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0年新春伊始,贺岁京剧连台本戏《宰相刘罗锅》在首都长安大戏院隆重首演,此后频频“叫座”长安,“好声”如潮,似一股强劲的“贺岁”风一扫沉闷的首都舞台。  相似文献   

2.
时逢菊黄蟹肥、桂子飘香的金秋季节,北京京剧界迎来了海峡对岸的同行们—— 台湾国光剧团首度莅临北京献艺。这次公演是由中华文化联谊会主办,与中国京剧院、北京京剧院联袂出演于长安大戏院,于去年9月15日至17日连演三场,受到北京行内外观众的热烈欢迎和交口赞许。国光剧团是台湾地区实力最强的著名专业京剧艺术演出团体,它在原有的陆光、海光、大鹏京剧队的基础上,通过严格甄选组成于1995年7月。该团在艺术创作中适度熔铸现代意识,灵活运用剧场观念,做到能够多元化开发传统戏曲的舞台风貌。为求新求变,除搬演传统剧目外,并不断…  相似文献   

3.
黄河剧场     
黄河剧场建于1954年,是甘肃省政治、文化、娱乐、演出等活动的重点场所,也是甘肃省进行对外文化艺术交流和接待高规格中外艺术表演团体的主剧场,并且是承担甘肃省重大会议、节庆纪念、外事接待重要活动的主会场。剧场外观设计新颖、大方,造型气魄壮观、朴实典雅,集浓郁的‘撤煌文化艺术”和现代建筑风格于一体,内部功能多、设施全、环境舒适。剧场内有独立的双回路变电所和中央空调系统,观众池分前后两区共1000个高靠背软沙发座椅,并相应地配有180平方米的贵宾室,400平方米的停车场。舞台台口高8米,宽12米,前后深度19.2米,舞台…  相似文献   

4.
吕超 《世界文化》2009,(9):49-50
17至18世纪初,欧洲剧场里的“中国戏”流行不衰。其实这些戏的作者们对中国并无什么真切的认识,只不过是取来一个所谓中国角色或题材,借以演绎欧洲人的英雄美人故事。舞台上的所谓中国人往往拖着长长的辫子,戴着尖得像宝塔的小帽,以此取悦当时观众对异国情调的期盼。直到元杂剧《赵氏孤儿》法译本(1735年)刊行后,欧洲戏剧舞台才真正开始体现中国戏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赵珩 《世界文化》2012,(7):33-35
民国时期至1949年以后的剧场 民国以后的剧院,发生了突出的变化。1914年以后建了大批比较新式的戏院,相对旧式茶园,设备条件有了改观。最初建成的设备最好的剧场叫做第一舞台,现在知道第一舞台的人已经很少了。第一舞台在珠市口大街路北,它筹建于1912年,由杨小楼和另外两位社会闻人共同出资创建,于1914年正式开业。第一舞台以着火著名,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从它建造好的第一天演《钟馗嫁妹》的时候就着了火,但火势不大,当时有各种说法,  相似文献   

6.
在英国西南海岸有一个叫波斯科诺(Porthcurno)的小镇.虽然它地处偏远的天涯海角,可却每天吸引着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因为这里有一个英国乃至世界稀有的悬崖剧场.即米奈克剧场(The MinackTheatre)。米奈克在康沃尔(英郡)方言里意为岩石,由于剧场三面临海且建造在崖石和峭壁上因此得名米奈克剧场。 米奈克剧场是一个半圆形的露天剧场.由于它形状颇似希腊古剧场而被人们称为20世纪的“古典”剧场。该剧场的舞台为一块 100平米左右用花岗石铺就的平地和一块10平米大小突出的圆台,舞台的背景…  相似文献   

7.
旅游资源,不仅指自然旅游资源,而且也包括人旅游资源,这已成为当今旅游业人士的共识。正如国际旅游组织前总裁奥瑟‘豪洛特所指出的:“我们的旅游业,就如同我们在舞台演戏一样,戏中有古代的明星,也有现代的明星;有古化,也有现代  相似文献   

8.
赵珩 《世界文化》2012,(5):39-41
剧院的建设和舞台的演出,是国家文化建设与繁荣的重要标志之一。国家大剧院正式落成后,北京市民争先恐后前往观看,演出盛况空前,当此之际,不禁使我们想到旧日的剧场和舞台。历史上作为都城的北京,剧场和舞台曾经历过怎样的沿革与变迁?这个问题也许会引起大家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乡镇演出市场主要是影剧合一的影剧院(大会堂)的模式,经营电影(录像)放映和歌舞、戏剧的演出。近几年来,乡镇演出市的经济效益日趋衰落,由此原因,演出场所逐渐减少。为我区的原有12个剧场已锐减到6个,个别剧场由于票房极差而处于摇摇欲坠中。如最近一个辽宁的文化团体来我区一剧场演出,观众的人数几乎与演员相等,  相似文献   

10.
清代的戏出年画王树村中国的戏曲艺术即以作为一种艺术品类,具备歌舞表演于舞台者来说,也有千余年历史了。但以往的戏曲演出,多在都城首府,或城镇庙会上,广大乡村、山区的平民百姓则很难有经常看戏的时间和经济能力。而民间美术里的戏出年画,却能使平民百姓一饱眼福...  相似文献   

11.
唐长安立都之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长安立都之缘陈峰金城俗话说,“长安自古帝王都”。唐朝以前的历史上,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莽、西晋、前赵、前秦、后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十二个王朝在此立都,长达千余年之久。长安久为“帝王之宅”。长安立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因素,这是李唐王朝继续立都长安...  相似文献   

12.
几位成人肩上各站一位活泼可爱的5、6岁的小演员,他们伴随着打击乐、弦乐,在悠扬的曲调声中,小孩边唱边舞,而脚下大人则伴随着他们的手和头部动作变换台位,或跨步、或跪步、或小跳步,上下如一,配合得十分默契。这就是沙县肩膀戏。沙县肩膀戏起源于清宣统年间,是全国独家的民间艺术,向来以演技奇特、唱腔灵活、戏路宽广、场地不拘,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拿手剧目有:(花子过关》、《补锅》、《小放牛》和《辕门斩子》、《打鱼杀家》等。沙县肩膀戏可以在室内舞台上演出,更多的是在露天走街串巷表演。福建省沙县肩膀戏  相似文献   

13.
秦一树 《滇中文化》2005,(4):52-55,12
南戏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如《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和《琵琶记》等被称为南戏五大传奇。这些戏大多根据民间传说改编成舞台戏.它们的内容以爱情、婚姻、家庭为主.反映了当时的家庭、婚姻伦理观。现简单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14.
仇红 《世界文化》2012,(9):52-54
2012年,中国文化年"丝路之源,魅力中国"在土耳其拉开帷幕,其中非常值得一提的是中央歌剧院的艺术家们将首次登上安塔利亚国际阿斯潘多斯歌剧芭蕾艺术节的舞台,在充满历史感的古罗马剧场演绎中国的歌剧经典。在古希腊、古罗马留下的众多圆形剧场遗迹中,阿斯潘多斯剧场(Aspendos)是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虽历经两千年的历史沧桑,不仅仍巍然屹立,而且每年还组织承办各种音乐会、芭蕾舞、歌剧表演。古希腊、古罗马剧场的历史悠久,  相似文献   

15.
长征剧院     
长征剧院于1994年6月建成投入使用,剧场建筑造型独特(圆型),在兰州属独一无二,配置以优质的设施、设备,优良的服务。在第四届中国艺术节期间成功地接待了香港芭蕾舞团、陶蕾舞团,深圳交响乐团,日本音乐会等高雅艺术剧目的演出和电影放映,剧院建筑面积2694平方米,软座席总数750个。前厅100平方米。舞台吊杆15道。灯控设备是120路总控台(SK3-120)。60路可控硅柜2台(KTG-IM60)。舞台深度16米,台口高度8米,台口宽度14米,舞台空间总高18米,上场门副台面积20平方米,下场门副台面积30平方米,乐池30平方米,化妆室3个,共4…  相似文献   

16.
苏州城东一条僻静的小巷里,一座古典风格浓郁的剧场向各方参观者展示其奇妙的建筑艺术。这就是苏州市戏曲博物馆。在剧场里,戏台是最为精美的建筑。戏台是三面伸出型的,观众能多方位欣赏演员的美妙表演,其一招一式尽收眼底。戏台上虽无扩音设备,却能使演员的本色音质清晰地传递到这个1000多平方米剧场的每一部位。剧场是露天的。入晚,戏台灯光淡雅而柔和,丝丝缕缕地穿过戏台上部接雕的隙缝,撒散在剧场内,将戏台的飞檐翘角隐隐约约地映衬在夜幕中。间或有春风拂面而来,夹带着轻微的树叶沙沙声,平添了几分暖滋滋、清润润的春意。此…  相似文献   

17.
2016年,时值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和最伟大的文学家。莎剧对中国一百多年来的影响是巨大的。莎剧与《哈姆莱特》不仅被搬上剧场舞台,随着时代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其以多种形式在全世界不断得到传播、改编并产生新的巨大影响。正是中国对西方经典话剧"中国化"的尝试,才开创了中国现代以来的一个艺术门类。  相似文献   

18.
《中国神话》──一个溶合音乐、舞蹈、书法和绘画的多维艺术作品六月十四日起一连三天在美国旧金山艺术中心剧场作世界首演,引起美国传媒的极大反响。此一宏大制作是由作曲家陈伯的音乐、蔡福丽编舞、梁蓝波绘画背景、美国电脑投射师亚肯门制作的一流作品,由美国妇女爱乐交响乐团、铁蒂克利尔男声合唱团和蔡福丽舞蹈团共同演出,并特邀刘维珊、陈洁冰、阎小芬和赵扬琴演奏中国民乐。座落于现代艺术博物馆雕塑公园旁的新建剧院座无虚席,观众被带到~个神秘、遥远的东方……序幕。黑暗中舞台背景和两侧首先出现不断变幻的暗红基调的大笔彩…  相似文献   

19.
《上海文化年鉴》2012,(1):206-207
在举办为期14天的试运行项目“夏季音乐节”后,历时6年精心重建的上海文化广场于9月23日正式开幕。新落成的上海文化广场位于永嘉路36号,是国内首家以演出音乐剧为主的专业剧场。改造后剧场内观众席有1949个座位,专为音乐剧演出而设计的变幻舞台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的,还具有制冰、喷水、  相似文献   

20.
《滇中文化》2007,(4):54
中国的戏曲界曾有“十戏九有马”之说,过去传统戏里写马的戏很多,如:《秦琼卖马》、《孟良盗马》、《红鬃烈马》、《收白龙》、《泥马渡康王》、《贩马记》、《盗御马》、《马踏青苗》、《火焰驹》……在元明戏曲舞台上,并不像现在以鞭代马。那时候是“跑竹马”。就是用竹条编成马的骨架子,外面糊上纸或布,然后用颜色描画成马的形状。马形为前后两截,系在演员腰上,好似骑马的形状,通过演员不同的舞蹈动作表现出骑马前行或奔驰跃进的形态,和今天民间“跑驴”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