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气象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统计显示,10年间中国因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逾2万亿。当不可抗拒的灾害发生时,提前半小时的准确预报和实况报道都可能避免巨大人身及财产损失,中国气象频道对灾害性天气的现场直播报道,能在第一时间向后方有关部门传输重要的灾情信息,为抗灾防灾抢得先机。但是灾害性天气现场报道不同于一般的新闻报道,一是节目制作环境特殊,二是偏重于指导防灾抗灾工作。还直接导致对现场直播技术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张敬辉 《新闻传播》2009,(12):65-65
近年来,“广播新闻大型直播”这种报道形式,以“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向受众传播重大新闻信息成了广播新闻的取胜法宝。新闻大型现场直播,多取材于受关注度高、有较广泛社会意义的重要题材。广播新闻大型现场直播报道的优势在于.它报道的是什么事正在发生,可以第一时间传递,第一时间同步播出,及时、直接、形象生动地反映活动全过程。及时反映重大事件是广播新闻大型现场直播的一种表现形式:策划、报道重大活动是广播新闻大型现场直播报道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电话现场同步直播报道是近期出现的广播新闻中的新事物。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最近几年来在各地广播电台的新闻节目中正越来越被广泛运用。温州电台1998年以来采用这种形式播出的新闻报道就有四十多篇。电话现场同步直播报道究竟有哪些利弊?如何使这一新型的报道形式在广播新闻中得到充分运用?我想依据新闻规律的要求,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如何积极应对灾害、及时进行突发事件报道,是新闻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随着大数据、5G等数字技术的发展,各媒体不断发挥媒体融合优势,引入新技术,用技术辅助新闻报道,转变了以往需要记者实地走访受灾地区收集信息的报道方式,一方面保障了记者和设备的安全,另一方面丰富了信息获取渠道,优化了新闻生产流程。  相似文献   

5.
17级超强台风“桑美”登陆浙南前后,浙江电台新闻台推出了12小时不间断特别直播节目“直击‘桑美超强台风’”。这是浙江电台新闻台成立以来台风报道的第一次直播,也是新闻台首次超长时间的直播,直播节目启动后,受到多方好评。  相似文献   

6.
直播报道,是国际电视新闻传播方式发展的方向和潮流。国内新闻综合频道特别是新闻频道,充分利用这一报道形式,既有效地提高了新闻宣传水平,打造了电视荧屏新亮点,又取得了收视率和传播效果的双丰收。一、直播:行之有效的新闻宣传手段直播报道作为一种电视新闻报道方式,最能发挥电视传播的优势,最能展现电视台的实力,也是观众最为喜闻乐  相似文献   

7.
胡蓉  钱葳 《视听纵横》2006,(6):78-79
2006年8月10日,浙江电台新闻台进行了历史上首次连续直播“直击桑美台风特别报道”,时间长达12小时。直播播出后,省领导和有关部门相当重视,听众反响热烈,短信、电话不断,取得了意料之外的效果。这次直播开了新闻台大规模直播的先河,做了非常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许婷 《视听纵横》2001,(3):65-66
今年二月份在北京召开的“两会”是新世纪我国举行的第一次盛会,又因其将制定我国“十五”发展规划,因此倍受国内各界人士乃至世界的瞩目。浙江电视台新闻中心为了做好这次全国“两会”报道,特意抽调精兵强将,派出采、编、播及技术人员近30人组团赴京进行现场采访报道,还动用了直播车、卫星车等先进传播工具,并在北京梅地亚中心设立直播室,从3月2日到3月15日,通过《浙江卫视新闻》、《新闻现场》两个窗口全程报道了“两会”的最新消息和相关的背景内容。  相似文献   

9.
10.
董大炜 《新闻窗》2009,(6):42-43
今年8月的“莫拉克”台风和去年“5.12汶川大地震”都给我们的生产生活造成很大危害,同时也给灾害性事件报道带来了难题。怎样才能发挥各媒体的特长,更好地报道灾害性事件呢?我们先从灾难性报道的优势性媒体——网络媒体说起。  相似文献   

11.
12.
童盈 《新闻战线》2020,(8):109-111
如何生动真实呈现国家生态文明成就,是生态报道的难题。央视财经节目中心推出的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直播,用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方式,深入核心现场,创新直播技术,实时呈现特色细节,使生态文明成就报道从静态走向动态,从单一欣赏走向共同参与,从抽象遥远走进具象现实,改变了固有的传播方式和语态,使生态保护的理念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3.
从未来电视新闻的发展而言,SNG直播报道或者类似SNG技术的直播报道形式将是一个有实力的新闻频道或新闻栏目的准入门槛。目前全国有很多电视台都已经拥有并运用了卫星直播车,但是随着SNG报道形式的引入,"直播"  相似文献   

14.
滕朋 《新闻知识》2006,(9):40-42
中国是自然灾害损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70%以上的大城市、半数以上人口、75%的工农业产值,分布在气象、地征、地质和海洋等灾害严重的地区,灾害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影响非常严重。~1以2006年发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为总纲,我国目前已经初步形成自然灾害预警、预报体系,在积极预防、减少损失以及降低人员伤亡方面卓有成效。在自然灾害预警体系中,媒介也应该有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张弢 《当代传播》2001,(2):51-52
近年来,各类报纸在“两会”报道的内容和形式上作了很多探索,大胆运用高新技术,采用新的报道形式,探索新的报道体载,使两会期间的报纸从版面内容到表现形式都有了较大的变化和改进,其中有不少变化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发展趋势,本试从报道形式入手,探讨两会报道的承袭与创新。  相似文献   

16.
张婧 《中国广播》2018,(12):87-89
今年9月,第22号强台风"山竹"袭击广东,在此次防抗台风的报道中,广州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充分发挥自身媒体优势,在融媒体报道中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的主流舆论矩阵,是一次有借鉴意义的融媒体报道实践。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化媒体传播形式的转变,新闻报道的传播形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平面媒体作为传统媒体中的一员,在新闻传播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地方性平面媒体作为平面媒体中的一种,在灾害性新闻播报中更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新时期下贵州地方性平面媒体在灾害性报道中的发展与演变展开分析,首先分析平面媒体在灾害性报道中的作用,其次,本文以"8·28"纳雍山体崩塌事件的灾害报道为例,研究贵州地方性平面媒体的应对方式,最后论述新时期下贵州地方性平面媒体灾害性报道发展流变方向。希望在本文的研究帮助下,能够为地方性平面媒体在灾害性报道中的发展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8.
二维码、WAP、彩信、短信……在刚刚结束的广州市“两会”期间,广州日报报业集团除了采用传统媒体手段进行详细报道以外,还将这些新媒体手段运用到了“两会”报道中,为读者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两会”24小时滚动报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一定的报道内容,需要一定的报道形式来作为“载体”,如同“量体裁衣”的道理。“衣服”做得再好,不合穿衣人的体型是不行的。  相似文献   

20.
在第六届浙江省投资贸易洽谈会和第三届消费品博览会上,以综合新闻为主要任务的《宁波新闻》在实现重大经济报道的“软着陆”上.进行了有效的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