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时政新闻部门一直是报社的重要采访部门,一张报纸的重要新闻也多出自时政新闻部,因此,多数报社对时政新闻记者的要求都比较高。如何做一名优秀的时政新闻记者,如何能写出好的时政新闻,笔者就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了时政新闻记者应该具备的四个"基本点",拿来与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读后能有些许收获。耐心多一点时政新闻记者写的最多的就是会议新闻,会议新闻大同小异,多数都是有材料提供、有重要领导参加。跑时政新闻时间长了,记者也都找到了自己工作的"窍  相似文献   

2.
《记者摇篮》2003,(7):38-38
小马时政快车《小马时政快车》只有一个作者,他就是大连晚报首席记者马野新,人们都昵称他为“小马”。“小马”是匹永不停蹄的“马”,堪称“快马良驹”。——为一位时政记者开辟的专栏2000年1月24日,《大连晚报》推出了《小马时政快车》专栏,这是大连市新闻界第一个为时政记者开辟的专栏。时政报道以全市党政的重要会议为报道主要内容,很难写得生动形象又准确到位。并且,时政报道以消息居多,需要有最简洁的语言进行报道。马  相似文献   

3.
普嘉 《青年记者》2017,(4):56-57
一年前,我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某省级机关工作,在新单位的工作职责之一是负责联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原本在报社工作,我常常与跑口单位的宣传干部打交道,现在角色转换后,相当于在时政新闻报道协作关系中,从乙方到了甲方.一年来,邀请记者参与宣传报道十多次,对记者的采访写作“套路”早已见怪不怪,现在一吐为快.  相似文献   

4.
我刚刚分配到报社,就跟着老师们跑时政新闻。老师们都说时政新闻是反映政治活动的新闻,因其特殊性和影响力,历来受到各界的关注,成为主流媒体的重要内容。经过一段时问的实践,我觉得时政新闻就因为它的特殊性很难做出新意和展现出亮点,说到创新就更不容易了。《新闻与写作》上经常刊登一些专家和有经验的编辑记者的文章和经验之谈。希望我的这个难题也能请他们谈谈。  相似文献   

5.
每当我向同行解释“时政新闻报道”在中央电视台的重要性时,总有人会开玩笑地说:“原来你们是白宫记者”。作为一名专门从事时政新闻报道的电视记者,我深刻地体会到,时政记者是一个国家命运与个人经历高度契合的职业,既有荣誉,又有历练,更有责任。一条新闻,特别是电视时政新闻,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国家形象片。回顾六年来的工作经历,更让我深深感到,只有重塑时政新闻的创新体系,才能让时政新闻报道变得更接地气,更具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6.
感悟敬业     
2006年3月,我拿到最想要的那个offer——《解放日报》人事部与我签了合约。8月1日,我结束了长达19年的学生生活,开始了第一年的记者工作。在这一年中,我经历了好几次转折,从学生到社会人,从特稿记者到民生记者,从"高屋建瓴"到"一地鸡毛"。每一次报社都给了我许多支持和鼓励,也给了我许多机会。然而,最初三个月机动部的工作生涯,则是在我新闻生涯中最关键的三个月。在这三个月中,机动部记者的采访精神,让我受益终身。  相似文献   

7.
杨晓波 《新闻传播》2009,(9):126-126
要想当好一家报社的体育记者,能写出一手文采飞扬的文章是必不可少的.不然你肯定进不了体育院校的新闻专业.肯定进不了你心仪已久的报社。而从事了体育记者这个行当的话.那么你所具有的体育专业的知识积累程度将决定你会在这一行里有多大的作为。  相似文献   

8.
“各位同仁你们好,为体现以人为本理念,本报二版拟定本周至年底开办《解难送暖到边关》专栏。稿件为现场见闻、一事一报,1200字左右,配照片,请各位抓紧采写。”去年11月3日,军报军事部后勤组组长刘明学给我发的一则短信,使我这个到报社工作刚刚半年的新记者很是激动,我感到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在接下来的近3个月时间里,我采写的一批稿件,经过编辑部同志的指导和精心打磨,先后有8篇见报,其中有4篇刊发在二版头条位置,有2篇被报社评为好稿。  相似文献   

9.
最近,我向肇庆西江日报社投了一份"应聘采编人员"的简历,报社通知我去考试并说明:考试期间,报社为考生提供酒店住宿及酒店就餐。这让我心里一热,因为之前多次到报刊社的应聘经历已挫伤了我的"新闻心"。一次我千里迢迢到北京某报社应聘,负责人告诉我要交1000元的押金办"新闻工作者"证,我交钱办证后,跑了两个月的软文广告业务,业绩为零,颗粒无收,吃住还要自己掏钱,于是,我打了退堂鼓,而押金却要不回来。又比如,一次我到一家杂志社应聘记者,所谓的记者工作  相似文献   

10.
2003年7月23日,某报上刊登一篇文章,介绍一家报社的一位专栏主编在清华大学向学生们介绍他从事新闻工作的“理念”和“诀窍”。当学生问“怎样才能做一个好记者”时,这位主编说:“没事跑图书馆的人,对不起,你别当记者。”当学生再问“你受过新闻教育吗?你的新闻素质是怎样培育的”时,这位主编回答说:“我没有受过任何新闻教育,甚至没有受过大学教育。刚刚扫盲而已……新闻是做出来的,不是学出来的。”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这位主编成功的“理念”和“诀窍”是当记者用不着到图书馆去看书,用不着受任何新闻教育,用不着学习,刚刚扫盲的人就可…  相似文献   

11.
刘保全 《今传媒》2003,(6):31-32
某报刊登一篇文章,介绍一家报社的一位专栏主编在清华大学向学生们介绍他从事新闻工作的“理念”和“诀窍”。当学生问:“怎样才能做一个好记者”时,这位主编说:“没事跑图书馆的人,对不起,你别当记者。”当学生再问:“你受过新闻教育吗?你的新闻素质是怎样培育的”时,这位主编回答说:“我没有受过任何新闻教育,甚至没有受过大学教育。刚刚扫盲而已……新闻是做出来的,不是学出来。”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这位主编成功的“理念”和“诀窍”是当记者用不着到图书馆去看书,用不着受任何新闻教育,用  相似文献   

12.
专栏与特色     
从今年元月起,我报创办了一张四开四版的增刊《周末》.《周末》第一版辟有"我和南京"专栏,每期均在显著位置刊登一篇回忆性散文.从半年多来的实践看,读者对这一专栏的反应是较好的.有的读者说:'我和南京'专栏颇具地方特色,使人读后得到感情上、精神上的满足."也有的读者来信说,开辟这一专栏"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请允许我以一个故乡人的身份,对你们表示诚挚的感谢和祝贺."目前,这一专栏已在读者中留下较深的印象,越来越受到注目和欢迎."我和南京"专栏是随着《周末》创刊应运而生的.它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怎样办出特色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名记者,尤其作为一名专业记者,必须熟悉自己负责报道的那条战线、那个行业、那个区域的基本情况,了解它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心中有底,才能笔下有文。 我在报社做农业记者工作近十年。实践使我体会到,要当好农业记者,就要熟悉农业,了解农村,心贴农民。 一、当农业记者,不熟悉农业,就找不到报道的着笔点。  相似文献   

14.
蒋建科 《青年记者》2012,(15):13-14
一 26年前,我从地处陕西中部杨凌小镇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毕业,被选调到人民日报编辑部工作.来京报到当天,报社派了一辆小汽车,拉着我的行李从北京站驶往报社,看着宽阔的长安街,越过繁华的建国门立交桥,想到自己即将成为中国第一大报的记者,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然而,随着对报社环境的逐步熟悉,开始时的那种新奇感消退之后,一个问题便经常浮现在脑海里:我一个学农的到报社来干什么?  相似文献   

15.
正地方党报能否有效发挥地域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力,是衡量报社办报能力与政治水平的主要标志。党报拿什么来彰显引导力?一是言论,二是重大时政报道,三是深度报道。将重大时政报道和深度报道融合起来聚力推进,媒体的公众影响力便会获得充分展示,其舆论引领作用就会获得极大的提升与发挥。2014年3月上、中旬,根据贵州省黔东南州委的部署,黔东南日报社策划、组织实施了一次主题为"县市委书记话改革"的系列访谈,由笔者带领报社几位年轻记者,对黔东南州的13位县、市委  相似文献   

16.
随着报业竞争的加剧.每家报社都想方设法吸引读者,改版、变版等招式层出不穷。笔者认为,地市报开设有特色的专栏,不失为一种实用有效的方法。办好它,地市报社手中就多了一件参与市场竞争的利器,提升了自己的竞争力。《梅州日报》从2004年开始,根据形势变化和读者的需要,以人为本,开设了精选全国各地新闻的专栏《神州集粹》。此举深得读者的喜爱.  相似文献   

17.
张晖,1967年11月出生,1990年毕业于广州暨南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被分配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工作,曾先后在国际台国际部任编辑,在时政部任记者,在英国任驻外记者。现任国际台时政部主任,时政报道首席记者。擅长国际新闻报道和时政报道,作品多次获得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广播电视节目优秀对外新闻奖等国家级奖项。  相似文献   

18.
“读新闻传播学书”栏目主持人按语:如果只能选择一位记者作为20世纪的新闻界代表,那我选美国记者和报刊专栏作家沃尔特·李普曼,他连续从事新闻工作56年,写作时政专栏文章1万多篇(结集90多卷),另外还出版专著50余本。由于版权问题,他的论著被翻译成中文的很少,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面对激烈的报业比拼,武汉晚报坚持差异化竞争,鼓励优秀人才冒尖,凸显个性魅力,谋求报纸的可持续发展,全力实施培养人才与培植专栏专版的“双品牌”战略。到目前,已初步探索出一条培养名记者、名专栏专版的新路子,即依靠名记者的影响力把专栏专版做大做强,依靠个性化的专栏专版构筑名记者的发展平台,使名记者与特色专栏专版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武汉晚报通过实施“双品牌”战略,初步实现了办好报纸、扩大影响和培养人才、用好人才的双赢:——通过培植众多的个性小品牌,烘托起报纸的大品牌形象。报社用有个性、有责任感、有能力的记者编…  相似文献   

20.
广播记者要增强时政新闻的可听性就要从报道的指导思想、写作内容和创作手法上下工夫. 一、报道的指导思想要从民生、民意、民情出发.广播听众对时政新闻报道内容的要求往往是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人和事,而一些电台的时政新闻报道多为会议新闻报道,内容停留在程序上、会场上,造成百姓对时政新闻的厌倦和反感.其实,各级党委、政府召开的会议都有与老百姓生活相关的"民生"内容.如果在报道会议新闻时,记者、编辑多留意会议上什么是老百姓关注的,哪些是老百姓感兴趣的内容,将关注点放在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内容上,你想不让老百姓听,他还和你急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