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7月份改版以来,“能力培养”版块在“作文教学”和“基础训练”两个栏目推出了不少力作。近期,我们将在“口语交际”和“复习与考试”两个栏目推出系列文章,敬请您关注、登临,也许在这园地中您会摘到一枝如意的玫瑰。本期向您推介《迈出诗人的脚步》和《再议作文教学中的“减负”》两篇有关作文教学的文章,作者以课程标准的先进理念为指导,深入探讨作文教学的内在规律,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双向互动的教学方式,实践性强,或许会给您的作文教学带来一点新气象。作为本版的“版主”,期望得到您的鼎力支持,与您共同浇灌这小小园地。近期我们特别欢迎有关语文双册教材的作文教学、基础训练、口语交际等方面成功的教改实践案例,尤其是新入选课文的教学:可以是朗读、背诵或口语交际的指导,也可以是某个教学闪光的片断,只要理念先进,实用性强。稿件字数在2000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2.
“综合平台”版块包括“教海拾贝”、“获奖论文选登”、“教育资讯”、“求解与回音”等栏目。本期向您推介三篇获奖论文,分别是赵立红的《〈夜莺的歌声〉复述教学设计》、王根元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与思考》、邓立华的《〈太阳〉创新教学谈》。这三篇文章都是本编辑部今年举办的“第二届‘面向新世纪’全国小学教学教管”论文大赛获奖论文中的精品。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先进的教学理念,观点新颖,分析独到,实用性强。本版块将在以后陆续刊出获奖论文精品以飨读者。本“版主”希望您一如继往关注我们,继续赐稿,特别是“教海拾贝”栏目,只要体现您教育教学智慧光芒的见解独到、短小精悍的文章我们都欢迎。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语】作文教学和基础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注重“以人为本”的原则,倡导新的教学理念,明确要求我们的作文教学不是要把学生个个都培养成语言学家或文学家,而是要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使他们乐于敢于“标新立异”,甚至是“异想天开”。教师不能对学生求全责备,应该鼓励学生勇于突破陈规,摆脱原有知识范围和思维定势的禁锢,满足学生求知、参与、交流、成功、自尊的需要,从而产生富于创造性的新发现、新设想。我们香港特区的小学作文教学改革进行得较早,他们的做法与新课标的理念是否有共同之处,您不妨读读我们精心安排的这两篇文章吧,相信您一定会得到许多启示。在作文教学和基础训练中,如果您也有成功运用新课标理念进行教学的案例实录、教学设计、教学体会或系列教改实验,请您不吝赐稿。  相似文献   

4.
徐笑颐 《湖南教育》2004,(18):35-36
“教”而不“思”则罔,“思”而不“教”则殆。又是新学期。面对旧貌换新颜的语文实验教材,您的心情是兴奋,还是茫然?在多种版本的新教材中,我们选择人教版系列教材,分册作出相应的教学策划,以期为您全期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赵宪宇给闵文的信闵文先生:您好近一个时期,我拜读了您的“下水”作文教学专著,也看到了您发表的几篇有关文章,并在去年还听了您的一节语文课和“下水”作文教学的专题讲座。您在“下水”作文的实践和研究方面已经卓有成效,确实可以称得上专家了。今天去信,主要是就“下水”作文的几个问题向您讨教,请不要推辞。“下水”作文,当然是指老师躬亲实践,和学生一起写文章。但教师作文也一定要使自己回到中学时代吗作为成年人的教师把自己的思维、情感、心态全盘移植到青少年时代,似乎是有些别扭,况且老师的过去和学生的现在肯定有许多…  相似文献   

6.
“寒假备课专辑”又与大家见面了。本专栏多年来受到广大读者、作者的支持与帮助,在此我们表示诚挚的谢意。教有方法,但无定法。本栏旨在为老师们的教学提供一个交流、学习、借鉴的平台,能为您的教学提供一些实实在在的帮助。本期刊登的这一组稿件,有结合“课标”的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有新编课文的教学设计与简析,还有老课新教的对比教学案例,供大家在寒假备课时参考。大家对这个栏目有什么好的想法、建议,请来函告诉我们,同时请把您在教学实践中富有创意的教学形式、方法和备课资料(单册教材)撰文寄给本刊编辑部,我们将择优在今年第七、八期(合刊)的“暑假备课专辑”中刊发。  相似文献   

7.
冬去春来,伴随着春风,伴随着祝福,《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6年第1-2期送到了您的案头。也许您沐浴着春风沉醉于春节的喜庆之中,也许您潜心于“一年之计在于春”筹划着怎样提升教师的专任能力,也许您伏案深思新的教学案例或教学设计,也许您思考着如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管您是何等幸福,何种喜悦,何种状态,我都想对您说一声:祝您在新的一年里天天都有好心情,健康平安,万事如意!  相似文献   

8.
陈岚(以下简称“陈”):张老师,您好!您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及研究已经40余年了,尤其是对小学作文教学很有建树。您能谈谈对小学作文教学现状的看法吗?  相似文献   

9.
书信往来     
《辅导员》2010,(10):7-7
陈培凤:宁老师您好!您的文章,闪光之处很多,“三流的教学目标、一流的贯彻执行比一流的教学目标、三流的贯彻执行强得多”,这种说法很有意思:现在我们抛开文章来畅谈教育教学,我想借此机会向您请教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情景口语教学”的关键是在引导聋生开口“说”出生活中比较自您的口语,而不是教师训练出来的“背”出来的语言,许多聋生由于训练方法不当,聋生说话要么“鹞鹉学舌”有口无心,要么“死记硬背”硬套句式。  相似文献   

11.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真想出去看看,可……”许多教师渴望过、抱怨过、也无奈过。没关系,现在我们为您打开了一扇窗,本刊“百‘法’齐放”栏目将陆续刊登一批全国知名的教学法,您可以透过这扇窗口,眺望到外面精彩纷呈的教学世界。  同一片天空,再也不是单调的颜色。请您把您最想知道的、最需要了解的教学法告诉我们,我们将呈现给您最美的风景。欢迎来信点登。尝试教学理论的实质是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成功。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是先由教师讲解,把什么都讲清楚了,学生再做练习。而是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旧知…  相似文献   

12.
课堂中学生没有朝教师课前的预想发展,却出现了“意外”,您是会“紧急扑火”,使课堂迅速恢复到原有教学设计的进程,还是“任其蔓延”,让课堂彻底实现“随波逐流”?欧阳老师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没有简单地“一刀切”,而是辩证分析“意外”所折射的教育价值,有效利用这些课堂生成,在大科学观的引领下促进学生探究的深入。或许在您的课堂中也曾出现类似的情形,大家不妨细细比较。  相似文献   

13.
侯器 《教学与管理》2000,(11):54-56
提到魏书生“教书” ,就不能不提到他的“育人”。有许多老师曾问魏书生 :“看您教语文多轻松啊 !您是靠什么方法 ,使各类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学习的 ?”魏书生的回答出人意料 ,只有两个字 :“育人”。是啊 ,我们都感觉魏书生语文教学轻松、省时、高效 ,然究其诀窍 ,魏书生却只用了两个字作了概括 ,还说是“育人” ,这不能不使我们感到疑惑。然而在我们认真分析了魏书生一系列语文教学活动后 ,我们又不能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 ,那就是 :魏书生的语文教学的确与他成功的思想教育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在他的语文教学里 ,“教书”和“育人”已经水乳交…  相似文献   

14.
时常有青年教师问我:学生都喜欢听您的物理课,您一定有什么“秘密武器”吧!每当听到这样的话,我总是淡淡一笑地说,没有什么秘密,只不过我在教学中好走两条“老路”罢了。  相似文献   

15.
卢:您讲座的第三个话题是“新历史教育观对历史教学的指导”,我的理解是,前面谈的理论落脚点就是“教学指导”,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16.
彭再新 《现代语文》2008,(2):111-112
《烛之武退秦师》中有言“敢以烦执事”,对此解释有多种。一、人教2004版注释为:“冒昧地用这种方式麻烦您。这是客气的说法。执事,对对方的敬称。”二、《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0年第11期《〈烛之武退秦师〉中这个“敢”字怎么译?》认为当译为“哪敢用这个麻烦您(亲自动手)呢?”三、《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对此句的注释就是:“从文面看,‘执事’是指秦伯手下办事的官吏,实际是秦伯本人。此连上句言:‘郑亡国而对秦有益,那就麻烦您用兵也无所谓’。”四、中语室编著的教师教学用书中的翻译是“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什么好处,那就烦劳您手下的人了。”五、北师大训诂学串讲资料认为“全句的意思是:如果灭亡郑国对您秦国有好处,那我岂敢半夜三更跑来麻烦您?”这里给秦伯添麻烦的不是“亡郑这件事”,而是人家好好地正要“亡郑”,  相似文献   

17.
您了解您教学设计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吗?您有反思过您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吗? 您会备课了吗?您能从学生主体出发,实施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吗? 当您拿到一个课题准备备课时,您首先应该做些什么?您应如何思考,按照怎么样的路径来实施科学高效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jqx与ü相拼”这一课时,我刚板书完“字母jqx与ü相拼”,班里的“亮嗓子”丁政站起来说道:“老师,您右边的写错了。j与i相拼组成ji,j与ü相拼却组成了ju。”  相似文献   

19.
读着您描述的教学情景,我不禁哑然失笑。因为那是我曾经历过的,相信也是许多同行都经历过的教学寻常现象。您“穷追不舍”究其原因的劲道,令我在尊重的同时,认真地审视个中缘由。  相似文献   

20.
周玉明 《辅导员》2009,(7):58-59
毋庸讳言,“一个校长就是一所学校”,这句话就说明了校长对学校的决定作用……而苏霍姆林斯基却说:“不懂教学的人没有资格当校长,不抓教学的人不是名符其实的校长,对学校没有独到见解的人,不能成为名校长。”作为“师者之师”的校长,您以何立于教学一线而不败?欢迎来到本期的“校长论坛”,希望在这里能找到您所需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