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个小孩在铁轨上玩耍,火车疾驰而来,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位青年冲上铁轨,将男孩甩出铁轨,当他再伸手去救小女孩时,他和小女孩都被火车撞飞。这是2月20日下午,杭州开往温州的5107次列车在经过金温铁路双屿马坑村口处时发生的一幕。救人献身的青年叫李学生,河南省商丘人,今年36岁,系附近一鞋厂门卫。  相似文献   

2.
"一位七旬老人还种着3亩旱田,一个人就可以完成春种秋收。老人告诉我,种地省劲儿,使用化肥和农药,春种以后就不用管了,秋天等着收就可以了。然而,用化肥和农药种出来的粮食,老人从来不吃,顶多喂给自家牲畜和家禽。"全国人大代表、国网吉林通化供电公司抄收班班长初建美,讲述早些年在吉林省通化市长流村调研时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象山外人那样坐在家里就能轻松随意地收听收看到电视节目,是罗田人多年的翘盼。如今5套电视节目、一个电台广播的有线信号送进了全村的每家每户,这是罗田村在世纪之交的巨大变迁。 罗田村地处南亨镇东4公里的大山深处,距县城30余公里,海拔800多米。深秋时节,我们乘坐的吉普车颠簸了约莫半小时,终于上到了山梁上。站在“禾劈尖”上的风雨茶亭里,举目可见一个方圆一公里的盆地,那里星星点点地分布着近百户人家。一位赶羊的老人指点着告诉我们:这个群山围拱、形似箩筐的地方就是以此命名的罗田村。自明清至今200多年来,山…  相似文献   

4.
石勇 《新闻前哨》2007,(7):63-63
在武汉市,有个村被人们称为“华中第一村”,它就是关山村。这里的村民家家住着几百平方米的楼房,有一部分家庭有小轿车,老人有丰厚的养老金,孩子上学全免费。关山村农民的幸福日子,让前来参观的国内外客人羡慕不已:“如果允许,我宁愿上这里当一个农  相似文献   

5.
一年前,新华社曾以《革命老人翟哲家写作百万巨著(中华巨人)》为题,报道了河南省武陟县西陶镇北阳村九旬老人翟哲家,近年来勤奋笔耕,正在写作记述中华民族从盘古开天地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史的百万巨著史书《中华巨人》的事迹。90岁的人了,写作兴致如此之浓,毫无倦意,是什么力量在支配他呢?怀着深深的敬意,我们来到北阳村一所普通的农家宅院。翟哲家早在20年代就投身革命,相任过中共地下党武陆县委、焦作币委书记,参与组织了河南临时省委,发动、领导过两起武装斗争,抗战时期组织武险抗日县政府,建立八路军太村市K第四支…  相似文献   

6.
报纸: 《温州都市报》资助勇士亲属 本刊讯 两个小孩在铁轨上玩 耍,火车疾驰而来,在这千钧一 发之际,一位青年冲上铁轨,将 男孩甩出铁轨,当他再伸手去救 小女孩时,他和小女孩都被火车 撞飞。这是2月20日下午,杭州开 往温州的5107次列车在经过金温 铁路双屿马坑村口处时发生的一 幕。救人献身的青年叫李学生, 河南省商丘人,今年36岁,系附  相似文献   

7.
武小森 《出版广角》2005,(11):30-31
先讲一个故事一位老人和一只老鼠在孤村独户地生活。他们在天寒地冻、无人问津的环境之下过着孤独的日子。有一天,老人带着一只病老鼠回家,每天喂它好吃的,真诚地照顾它。嫉妒的老鼠想趁着老人出门的机会驱逐新来的老鼠,但当它进入房间,不禁大吃一惊:因为那并不是老鼠,而是一只满是灰尘的手套。老鼠扔掉了手套,又担心老人家失望,只好自己装作那只病老鼠。他们相互安慰着  相似文献   

8.
钟祥市长滩镇游家集街上一唐姓居民家中,现保存着一张做工考究的圆桌,外观古朴典雅。让人称奇的是,圆桌可从中拆开,合拢后又严丝合缝,拆合都十分方便;桌子的六条腿状如狮子腿,每只腿与桌面的接榫处都巧妙地雕刻着一个狮子头像,逼真有神。 经笔者多方了解,该桌原为位于长滩镇大洪村的大洪庙里之佛桌,据大洪村1组70多岁的老人陈大德介绍,抗战时期,  相似文献   

9.
画中有话     
《中国新闻周刊》2005,(44):14-14
“我们这1000多口人的村子,今年还没死亡一个人。我们总不能盼着谁家死人吧。”河南柘城县规定,每村每年必须完成千分之六的火化指标,这意味着,1000人里必须死6个人,这六个人必须火化。一位村领导如此质疑。  相似文献   

10.
一位老人独自在行走着,忽然被一辆从后面开过来的小车蹭着了,老人顿时倒在地上。路上没有任何行人,没人看见这一幕。  相似文献   

11.
记者在河北一些农村采访时发现,旧社会曾风行一时的“巫婆”“仙姑”正在沉渣泛起,他们钻农村医疗条件差而农民没钱进大医院的空子,打起“救死扶伤”的幌子,不少农民沉迷其中,有病不进医院进佛堂,“大仙”们借机敛财,危害严重。一村一“小仙”,五村一“大仙”在河北安新、徐水、容城等县采访时,听当地许多农民说,已经消失多年的“巫婆”“仙姑”等如今又活跃起来,而且队伍不断壮大,几乎是一村一“小仙”,五村一“大仙”。安新县大张庄村一位姓孙的大娘说,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几乎家家办佛堂烧香、“修好”,而能给人看病的也就…  相似文献   

12.
“现在。我已经不知道什么叫孤独。我只知道。在我们这里,像我这样的岁数提到再婚。我就会被很多的人戳着脊梁骨骂,包括我的儿子和孙子。” 甘肃省偏远农村的徐会英老人一席话勾勒出了中国农村丧偶老人内心的寂寥和无奈。在我们密切关注70后、80后、90后等群体的时候。这群丧偶老人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他们的生命轨迹又将给未来和将要成为老人的我们产生什么启迪呢?  相似文献   

13.
姜海龙 《兰台内外》2023,(33):3-4+7
<正>在扶余市档案馆珍藏着两份半个多世纪前关于达户村锡伯族调查研究的档案,这些档案用手写方式记录了调研小组走访当年村里锡伯族老人的历史,对于我们了解锡伯族过去的变迁和民俗文化,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这些档案因为年代久远,有的字迹已经模糊不清。笔者又查阅了馆藏的相关档案,将扶余三骏乡达户村锡伯族的风土人情以及民俗变化整理成文。1关于锡伯族的起源,有三种代表性的说法第一种说法:锡伯族是鲜卑的转音,是古代鲜卑的后裔、东胡的一个支系。他们在黑龙江和吉林境内的一支,即是清初的锡伯部族,史书的记载不叫鲜卑,改称锡伯,应该是鲜卑这个名字的不同发音。  相似文献   

14.
编写着程序,安静地坐在电脑前制作地图代码,很多人可能会把这个主角想象为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可出乎意料的是,他是一位已过花甲的老人——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总工程师魏福源。[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人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传统的民间组织曾经发挥过巨大的作用。在中国的潮汕地区,至今还到处存在着被家族、宗族影响着的老人组,以及带有宗教色彩的善堂。  相似文献   

16.
说起延安大礼堂,它与谢觉哉老人有着一段不解之缘。谢觉哉是党中央在延安时期的“五老”之一,在党内外享有很高声望。从1933年开始,谢老进入苏区,跟随着党中央、毛主席历经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1937年1月党中央进驻延安后,谢觉哉一家一直居住在延安大礼堂左边一排的窑洞里。1947年3月7日,中共中央考虑到谢老年事已高,让他跟吴玉章等老人先行撤离延安去山西临县的后甘泉村,他们一家才搬离此地。  相似文献   

17.
二站村位于房山区南,今属石楼镇辖村.村中旧有贾公祠,为纪念唐代著名诗人贾岛而建,今已无存.村中另一处著名的遗址,则是记载着二站村血泪与仇恨的"房山二站村天主教堂惨案遗址"纪念碑.笔者于2015年8月9日到当时的惨案发生地——二站村进行实地调查,采访了当年惨案的经历者,至今仍健在的杨方、刘忠二位老人.值此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撰写此文,以告诫后人勿忘国耻,珍爱和平.  相似文献   

18.
杭州孩儿巷98号住着一位钱姓的老人。钱姓的73岁老人苦守着一幢旧宅和几十家中外媒体关于老人与旧宅的报道。钱姓的老人说,他的爷爷是郁达夫的诗友,郁达夫说他家的老宅是陆游客居京城临安时的旧址。于是,在几十家媒体语焉不详的描述中,孩儿巷98号被确认为陆游的故居。  相似文献   

19.
在呼和浩特市旧城,至今还保存着一座古老的建筑,它就是抗日战争时期党的地下组织“绥蒙各界抗日救国会”秘密活动的地方——财神庙。如今,居住在这里的老人们,对当年刘洪雄等人以财神庙里的道教会作掩护,开展抗日斗争的事情还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20.
坚硬的荒原     
坚硬的荒原,一望无际,灰茫茫的,朴实得连一条皱褶都没有;凄清,空旷,荒凉,寒冷;笼罩在铅似的苍穹下。荒原上站着一位高大的老人:瘦骨嶙峋,古铜色的脸,没有胡须。高大的老人站在那里,宛似一株光秃秃的树木。他的双眼像那荒原和天空一样冷峻;鼻似刀裁,斧头般坚硬:肌肉像那荒凉的土地一样粗犷;双唇不比宝剑的锋刃更厚。老人身旁站着三个僵硬、消瘦、穷苦的孩子:三个可怜的孩子瑟瑟发抖,老人无动于衷,目空一切,犹如那坚硬荒原的品格。老人手里有一把细小的种子,另一只手,伸着食指,戳着空气,宛似戳着青铜铸成的东西。此时此刻,他抓着一个孩子松弛的脖子,把手里的种子给他看.并用下冰雹似的声音对他说:“刨坑,把它种上。”然后将他那战栗的身躯放下。那孩子扑通一声,像一袋装满卵石的不大不小的口袋落在坚硬的荒原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