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平原1988年出版的《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和王德成2005年出版的《被压抑的现代性》都对晚清文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一个是大陆首屈一指的学者,一个是海外著名的学者,两人以不同的学术方法研究晚清文学给批评界带来的巨大震动不言而喻。两人不同的文化背景所导致的研究方法的不同从而引起的各方面的差异令人非常感兴趣。  相似文献   

2.
无论人们怎样为文坛的“萧条”和文人的“边缘地位”兴叹,实际上,中国仍然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专家和学者,每年出版的纯或非纯的学术论著,也绝对是世界最多的。这本该引以自豪,可又扪心自问:如此众多的学术著述究竟有多少可以自立于世界学术之林而毫无愧色呢?不大乐观,总让人觉得它还缺少点真正能使文学成为文学、使学术成为学术的东西。这东西就是科学。中国的文学研究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渴望拥有科学、迫切需  相似文献   

3.
由人民出版社2007年6月出版的《中国女性文学话语流变1898—1949》一书是常彬教授的又一部学术专著。全书在借鉴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方法的基础上,力图进行本土化的实践开拓,从中国女性文学的发生讲起,将中国女性文学兴起、发展、繁盛直至消匿的起伏曲折过程进行了全面的史的梳理与成因探源。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美国出版了三部研究我国古典文学的论文集。它们都是西方汉学家专攻文学的学者们几次学术讨论会的成果汇集。最近发表的一部《中国的文学观点——从孔子到梁启超》出版于1978年,是1970年于维尔京群岛讨论会上的论文汇编,全书共  相似文献   

5.
人民出版社2007年12月出版的常彬教授的《中国女性文学话语流变(1898—1949)》一书,以恢弘大气的学术胸襟和科学严谨的治学方法纳古今中外女性文学理论和作品于笔下,为中国女性文学研究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全书分为五章,一线贯穿"女性:历史境遇的‘空白之页’"、"1920年代:女性话语的多元彰显"、"1930年代:女性话语在合流中的隐显错陈"、"1940年代:不同政治语境下女性话语的分化和  相似文献   

6.
杨吉 《中国图书评论》2006,60(12):70-76
在苏力之前,从文学(广义的,但主要指叙事文学)的角度来研究法律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至少在中国,自1990年代以来,法学界就已经有不少学者以不同的学术进路和言说方式触及到了法律与文学的交叉地带。冯象就是其中之一。凭借着从年轻时就萌生的文学爱好及横跨法学、文学两个专业的学术训练背景,他的每一篇作品都同时展示了深厚的法律理论和文学理论功力,其敏锐的艺术感受力、娴熟的叙述技巧在《木腿正义》(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从人文学者的角度出发,探讨人文学者如何看待数字人文,他们又如何被数字人文的浪潮所影响。通过对人文学者数字学术认知与数字学术需求的考察,为数字人文服务和系统设计奠定基础。[方法/过程]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文学、历史、哲学和艺术4个领域展开比较研究,并以访谈素材进行饱和度检验,构建起"认知-预判-担忧-需求与应对"的质性主线。[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不同领域人文学者对数字学术的认知并不完全相同,但对其影响的预判也存在共性之处,他们普遍认同数字化对人文的研究素材、研究方法、知识传播和研究问题都会产生一定影响;面对数字化浪潮,人文学者的担忧主要包括对数字学术研究深度的担忧、对学科主体地位的担忧和对技术环境下学术伦理问题的担忧;最后,人文学者在自身能力提升、数据、技术、科研评价体系方面存在许多需求,其中对"基础设施"和"数字项目"的需求最为迫切。  相似文献   

8.
开拓与厚实     
开拓与厚实,对一份杂志来说往往很难兼顾,但《南方文坛》处理得较好,今年第二期尤其突出。『本期焦点』推出女性文学的理论专题,刊发了刘思谦、崔卫平的文章及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评述,分别对女性文学在我国发生发展的特殊性及女性主义批评的立场作了概括性反思性的思考。此外《忧患:百年中国文学  相似文献   

9.
首届“海峡两岸敦煌文学研讨会”于1996年9月4日至6日在四川联合大学(四川大学)召开。这是海峡两岸学者第一次以敦煌语言文学研究为主题的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大陆学者有30余人,台湾学者9人,澳门学者1人。会议由四川联合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项楚教授主持。与会学者就敦煌语言文学和文献的研究校理,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提出了许多新颖而独到的见解,充分显示了海峡两岸学者敦煌语言文学研究的实力和水平。敦煌文学的研究始终是我国敦煌学研究中成绩最为显著的一个方面。张锡厚提交的论文,从敦煌变文的整…  相似文献   

10.
四、西方学者对唐诗的研究本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美国成为西方世界唐诗研究的中心,正如密执安大学李珍华教授所讲:“图书的丰富,师长深邃的学问和他们对后进的奖掖,学术风气的开放,是造成目前美国唐诗研究高潮的先决条件。”目前作为领衔的、有深邃造诣的研究者是美国中国文学研究的第二代学者,他们继承前辈  相似文献   

11.
女性期刊是指以女性为主要阅读对象的期刊。女性期刊有几种不同的分类,区别在于是否把少女杂志列入女性期刊之中。国外少女杂志(teenage girl magazine)和女性期刊(women magazine)有不同的归类,不过针对国内的具体情况以及日本和美国的大部分学者都把少女杂志归入女性期刊来研究,本文的女性期刊也遵循这一学术惯例。  相似文献   

12.
“重绘中国文学地图”是近年来由著名学者、文学史专家杨义先生提出的一个重要的学术命题,这一命题的提出是继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重写文学史”讨论之后,又一次意义重大的文学研究和文学史书写的反思和探索,也是中国文学研究界对“中华文化共同体”形成过程的重新梳理和认知,以及有着强烈责任感的文学研究者面对世纪之初“全球化”潮流的沉着、睿  相似文献   

13.
陈瑜 《图书馆界》2013,(1):15-17,32
魏晋南北朝是文学与学术分离之际,“文章志”是这一时期之特有产物.虽然诸家“文章志”因年代既久,其书尽亡,然自清代章学诚始,学者在研究中古文学及目录学时,多所涉及,反映了其独有的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的中国文学理论界和比较文学界,钱中文先生的学术地位是不容忽视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学术影响将越来越在国内外学术界显示出来.2008年适逢改革开放30周年,不少从事文学理论研究的学者纷纷撰文就这30年来以及再往前推近百年来中国文学理论所走过的道路作一个回顾和反思.  相似文献   

15.
刘修业是我国著名的女性图书馆学者,民国时期即已崭露头角。她的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海外访求古书。她先后在法、英、美等国的各大图书馆访求中国古代戏曲小说,成效卓著。二是编制论文索引。她以一己之力,分别编撰了《文学论文索引续编》等四部索引著作,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三是从事论文写作。她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有《读〈西厢记〉后》等数篇。刘修业是杰出的女性图书馆馆员,促进了民国时期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前学界对宋代书院与文学关系的研究尚有不足。基于书院的学术性质和宋学发展的特点,关注学术与文学的互动关系,是书院研究的一个独特视角。这也和当前思想史和文学思想史研究的趋势相符合。  相似文献   

17.
高媛 《大观周刊》2011,(25):46-47
李欧梵是一位海外华人学者,他以独特的学术方法去观照中国现代文学,不拘一格地采用了史传叙述。文化阐述,文本解读的方法,把现代性问题贯穿始终,也体现出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他处在边缘地位,能够以更为广阔的的角度去看待这些文学现象,从多元的角度把握文学的根本问题,具有很大价值的。为现代文学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学术谱系以知识传承的方式助推科学发展。研究知识传承特征,探索学术谱系传承模式及其学术产出影响效能,为探索人才成长规律及人才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基于LDA主题模型,以遗传学领域谈家桢为核心的学术谱系成员发表的期刊文献为研究对象,对该谱系成员的研究主题进行抽取,借鉴生物学"遗传"与"变异"的概念,根据主题相似度将谱系成员划分为"遗传学者"变异学者"和"非遗传非变异学者",并对三种学者的学术绩效进行分析。[结果/结论]分析结果表明,谈家桢学术谱系内"遗传学者"和"变异学者"的学术绩效相对较高;"非遗传非变异学者"的数量占比最多,但学术绩效相对较低;"遗传学者"与"变异学者"在不同主题下的分布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中国女性文学话语流变1898-1949 常彬著,人民出版社,2007 由人民出版社2007年6月出版的《中国女性文学话语流变1898-1949》一书是常彬教授的又一部学术专著.全书在借鉴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方法的基础上,力图进行本土化的实践开拓,从中国女性文学的发生讲起,将中国女性文学兴起、发展、繁盛直至消匿的起伏曲折过程进行了全面的史的梳理与成因探源.不仅以充分详实的史料为根基,更将对女作家群的整体分析与女作家创作的个体分析相结合,由点到线再到面地勾勒出从维新运动、辛亥革命到新中国成立之前的50年历史跨度语境中,中国女性文学所经历的艰难的抗争历程.  相似文献   

20.
大约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文学”这个词就与时髦沾不上边了,其边缘化态势日趋明显。前几年美国学者J·希利斯·米勒在北京的几次学术演讲,抛出了耸人听闻的“文学终结”论。在纯文学读物境遇凄凉的当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