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多年从事广播播音工作,深知对象感对广播播音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工作中,播音员必须在“目中无人”的条件下,努力做到“心中有人”,也就是对听众进行具体设想,从感觉上把握住听众的存在,时时与听众有思想感情的交流、呼应,这就是播音员应具备的对象感。  相似文献   

2.
王晓 《视听纵横》2010,(2):103-104
关于对象感,张颂教授是这样定义的:“对象感,就是播音员必须设想和感觉到对象的存在和反应,必须从感觉上意识到听众的心理、要求、愿望、情绪等,并由此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使之处于运动状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说过:“没有对象,这些话就不可能说得使自己和听的人都相信有说出的实际必要。”  相似文献   

3.
电视新闻播音的对象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朝 《新闻爱好者》2008,(10):52-52
对象感。“对象感”和另一种播音创作的重要技巧“情景再现”有相同和相通之处,都属于播音员、主持人在进行播音创作时联想和想象中的东西,是大家用来使思想感情处于运动状态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郁金红 《视听界》2013,(4):92-92
播音是把稿件播出去给人听的,播音员必须在"目中无人"的条件下,心中有人,从感觉上把握听众、观众的存在,时时与传播对象有思想感情的交流呼应。面对话筒或摄像机镜头,播音员除了要正确掌握和运用备稿方法,还要根据不同题材、不同内容的稿件,找到对象感,与受众进行交流。有对象感的播音员主持人,通常自主意识较强,善于与观众沟通,能够把握好自己的情绪,较好地体现节目的宗旨和意图。而没有对象感或话筒、镜头意识较差的播音员主持人,顾不上跟观众交流,久而久之,会逐渐失去部分受众对节目的信任度和忠诚度。  相似文献   

5.
熊鑫 《新闻传播》2010,(3):83-83
一、对象感的概念对象感的含义:所谓对象感,就是播音员主持人必须设想和感觉到对象的存在和对象的反应,必须从感觉上意识到受众的心理、要求、愿望、情绪等,并由此而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使之处于运动状态,从而更好地表情达意,传达稿件节目的精神实质。对象感正是被播音员用来作为使思想感情处于运动状态的一种手段,一种途径,属于某种联想、想象中的东西。  相似文献   

6.
吕珏 《视听纵横》2005,(5):118-119
在广播电视的语言传播过程中,播音员或主持人往往由于面前没有受众实体而缺乏与受众的交流,没有播讲愿望和播讲兴趣,即没有对象感。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过:“没有对象,这些话就不可能说得使自己和听的人都相信有说出的实际必要。”能否把握对象感是播音主持成功与否的关键。如何让对象感来得更自然?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广播的新闻是通过声音诉诸人们听觉的,塑造广播新闻播音的图像感似乎有些风马牛不相及,其实不然,科学研究表明,听觉形象是可以转化为视觉形象的。例如,人们听到火车的鸣笛声,凡是见过火车的人就可以在脑海里浮现出火车的图像来,这种听觉变视觉的浮现,关键是听觉对象要富有情感上的动人色彩,对人的记忆刺激性强,塑造广播新闻播音的图像感是改变广播宣传瞬间退逝弱势,增强广播宣传效果,中深受众记忆,提高广播与其他媒体竞争受众份额的有效途径。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增强广播新闻播音的图像感呢?  相似文献   

8.
孙凯 《新闻爱好者》2008,(8):107-107
言语交流传播既强调张口说,更强调侧耳听,所谓“闭目吟诵者有,掩耳朗读者无,就是这个道理”。如何让人更好地听必然牵扯到对象的信息接收问题,而播音创作中的对象是虚拟的,有其特殊性,因此对播音创作中对象感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播音学著作中对播音创作中的对象、对象感问题已经有了很多论述。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笔者觉得关于对象感的有些问题仍有进一步研讨的空间。比如说,对象感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在播音活动中,传播对象是如何被建构起来的?“心中有人”中那虚拟的、想象中的“人”又到底是如何展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9.
戴素华 《视听界》2001,(6):53-53
为了增加播音在广播新闻节目中的魅力,增强其可听性,我觉得要在播音语言的“外在美”与“内在美”上多下功夫,就能收到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广播新闻播音是广播的重中之重。由于广播在当今传媒大爆炸的年代是靠声音、快速取胜,所以,广播新闻播音对业务素质要求较高,不但要功底扎实,脑海中还要有图像感,只有这样才能强化广播宣传效果,加深听众记忆,在激烈的传媒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1.
12.
广播电视的语言传播是一种由己达人的创作活动。播音员是语言传播者,广大受众是播音员的传播对象。播音员的传播不同于真正的人际传播,一个人或两个人(轮播时)坐在播音室,面前的机器、话筒就是一切,交流方式比较单一,不能感受到受众的反应,也收不到受众直接反馈的信息,更不知道用怎样的播报方式来适合受众。  相似文献   

13.
李媛 《新闻世界》2010,(3):42-43
播音员的播音是一个再创作过程。因此,在播音过程中,播音员要以稿件为依据,从形象感和逻辑感两方面用心体会,准确地传情达意,提高节目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14.
在播音主持专业中对象感的培养一直是很重要的部分。当今信息技术飞速提高,新媒体产业随之不断发展,节目类型、主持风格等不断创新,因此大在当今的大环境视域下对象感更为重要。在本文中我们将分析新媒体视域下对象感的重要性以及尝试探讨对象感的培养和技巧。  相似文献   

15.
在现阶段,广播新闻播音用多快的语速在播音界还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有人主张快一点好,另一些人觉得慢一点好,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每分钟220字以下这样的慢语速已逐渐被广播界淘汰了。这主要是由于两个原因:一是慢语速适应不了人们对信息量越来越大的需求,它在单位时间里对信息量的削减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比如按每分钟播音200字计算,则在20分钟新闻节目里,这个语速要比每分钟播音250字少播1000字。按每篇稿件200字计算,则少播5篇稿件。二是它不适合生活在快节奏里的现代人的口味。慢语速一般容易给人造成懈怠、…  相似文献   

16.
我是1992年到广播局工作的。回想自己话筒前的十多年,给我感触最深的一点体会就是:要想播好音就要真正做听众的知心朋友。  相似文献   

17.
美国的广播播音研究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末。笔者从《广播播音》(Radio Announcing,1946)、《训练地方广播播音员》(raining the Local Announcer,1950)和《怎样为广播和电视播音》(Howto Announce for Radio and Television,1956)等三本美国早期的播音学著作入手,尝试分析美国早期播音研究的特点: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理论探讨综合性较强,技巧和修养品质并重等。  相似文献   

18.
播音学界曾把新闻、通讯、评论的播音当作播音员的三大看家本领,谁能掌握好这三大本领,谁就理所当然称得上最优秀的播音员。新闻播音从录播要求少停机到直播要求少出错,语言的流畅只是表层的感受。究其实质,新闻事实的真,传播速度的快和播音表达的美,才是它的内动力。播音美不仅指声音形式,更含有思想感情。新闻播音亦然。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时代发展,要想更好地满足听众需求,获得听众的喜爱与认可,广播播音节目就需要结合时代趋势做出调整.广播播音主持人要对听众视角下提升广播播音主持的技巧进行探索与研究,在听取听众意见的基础上,选取听众感兴趣的因素,及时地调整广播播音方法、技巧,从而有效提升广播播音主持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丁宏 《中国广播》2008,(12):60-62
当下,广播新闻节目的呈现形态也是多种多样,听众对大多数新闻节目的播音主持抱有接纳或宽容的态度。但是,对龙头性广播新闻节目的播音主持,上上下下还是有些要求和期望的,从专业看也还是应遵守一些规范。本文所谈,就是针对龙头性广播新闻节目的播音主持。龙头性广播新闻节目指的是:一家电台各新闻节目中占重要位置的新闻节目、以时政为主的综合性新闻节目、时政性新闻节目,亦即主打的新闻节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