表达和写作等综合能力,因此名著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初中生的名著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学生课外阅读存在很大问题,作为教师,应该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从而引领学生了解名著,帮助学生走进名著,指导学生感受名著,真正发挥文学名著的效能。  相似文献   

13.
白肖琼 《新疆教育》2013,(3):119-119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课外阅读得到了一定强化。然而当前中学生名著阅读的意识不强,多数学生沉迷于网络、电视,阅读习惯并未形成。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课外阅读如果不是为了“学习成绩”,很难得到学生的热烈响应。面对种种困难,作为教师要身体力行,力求通过探索和努力,为学生的课外名著阅读进行一些有效的指导,帮助他们养成习惯,坚持名著阅读,提高文化品位,积累人文素养,促进人的发展,实现真正的语文教学目的。以下是笔者几年来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重视“感”的沉淀,“知”的积累,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为小学生课外阅读提供了最新观念。阅读经典名著是课外阅读的最高境界,也是一个成熟的阅读者必须经历的一段生命历程。因此。课外阅读活动中,我帮助学生了解名著,引领学生走进名著,激励学生热爱名著,让经典浸润学生纯净幼小的心灵,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  相似文献   

15.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法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阅读是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涵养道德品质,开拓视野,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指导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乃是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特别是在媒体繁多的今天,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就显得更加重要。本文基于笔者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关于指导初中生课外阅读的体会。  相似文献   

16.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自古以来就被人们认为是传播人类文化、吸取思想精华、培养审美情趣、提高精神境界的最佳方式。《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高中三年内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阅读材料包括适合高中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以及推荐的名著。为深入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状况,我们向学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科学元老钱学森先生认为,"知识,主要是靠主动‘抓’出来的,不是靠‘教’出来的",其将"自主学习"放在个体发展的第一位置。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在语文课程中导入经典名著课外阅读活动,在满足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有助于学生文化修养与文化意识的形成,进而改变学生的语文学习态度。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实际,从经典名著课外阅读的必要性以及教学策略展开论述,思考如何针对语文课程落实经典名著课外阅读指导工作,利用多元化素材发起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感受情感与文化,让阅读伴随语文教学同步推进。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9,(93):77-78
中外经典名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优秀文化的体现,其在文学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学生通过对名著阅读的学习,能够培养其内在的人文素养,开阔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眼界,熏陶学生的心灵。随着素质化教育的不断加快,名著阅读在初中语文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在短暂的时间内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来开展语文名著阅读的课程,基于此本文对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进行分析和探讨,为相关教育行业提供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提升农村初中生语文素养,响应新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课外阅读质与量的要求,在农村初中开展阅读经典名著教学符合目前人才培养需求。文章通过分析农村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价值,针对目前农村初中开展名著阅读不容乐观的现状,提出有益于提升农村初中名著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指导对策:发挥课堂熏染功能,提升学生名著阅读兴趣;营造名著阅读环境,培养学生名著阅读意识;运用科学的阅读方法,加强名著阅读技巧指导;更新名著阅读教学设计,构建名著阅读评价制度;提高语文教师阅读素养,扩充名著知识储备量。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农村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令人担忧,严重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充分发挥学校、家庭、教师、社会等各方面的职能作用,创造阅读条件,营造阅读氛围,加强阅读指导,对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促进其个性品质的发展,逐步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