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决定了其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是 :理论联系实际和知行统一。如何达到“知”和“行”的统一也就成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要矛盾。而由“知”到“行”的转化 ,是由“情”、“信”、“意”等心理因素的中介作用来实现的。“情”是情感 ,就是人对客观事物和对象的态度体验 ;“信”是信念 ,即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 ;“意”是意志 ,即人们为达到一定目的而自觉行动 ,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在这三者中 ,“情”是关键。有了情感的转化 ,才能唤起学生对信念的追求 ,进而转化为自觉的意志行为 ,完成“知”与“行”的统一。在抓关键…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的,在于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培养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使学生树立起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良好的道德观念的培养和形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心理过程,亦是学生知(知识)、情(情感)、信(信念)、意(意志)、行(行为)在教育促进下统一发展的过程。这种由知列行的转化,往往要借助情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多向的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搞好思想教育,重要的也是必要的是要搞好“情感渗透”,“情感渗透”要求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教材、学生三者情感的相互交流感染达到高度的和谐融洽,在潜移默化之中使学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一、教材为本,情与知的统一,以知育情现代教学论认为,语文学科有两个领域,“即以语文知识和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认识领域和以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及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情感领域”,“这两个领域相互渗透并互为因果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中  相似文献   

4.
人的道德行为是“知、情、意、行”的统一。教育工作必须以知识为载体,以知明理,以理激情,以情促行。为使学生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就必须培养学生积极、深厚的民族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要做到“知、情”并重,把培养民族情感和爱国主义精神作为教学的重要目的,增进学生的民族大团结意识。我们在地理教学中积极发掘民族团结教育素材,注意情感渗透,树立学生正确的地理观,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居住地,都在一定的地域上生存和发展;如果失去了生存的地域环境,也就没有了国家、民族的发展与繁荣。因此,…  相似文献   

5.
知、情、意是人的精神世界的三个基本方面或功能,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是这三种功能综合起作用的结果。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了旧哲学的各种缺陷,把知、情、意真正统一起来了。它的内容、特点和精神实质充分体现了这三者的统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知、情、意的统一表现为教学内容、教学艺术和方法以及教学的态度和作风三者的统一。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把这三者统一起来,才能使学生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学到手,达到这门课教学之目的。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创造条件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提高觉悟三者有机统一的过程 ,也是将思想政治的基本理论观点转化为学生认知、情感和行为 ,实现知、情、意、行统一的复杂过程。思想政治教材有自身的知识结构和体系 ,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场、观点的教育 ,固然需要灌输 ,需要正确教育引导 ,但抽象的讲解、空洞的议论、机械的记忆往往枯燥乏味 ,久而久之 ,就会压抑学生思维 ,使之对思想政治课产生厌学情绪。因此 ,教师应寓教于乐 ,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增强教学效果。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有…  相似文献   

7.
“感人者,莫过于情”,情感教学在教学实践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决心的催化剂。面对我国普遍的班级授课形式,教师在不断完善因材施教策略的同时,更要注意自身情感表达与教学方式协调,将情感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其知、情、意、行全面进步,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情”是“知”与“行”的中介,在小学思想品德主果教学中,必须以情感为媒介,才能达到知行统一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两课"情感教育目标体系构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情感在教育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功能。“两课”教育要充分发挥学生情感的积极作用,关键是构建“两课”情感教育目标体系。其体系应以“两课”知识内涵为内容基础,心理学研究成果为理论基础,从目标分类和水平层次两个层面加以构建,使之规范化、具体化、明确化和行为化。这样有助于“两课”教师对情感教育的掌握、操作和评价,实现“两课”教学过程中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0.
小学数学素质主要指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能力、数学思维方法和情感因素、心理因素、思想品质、精神品格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通过“知、能、情”三者的有机统一,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在具体实施申,应体现以下“三个结合”。一、寓德育于教学教学,实现思想性与科学性的最佳结合数学教学的戴目性决定了数学教学必须写学生实际及年龄特征相结合,把思想品德教鲁主面、租谐地渗透在教学中,使思想教育与“双基’教学、智能发展有机统一起来,成为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这种渗透,应该是具体的而…  相似文献   

11.
情感是人对外界刺激比较强烈的肯定的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在教学中 ,特别是中小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对学生的知、情、意、行几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正确影响 ,可以促使学生的思想内部矛盾向正确的方向转化。然而 ,在这个转化过程中 ,情感的培养和交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情和理的结合才能构成信念 ,只有这个信念与其情感体验发生共鸣时 ,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用这种信念来指导自己的行动 ,从而实现由知到行的转化 ,而这种转化正是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故此 ,教学过程也是师生之间情感不断交流、呼应、共鸣的过程 ,没有情感的教学就不可能取得…  相似文献   

12.
"感人者,莫过于情",情感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信念的催化剂.然而,当前"缺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比较普遍、突出的问题.只有充分发挥情感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作用,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知、情、意、信、行相统一的培养和发展,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如何根据小学新编思想品德教材的特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加强情感培养,提高德育实效,是当前小学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中值得探究的问题。 当代心理学与道德教育研究表明,道德的力量在于情感与理智的结合。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学生的情感培养,使师生之间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促进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 一、创设情境,培养道德情感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乎于情。”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如利  相似文献   

14.
思想品德课教学具有“明理”、“激情”、“导行”三统一的特点.三者之中,“激情”很重要.这不仅因为思想品德课本身是有情的,更重要的是如果学生缺乏良好的情绪体验,缺乏情感,就不能接受理论指导,不能转化为内在的品质.因此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我们注重情感激动,情理交融,使学生在精美新异的道德情境中,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里,自觉主动地接受教育,在知、情、意、行各方面都得到有效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初中生物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中等生物科学素质的德、智、体、美、劳、知、情、意、性、行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实现初中生物学教学目标,课程的开设除了显性课程之外,还必须重视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传统信念、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德育工作强调使学生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知”即道德认识;“情”即道德情感;“意”即道德意志;“行”即道德行为.本文将以这四个方面为出发点,浅论中学教师在德育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所谓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在教学中投入情感是为了使学生从课文中所体现的健康情感中陶冶性情。且知是情的基础,情反作用于知,两者是有机统一互相促进的。  相似文献   

18.
学生思想品德测试是品德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与发展的一项得力措施.为此,我注意了下面三点: 一、双项命题,“知”“行”统一. 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关键,是目的.因此我在品德测试中注意了双项命题,“知”“行”统一.一项是认识、情感方面的测试(对人们思想行为及社会现象的判断评价等),由品德课教师评分;二项是意志、行为方面的考查(做出了什么努力,有什么行为表现等),由班主任和学生集体共同评分.综合上述两项评分,才是学生品德实际得分.这样评分,就能促使他们努力提高思想认识、丰富道德情感,积极锻炼意志、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从而形成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优良品德.  相似文献   

19.
教育家朱小曼曾把学生的情感比作土地,把学生的智力比作种子,她说:“只关心种子而忘了耕地等于撇下种子喂麻雀。”形象地说明教学不仅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感情与思维的交流。注重情感,讲究情感,使整个教学弥漫着一种和谐、融合、振奋、饱满的情感,才会以情激情,以情激趣,以情促知,以情育人,实现知与情的统一和谐化。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通过对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的阐释与分析,指出有意义学习是有效解决当前词汇教学存在问题的一个重要理论,以此理论为指导,对中学英语词汇教学从认知与情感两个角度提出几点教学建议,以“知”促“情”,以“情”促“知”,“知”“情”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