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吉林,1938年5月出生,江苏省南通市人。名的儿童教育家,全国名语特级教师。1956年毕业于江苏省南通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任教于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1978年开始情境教学的实践探索与研究,历经近30年,创立了“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构建了情境教育的理论框架及其操作体系,成为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模式之一,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教育理论创新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今日教育》2011,(6):45-46
李吉林.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儿童教育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78年开始情境教学的实践探索与研究.创立了“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构建了情境教育的理论框架及操作体系.成为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3.
儿童时期是一个人一生奠基的关键时期。30年来,我不懈地追求儿童发展的规律,初步构建了以儿童为主体的、自成体系的情境教育理论框架。情感,让我迈出情境教育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我提出了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教育主张,构建了情感与认知结合获得教学高效能的课程范式。在回顾整理情境教学的探索历程中,我概括出情境教学促进儿童发展的五要素,构建了情境教育的基础模式和基础原理,并对情境课程进行了网络构建。回顾情境教育理论构架的历程,我的爱与儿童的情的交融,构成了情境教育理论构架的内核。情是教育的魂,是情境教育的命脉。  相似文献   

4.
当前 ,国内外教学论的研究已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不仅研究儿童的认知过程 ,也研究儿童的“情意”过程 ,探索儿童在教育过程中情感、意志、个性心理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规律 ,使儿童的知、情、意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 ,它吸取了中国古代文论有关“意境”论的有益养分 ,又借鉴了当代西方教学论中“启发学”的某些做法 ,在她自己长期的教育实践中 ,不断地融合、汇流、发展、创造了适合中国国情、具有民族气派、符合中国儿童身心特点的情境教育。其主要特色有以下几点 :第一 ,李老师的情境教育…  相似文献   

5.
李吉林 《广西教育》2010,(4):30-31,48
以“情”为经,以“境”为纬,通过各种生动、具体的生活环境的创设,拉近学科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这就是李吉林老师创立的“情境教学”。从“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及正在研究的“情境教育与儿童学习”,李吉林30年不辍探索,构建起情境教育的理论框架及操作体系。情境教育,是具有中国本土文化特色的教育理论,是中国教育研究领域的一朵奇葩,受到教育界的普遍欢迎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为全面提高儿童素质探索一条有效途径——从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的探索与思考(下)●李吉林下篇:情境教育一、情境教学向情境教育的拓展由情境教学概括出的促进儿童发展“五要素”,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及发展规律,带有普遍意义,推动了学校的整体改革。于是在第一轮实验结...  相似文献   

7.
沈群英 《山东教育》2004,(36):25-26
自从我园被确立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整体构建儿童多元智能发展的研究》的子课题研究单位以后,全园上下掀起了学习“多元智能”理论的高潮,觉得“多元智能”理论给我们平时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李吉林,特级教师,著名的教育家,1978年开始,历经26年创立“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构建了情境教育的理论和操作体系,对指导我国素质教育,丰富世界教育理论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情境教育的诗篇》真实地记录了26年来李吉林对“情境教育”实践、实验、探索、研究的全过程,具有历史文献价值;全书阐述了“情境教育”的理论依据、理论系统和操作体系,具有理论学术价值;《情境教育的诗篇》体式新颖、真实原创、叙理结合、语言诗化,具有实践指导和鉴赏价值。  相似文献   

9.
《广西教育》2010,(4):32-34,53
1978年,李吉林开始情境教学的实践探索与研究。历经30年,创立了“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构建起独树一帜的理论框架及操作体系。情境教育作为中国素质教育的重要模式之一,20世纪90年代初即被列为国家教委(即后来的教育部)向全国推广的八个科研项目之一,科研成果连获教育部首届、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相似文献   

10.
近日读了去清华大学培训时买回的《李吉林与情境教育》一书,感触颇深。不仅为自己能了解到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影响而高兴,也为李吉林老师热爱教育、热爱儿童,时刻“警惕着女人的脆弱和碌碌无为”的敬业精神而感动。但更让我难以忘怀和引发深思的是,李吉林老师在语文科成功开展情境教学试验后,希望通过跨学科的顺利拓展来证明情境教育思想的正确性时,在数学科进行了两个实验教例。如下:  相似文献   

11.
王笑梅 《江苏教育》2023,(44):62-66
情境教育引领未来,体现在通过动感赋能引领深度学习,适时激发引领创造力培养,内核贯穿引领命题变革。情境教育也会与时俱进,未来有望获得三个方面的发展:一是情境理论从“经典情境论”升级为“媒介情境论”,二是情境类型从“经典情境”升级为“智媒情境”,三是情境关注从“关注儿童”升级为“全面关照”。随着教育技术的全面升级,情境教育很可能出现重大的变革:情境生态变革为“混合样态”,情境系统变革为“自进化系统”,情境模式变革为“弹性模式”,情境模型变革为“智适应模型”,情境引导变革为“智能导师”。在情境教育的已有研究成果中,留住自然情境、守护思想基石这两个方面具有永恒价值,值得未来加以坚守。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的课程改革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为了更好地满足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地理教学中情境的应用与研究备受关注。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法,梳理了2000—2022年地理教育类三大期刊发表的主题为“地理情境教学”的文章。研究发现:我国地理情境教学在情境创设的理论体系探索、深度学习理念的渗透和评价体系的构建三大领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未来在丰富呈现手段、注重内涵式发展、提升评价效度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3.
儿童编程教育与基础课程的融合已成为编程教育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儿童编程教育融入学科教学是转变与重塑计算教育观念的一次新尝试,也是推广与普及儿童编程教育的创新举措,更能助力编程教学与学科知识彼此协同发展。Scratch具有算法简化、媒体丰富的图像空间,自上而下、分而治之的修补理念,设计建造、交流协作的自由情境等特征优势,成为“用编程学”的媒介首选。基于此,文章以基于设计的研究为设计原则,并以4P学习法为理论基础,构建了以小学科学内容为案例的儿童编程与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以期丰富与优化小学科学教学方式并探索推广多样化的儿童编程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14.
2002年,我校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子课题“关于家庭中儿童养成教育的探索与研究”的实验任务。实验中,我们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家庭中儿童养成教育为主要内容,建立了家校合作机制,构建了教育网络和基本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5.
到清华进修,听专家讲“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理论,我们懂得“科学发展观”就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结合理论反思我们当前的“教育”与“教学”,显然,当前的教育现状在相当程度上有悖于科学发展观精神。我们现行的教育,几乎仅存教学的内涵。由于全社会的浮躁与功利,学校教育“育人”的功能受到很大的弱化,人的全面、可持续的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在基础教育领域贯彻科学发展观.必须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贯彻教育方针,必须推行素质教育。推行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效率,才更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也才是“科学发展观”在基础教育领域得到贯彻落实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情境教育”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文章介绍了“语文情境教学”向“情境教育”发展的探索过程,论述了“情境教育”的基本模式,即从拓宽教育空间、缩短心理距离、利用角色效应和加强应用操作等方面,为儿童提供一个宽阔而又贴近生活的最适宜的成长环境,促使其个性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朱燕 《南昌教育》2004,(4):18-18
在课程改革实验的评价探索中,我们构建了学生“学习档案袋”,创造了教育评价的新案例,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对教育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科学教育是芬兰儿童早期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教育的教学理论构建和实践层面都充分地体现了伯恩斯坦教育理论中“隐式教学”的属性,体现出“弱分类”和“弱架构”的特征。芬兰儿童早期科学教育改革在课程内容、师生关系以及评价等方面呈现出了独特的形态,可对我国儿童早期教育阶段的科学课程和教学提供相应借鉴。  相似文献   

19.
著名儿童教育家、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自1978年开始情境教学的实践探索与研究。经过三十多年的探索与发展,“情境教学”已经成为我国素质教育一个不可或缺的教育模式。“情境教育”给中国教育改革涂上绚丽的色彩,它让我们的课堂充满了人文关怀,促进了师生和谐发展。它是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布设激发学生学习情趣,提高教学质量。小学生因为处于抽象思维形成的初期,通过情境教学,能增加数学课的人文气息,能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情境创设应基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生活经验、知识结构水平而创设的,主要有:故事引导法、生活体验法、动手实践法、矛盾冲突法等多种手法。一、情境创设的原则1.以生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20.
布鲁纳(J.S.Bruner)主张根据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特点来进行教学,并提出“认知—发现”学习理论.这一学习理论对我国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发展也有着巨大的影响和借鉴作用,从教学手段、过程、内容、情境设置及教师运用等方面来阐述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对我国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几点启示,以期对我国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事业提供一点探索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