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农村脱贫人口返贫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扶贫攻坚走过了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开始是反贫困,现在已经发展到了重点是反返贫的阶段。当前我国还有近3000万急需帮助的农村贫困人口,而且特别在很多欠发达地区,原已解决温饱的相当一部分农村人口近年来返贫率居高不下,返贫正蚕食着我国的扶贫攻坚成果。实现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是建设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本文将对我国农村返贫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给我国农村医疗保险体制的改革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文章第一部分通过对农村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分析,指出农村医疗保险在农村中的重要性;第二部分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提出改善我国农村医疗保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我国政府致力于消除贫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农村贫困仍然存在,返贫困现象还相当严重。由于制度的缺失与缺陷,农村还存在因病返贫、因教返贫、因灾返贫、因育返贫和因失返贫等问题。要缓解直至消除农村贫困和返贫困,就必须进行制度创新,完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4.
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给我国农村医疗保险体制的改革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文章第一部分通过对农村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分析,指出农村医疗保险在农村中的重要性;第二部分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提出改善我国农村医疗保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农村贫困人口反弹与可持续性发展机制的缺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在农村贫困人口大规模减少的同时,却出现了贫困人口不减反增,特别是农村贫困人口返贫率不断提升等一系列新问题,直接延缓了减贫的历史进程。本文拟就农村返贫人口形成的内在机制予以分析,提出弥补反贫困中可持续性发展机制的缺失,制定相应的对策,以解决贫困人口的稳定脱贫问题。  相似文献   

6.
农村贫困的新特点与扶贫战略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扶贫政策经历了两个主要阶段,“输血式”扶贫阶段和“造血式”扶贫阶段,扶贫政策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当前我国农村贫困有了新的特点:即相对贫困越来越严重,农民脱贫致富的难度增大,返贫率高,疾病和教育是农村致贫的两个主要原因,农村贫困的代际传递性增强等。农村扶贫政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该有所调整,要加快农村脱贫致富的进程,必须促进乡经济社会结构协调发展,改善农村脱贫致富的基础条件;同时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切断农村贫困的代际传递链;为农民进城务工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7.
杨红英  林苑 《铜仁学院学报》2009,11(4):66-68,76
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省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有了很大改进,但与经济快速发展相比,卫生事业特别是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更加落后。贵州农村卫生问题比较突出,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已经成为农村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贵州农村医疗卫生事业落后,不能完全满足农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也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本文分析了贵州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前,结核病仍是我国主要传染病之一,其发病数占首位。据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调查,我国有1/3的人口感染了结核菌,结核病仍是我国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疾病之一。而耐药性结核病有可能成为一种不治之症。我们采用抗结核药并用兔脑注射液,辅助治疗复治肺结核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预防返贫效率事关我国决胜脱贫攻坚的质量,但是目前缺乏定量研究.本文在系统梳理预防返贫内涵及影响因素基础上,界定了预防返贫效率,并借鉴扶贫效率测度思路及方法,采用指标测度法、层次分析法、标准离差法等尝试创立由预防返贫政策、预防返贫服务、预防返贫成效等三个因素及所含的18个具体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以592个国定贫困县为样本,根据其官方网站公布的信息及数据,测度2019年我国贫困县政府预防返贫效率.根据测度结果排名全国前100的贫困县的分布及表现,揭示我国预防返贫效率的三个典型特征:一是我国预防返贫效率总体较高,但六大地区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二是预防返贫效率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存在正相关性;三是预防返贫效率的三个测度因素预防返贫政策、服务和成效之间表现不均衡.文章提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预防返贫效率的三项对策:协调推进6大区域预防返贫工作,进一步缩小区域差异;同步推进预防返贫与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实现贫困县预防返贫政策、服务和成效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在消除农村贫困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已减少到2000年底的3000万,解决温饱问题的目标已基本实现。但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的脱贫效果日益式微,且返贫率居高不下,贫困日益呈现出钢性特征。今天我国要早日消灭贫困并巩固脱贫成果,必须强化对贫困地区人们因自然灾害及家庭成员重病、意外等事件的救济帮助,同时改变制度化了的只重种养的扶贫模式,并通过发展经济、外出打工及改变户籍管理制度、城市建设制度、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等为欠发达地区农村居民创造一个与工业化、现代化一致的社会生活环境,以实现文化、价值等重建,培养起贫困地区人们的反贫困主体精神,在消除物质贫困的同时消除精神贫困,实现真正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扶贫开发工作走过了20多个春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但农村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仍有3000万左右,初步解决温饱的低收入人口有6000万左右,还有一批基本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其温饱的标准相当之低。“消灭贫困”和防止“返贫困”现象的发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的首要任务。中国实现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核心问题是要尽快建立起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离不开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农业现代化,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必须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对甘肃反贫困实践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贫困是一种综合的社会症结,相应地,人类对贫困的治理行为也是一种复杂的社会行动体系。20多年来的反贫困实践已基本改变了甘肃农村普遍贫困的局面,但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状况仍未从根本上得以改变。甘肃的反贫困又面临着新的问题:一是贫困问题的性质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二是返贫问题突出。而原有的反贫困模式,既存在着投入的不足,又存在着制度创新的不足,同时还存在着科学化、市场化水平较低的问题。这一切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重新调整反贫困对策。  相似文献   

13.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设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和国家一直把如何解决好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农村卫生工作是党的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广袤的中国农村一直就存在着农民看病难的问题,许多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目前,中国正在全国建立起一个农民负担得起的高质量的农村医疗服务体系,正在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和卫生队伍建设,推进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  相似文献   

14.
农村孩子要不要上大学,今天成为一个被讨论的焦点问题,是与更为严峻的农村教育问题、"新读书无用论"和"读书返贫论"等社会现实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些问题是整个社会的系统工程,解决问题同样任重而道远,关键在于是造成良性循环还是恶性循环。显然认清问题的实质并举全社会之力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是造成良性循环的积极方式。  相似文献   

15.
“两会”热点·提案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提案提案人:俞正教育是促进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性工程,但目前我国农村许多贫困家庭普遍存在着因为无力负担学费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学费而返贫的情况。据甘肃省农业部门2004年的抽样调查显  相似文献   

16.
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我国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划上句号。然而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因病返贫、因灾返贫等相对贫困现象还将在一定历史吋期存在,啃下这块硬骨头,将成为我们完成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7.
在甘肃会宁同时发生着两件事:大量农村大学生毕业即失业;长期举债供养学生的农村家庭血本无归,“因教返贫”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18.
西部农村家庭的需求压力及其货币化贫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贫困和脆弱性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货币化贫困的概念,认为西部农村家庭的货币需求压力造成了货币化贫困现象。货币化贫困不仅是农村家庭致贫和返贫的根本原因之一,而且对西部农村社会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贵州省武陵山沿河县文化教育滞后,地理环境较差,致贫与返贫问题突出,就业不充分,产业结构调整缓慢等,应进一步探索适应贵州省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贫困农村地区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特点的扶贫模式。  相似文献   

20.
职业教育具有就业脱贫和提志强技的防返贫功能,可以增强脱贫人口的生计资本和可行能力,是稳固脱贫成果的重要方式,在全面脱贫后的精准防返贫中起着关键作用.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防返贫过程中,存在职业教育与产业防返贫融合较低、职业院校专业供给与防返贫需求脱节较重、职业教育防返贫管理与协调长效机制欠缺、职业教育防返贫资源配置效率缺乏等问题.因此,要加强京津冀区域协同力度,实施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防返贫,整合京津冀职业教育防返贫资源,健全职业教育防返贫管理和协调机制,以信息化促进脱贫地区职业教育发展,三地统筹协作促进职业教育防返贫质效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