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陈栋 《今传媒》2009,(11):4-5
1952年出生,湖北仙桃人,当过农民、教师、政府公务员.1984年开始评论和杂文写作,1986年投身新闻界,现为南方报业传媒集团高级编辑、<南方周末>编委.已出版<中国的羞愧>、<早春的感动>等著作17种.2004年,以时评杂文集<一个人的经典>问鼎鲁迅文学奖,他因此成为"第三届鲁迅文学奖"唯一的杂文获奖作家.  相似文献   

2.
2004年6月16日,《南方周末》报系下的第二份杂志《南方人物周刊》印着张曼玉阳光灿烂的笑容,走上了大街小巷。这份以“记录我们的命运”为己任的新闻时政类杂志的诞生,预示着我国纸质媒体市场上此类周刊的进一步细分。《三联生活周刊》、《中国新闻周刊》、《新周刊》、《新民周  相似文献   

3.
魏剑美是个很难界定的人物:他大俗大雅不拘一格.既可以满口俗言俚语和人争论三打哈,又可以坐而论道关于马基亚弗利和《纯粹理性批判》;他有过多年的耕读经历.做过乡村教师和小报记者,还在省城多家报刊做过主编和总策划,现在跻身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靠卖弄口舌谋生”。  相似文献   

4.
孙韶华 《新闻世界》2012,(6):99-100
《南方周末》作为国内精英类报纸的代表,其“南周体”的写作手法一直被人津津乐道。特别是在新闻写作上,常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独具一格。本文以《乔布斯:改变世界,能否改变中国》报道为例,从语言、结构、叙述视角以及叙述策略等方面对《南方周末》的报道进行初步探讨,总结《南方周末》讲故事的技巧,以期对新闻报道写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郭峰 《军事记者》2008,(11):67-67
那天晚上,当我从师装备部直工科周新建科长手中接过100元报道奖金时,我着实激动了好一阵子。我并不是为了获得奖励而写稿的,但这奖金是对我在汶川抗震前线边参加抢险救援边采写新闻的肯定,也是对我在《解放军报》上刊发新闻稿子的奖励……  相似文献   

6.
施金东 《军事记者》2005,(12):50-50
每一位爬格子的人都不会忘记自己的“处女作”。作为一个带过兵、半路出家的宣传千事,我的“处女作”有幸在军报发表,实在令我终生难忘。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阅读动力学的高度,提出"为什么读"是阅读的第一位问题。曾祥芹先生主编的《阅读改变人生》一书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阅读的科学和人文价值;与巴丹主编的同名著作比较,该书堪称中国第一部阅读动力核电站。  相似文献   

8.
2007年第一期《浙江档案》杂志,首次向社会公布了常书鸿写于1930年的一封信。这封由浙江省档案馆珍藏的历史信件清楚地表明:常书鸿当年留学法国并非是为了学画,而是想继续自己以前在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浙江大学工学院前身)的学业,"在里昂丝线工业方面作进一层的研究"。常书鸿在这封寄给浙江大学校长的信中迫切希望浙江省教育部门尽快批准其报考法国里昂丝线学校的申请,并要求尽早将批准文件寄来法国。  相似文献   

9.
崔婧 《新闻实践》2006,(7):44-44
2006年新春之初,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意见给予了农民工身份和地位的肯定。然而,农民工问题的真正解决还需要社会发展的协调与沟通者——大众媒体的积极配合。钱江晚报《一样民工两样人生》的系列报道,对此作了有益的尝试。2006年4月5日到10日(除9日),《钱江晚报》连续报道了同为城市农  相似文献   

10.
我这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学校,没有离开过图书馆,没有离开过书。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还是想办法要看书的。文革前我在中学里教英文,文革开始,英文没有办法念了,因为当时说英文教材里都是资产阶级的东西。但我想英文不能丢掉,否则再学起来就很困难。后来机会来了,《毛主席语录》和《毛泽东选集》出了英文版,我就读英文版。这样我学了英文,也没有人敢说我思想不好。到考研究生时和人学以后,我的英文基础就起作用了。  相似文献   

11.
高琪 《新闻通讯》2013,(6):49-50
访谈作为一种文体出现,或许可以上溯到《柏拉图对话录》和《论语》。它们在人类思想文化史上的高度,仰之弥高,也使我们确信这是一种可以引领人类精神的传播形式,更使我们在做访谈时心怀谨慎与谦卑。这谨慎与谦卑不是对采访对象而言(在采访技术上,对名人有时更需要平视),而是对我们所做的事、所面对的关于“人文”的命题而言。  相似文献   

12.
李相 《兰台内外》2007,(6):58-59
出生在一个朝鲜革命家庭1918年8月13日,郑律成出生在朝鲜全罗南道光州的一个富有反抗精神的革命家庭。他父亲是个爱国者,十分痛恨朝鲜的贵族阶级和侵占祖国的日本强盗,为了寻求祖国的独立和解放,他曾到过中国的上海等地学  相似文献   

13.
曹辉  林寅  喻伟铖  徐灿 《新闻天地》2008,(12):32-34
何云波1963年出生于湖南新田县,从湘潭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俄苏文学、比较文学和围棋文化研究,现为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导。在不惑之年由西入中,研究中国围棋文化,其专著《围棋与中国文化》、《围棋与中国文艺精神》在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中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被人称为“围棋博士”。  相似文献   

14.
我读过《体坛周报》开设的魏纪中专栏,出自他笔端的一系列奥运故事曾经深深吸引了我。在奥运脚步越来越近的今天,新华出版社出版的魏纪中新著《我的体育生涯》,再次深深打动了我,在我看来,书中的一个个故事既熟悉又陌生,此书不仅是他的自传和回忆录,更是鲜活的新中国体育波澜壮阔的发展史,从第一届全运会到“小球推动大球”的乒乓外交,从女排连夺五连冠到拿下首块跆拳道金牌,从重返奥运大家庭到两度申奥……《我的体育生涯》以“我”的只眼,删繁就简,再现了新中国体育半个世纪的清晰脉络。  相似文献   

15.
羊城晚报为纪念创刊50年而做的专题——《风云》,给人的第一感受是:这是一份关注民生的报纸。《风云》精选22个主题,将50年来在广东发生的大大小小、极富时代特征又具社会影响的变化做全方位扫描,准确地捕捉每个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动向,敏锐而亲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