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和依法治国进程的深入推进,包含着法制内容的新闻报道正日益频繁地见诸新闻媒体,并越来越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但与此同时,新闻报道中出现法律常识错误的情况不断发生,这其中,既有地方性报刊,也有全国性报刊,甚至还有法制类报刊。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仅降低了新闻宣传的质量,影响了新闻宣传的效果,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法律的严肃性和法制的权威性,应该引起各级新闻单位和广大新闻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一、“罪犯”的称呼要慎用 某报在一篇题为《好青年勇斗持刀歹徒》的新闻中说,“两…  相似文献   

2.
当前社会环境下,由于个别媒体政治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淡化,追求经济效益的冲动,加之媒体从事法制新闻报道的从业人员职业精神、职业责任、职业道德和法律素质的缺失,法制新闻宣传也出现一些偏颇,概括起来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赖忠华 《新闻界》2001,(1):53-54
新闻活动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新闻宣传可以说无处不在,影响深远,而法制新闻作为一种重要的宣传门类,近年来异军突起,不断蓬勃发展。而搞法制新闻写作,除了遵循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小,还必须对我们国家的各种立法情况有及时、全面的了解,才能使我们的报道客观,公正、准确,起到打击犯罪、弘扬法制、正确地引导人民群众的作用,我们国家正步入依法治国的轨道,各种新的立法和对原来一些法律的修改法案层出不究,特别是作为社会生活中一部基本法的《刑事诉讼法》在实施了16年之后,进行了重大的修改和补充,它标志着我国刑事司法制度的重大改革,其中的一些内容对法制新闻题材的写作和报道密切相关,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从而避免无意中的“违法”现象或出现常识性的谬误,以保证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严肃性。  相似文献   

4.
王志忠 《新闻窗》2005,(4):61-61
法制报刊是法制新闻宣传的主阵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好法制新闻宣传报道工作,是法制报刊推动先进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具体行动和实际表现,法制新闻宣传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通过大量真实的宣传报道,为社会保持良好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促进社会稳定,是法制报刊的应尽职责。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法制建设的日益完善,社会生活与法制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与法制内容相关的新闻在各种媒体上占有相当比重。但由于部分新闻工作者对各种法律知识缺乏了解,从而使新闻报道中出现不应该出现的法律错误,给读者造成混乱,带来误导。虽然大多数新闻报道中的法律错误不是原则性的,但它损害了国家法律的严肃性,影响了新闻的真实性,使新闻报道的社会效果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6.
如今,无论是广播、电视,还是报刊,都加大了法制新闻报道的力度,而由法制新闻报道引发的诉讼也开始增多。那么,在法制新闻报道中如何才能避免诉讼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法制新闻大量出现在各级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等新闻媒介上。这是我们国家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大受众学法、用法的客观需要。大量的法制新闻报道,确使广大群众受到一定的法律知识教育。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对法制新闻宣传法律的目的性还不够明确。为了吸引受众,迎合某些受众的低级庸俗趣味,热衷于报道暴力、凶杀、色情等反面案例,往往在案件的情节和犯罪行为的细节上下功夫,向一些粗劣卑俗的通俗文艺看齐,离开了法制新闻宣传报道的正确轨道,致使一些受众对庄严的法律产生疑虑、迷惘,造成了不应有的负效应。尤其是对青少年的键康成长产生了不良影响,甚至一些犯罪分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法制新闻的“市场”看好,法制类报道大量出现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上。新闻媒体大量刊登、播发法制新闻,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广大群众对法律信息、知识的渴求,另一方面也因为法制报道具有可读性(可视可听性),有助于增加报刊发行量(提高收视收听率)。但若把握不好,也会衍生出一些负面效应,不容忽视。一、法制新闻的负面效应负面效应,指新闻报道社会效果的消极性。法制类新闻报道涉及犯罪和社会丑恶现象等消极的东西较多,负面效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律建设进程逐步加快,法制新闻业已成为新闻报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在法制新闻以它的知识性和可读性吸引读的同时,引发的新闻官司也日益增加,这不仅造成新闻媒体与受众之间的矛盾,也给新闻宣传带来不良影响,因此,自觉学好法律知识,努力增强法律意识,尽力避免新闻官司,是摆在新闻工作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民主法制建设逐步深入和不断进步,同时,法制新闻报道异军突起,独树一帜,成为电视、广播、报刊等各类媒体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赢得了受众的广泛关注和喜爱。作为担负着法制新闻宣传报道重任的新闻工作者,在新闻采访和传播过程中,除了坚持一般新闻报道的客观性、真实性、时效性、知识性、趣味性外,还必须结合法制新闻本身的特点,坚持做到“三务必”。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进程的不断推进,法制新闻报道以其独特的风采,异军突起并迅速发展壮大,在普及法制知识、为受众提供法律服务、打击犯罪、伸张正义、提高国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改善我国法制环境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考察了新时期以来我国法制新闻报道的发轫、发展、兴盛与嬗变的历程,并对当前我国法制新闻报道的功能问题进行了反思,以期对法制新闻报道实践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相民 《记者摇篮》2010,(7):42-42,54
法制新闻报道与其他新闻报道相比,无论从选材、报道角度、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上,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特性。法制新闻,笼统地讲就是涉及法律实施过程的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在报道实践中,法制新闻还容易出现一些不足,如法律语言转换通俗语言不够,让人难以卒读;案件短平快报道过多,失之浅薄;记者法律知识底气不足,主动出击报道不多等。  相似文献   

13.
由李矗编著的《法制新闻报道概说》一书,已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在万紫千红的新闻报道苑林中,法制新闻报道具有哪些特点、功能和作用?与其它专业新闻报道相比,法制新闻报道具有哪些特殊的规律?如何进一步拓展法制新闻报道的范围,提高法制新闻报道的质量呢?所有这些,是法制新闻报道从业人员和新闻理论研究与教学人员所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本书从总结我国法制新闻报道的实践经验入手,就法制新闻报道基本理论以及法制新闻报道的采访、写作、编辑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论述。同时,对法制新闻侵权诉讼及其对策问题,也进行了…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报刊法制新闻的现状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解决新闻报道中问题存在问题的方案:加强媒体工作者对法律知识的学习,提升自身修养;开拓报道视野,调整报道比例;注重传播效应,贴近老百姓的理解程度。旨在提升报刊作为主流媒体的公信力,使得报刊成为法律知识普及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15.
赵紫阳总书记不久前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讨论党和国家机关在新形势下保持廉洁的问题。会议纪要专门讲到舆论监督的问题,指出:“利用报刊、电视、广播来宣传法制和弘扬社会正气,揭露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舆论监督。关键是运用好这种手段。新闻报道在揭露腐败现象时,必须注意事实准确,依据法律和政策,把握分寸。结案处理前,新闻报道不得  相似文献   

16.
王超 《新闻世界》2013,(6):110-112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充分发挥民主法治在促进、保障及实现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而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制新闻宣传及教育活动,能够不断的提高全体人民的法律素质,自觉遵守有关法律,做到依法办事,形成人人遵纪守法的良好局面,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7.
杨颖 《新闻传播》2004,(6):13-13,16
随着我国普法工作的不断深入,群众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为了推进依法治省、打造法治龙江,三年前(2001年3月5日),黑龙江电视台创办了全国省级电视台首家法制专业频道。该频道以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律精神、推进依法治省、建设法治社会为己任,积极开展法制新闻宣传,起到了良好的社会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8.
邱连云 《记者摇篮》2000,(11):43-43
在新闻报道及各报刊开辟的法制栏目刊登的涉及法律内容的文章中,屡屡出现用错法律概念的现象,应当引起新闻出版界的注意。下面略举几例容易用错的法律概念。一、将侦查机关侦查活动的侦查,误为“侦察”。侦查是法律概念,是指公安、检察机关为了搜集、审查证据,认定犯罪事实和查明犯罪嫌疑人听进行的各种活动。而侦察则  相似文献   

19.
在新闻宣传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当我们编发某一稿件,组织某一次战役报道时,本来是想让受众正确理解某项方针政策,正确认识形势,分析问题,从而说服和指导他们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可是,当某些受众接触到我们的新闻报道时,他们或者产生反感,拒绝接受这种宣传;或者从相反的角度去理解这种宣传。有些落后的东西,“报纸不批不知道,报纸一批做广告”;有些先进单位和典型人物,“广播不吹受人爱,广播一吹遭人怪”,这类新闻宣传所获得的效果和宣传者希望通过新闻宣传所获得的效果恰恰相反的现象,我们称之为新闻宣传中的“逆反效应”。  相似文献   

20.
由于大多数新闻工作者缺乏对法律知识的系统学习和熟练掌握,再加之编辑工作不细致,致使新闻报道中出现法律常识错误的情况不断发生。为了避免和减少报刊上法律常识错误的重复出现,笔者将近年来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的一些法律常识错误举例说明,以供广大新闻工作者在编采工作中参考和改进。(一)“罪犯”的称呼要慎用某报在一篇题为《好青年勇斗持刀歹徒》的社会新闻中说:“两罪犯目前已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此处使用“罪犯”的称呼是不妥当的。《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明确规定:“未经人民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