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校是教师和学生生命共同成长的家园。一个学校的教育价值.也就是学校教育所具有的优化生命存在.提升生命质量的可能。而学校文化作为生活在学校这一特定的环境中的全体成员的一种共同追求.作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必须尊重生命。新型的现代学校文化是主张开放开拓的文化.是宽容和张扬个性的文化.是合作型竞争的文化。这种文化的价值观核心是“人”.将人的幸福置于第一位。  相似文献   

2.
柏拉图认为,教育就是使人成为人。在基础教育改革浪潮中,临沂二十二中以促进人的生命完整成长为根本价值追求,坚持“人人成长,个个成功”的办学方向,以“生命·实践”教育特色促进学生的主动健康成长。他们立足课堂,关注生活,从不怀疑每个孩子身上潜藏的能力,想方设法让每个孩子成长得最好;他们不断优化教育要素和师生成长方式,创造了“六段式”互动教师发展新模式和“三化五学”教学模式,实现了“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让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的目标,校园里每一个人都体验着生命成长的幸福与快乐。二十二中人用智慧和行动,谱写了一曲“和合共生,守正出新”的华美乐章。  相似文献   

3.
教育活动的本质是一种让文化浸润心灵的活动。尽管教育传递的是人类的经验与智慧,但这些经验与智慧需要通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心灵交汇实现传递,没有爱的投入,没有心灵的沟通,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教育活动的结果是文化环境持续浸润的结果,营造平等、自由的文化环境对师生的和谐发展至关重要。教师和学生大多生活在学校文化环境所营造的“教育生活”中,因此,我校致力于从学校“教育生活”的基本范畴,即学习、研究和活动等方面去构建师生互动成长的共同体,以实现师生间的良性互动和有效沟通,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4.
学校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叶澜).学校教学是人的生命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教学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人的生命在不断成长,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教学也应不断地生成着.教育生命化应该是我们的追求和期待,课堂是师生互动和对话的舞台,课堂教学是师生实现价值的一种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5.
郑煜 《中学教育》2008,(3):20-21
学校的不断发展必须建立在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只有师生发展了才会推动学校的整体发展。在这些关系中,教师的发展极其重要,因为它将决定学生的成长,决定学校的发展。因此,要提升教师的素养,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的再学习和自我再造。我校积极倡导一种“工作就是学习,学习就是工作”的教师生存状态,以文化“滋养”人,以文化“化”人,追求成“人”的生命内涵。  相似文献   

6.
学校文化是一个学校的品牌,一个学校的发展力。优秀的学校文化能给师生营造一个心理磁场,能在无形中塑造出全体师生的灵魂,引领师生的生命成长。那么,我们港区一小如何打造学校文化,如何发挥学校文化的作用,促进师生生命的成长,促进学校办学品位的提升呢?近几年来我们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经过几年的摸索,我们提出了以“港口文化”为引领,为师生生命成长奠基,为学校内涵发展铸魂的学校文化建设构想。  相似文献   

7.
学校文化建设是营造学校生命的血液,是营造学校生命成长的“场”,是立足长远办教育的“远谋”。学校文化建设者殚精竭虑的是学校文化涵养师生的路径,让师生皆努力成为学校文化人,而不是把学校文化作为化妆品、金银首饰去装点学校。  相似文献   

8.
学校文化是学校长期形成的、潜移默化的、得到师生员工共同认同的价值观念。学校文化既有外显的物质层面,又有内在的精神层面。作为有着56年办学历史的一所名校——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始终把“体验成长快乐,实现师生自我价值”作为各项规划的出发点和归宿。为此,我在经营学校的过程中,努力营造一种环境,制定一套制度,描绘一个蓝图,积淀一种文化.力图使师生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互相促进,共生共融,共同发展,最终成就各自的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9.
学校群体是一个智力型群体,学校活动中大量的是师生共同参与的知识型活动。鉴于此,校长对群体乃至学校活动的管理,应该是一种“智慧型”的管理。而“立美教育”则是创设智慧型管理时空的一个有效途径。只有将“立美教育”的思想有机渗透到学校管理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让学校群体在互动的过程中认识美、欣赏美、追求美、塑造美,才能真正让“求美、立美”的管理模式成为师生的一种共同的生存和发展方式,才能使学校真正成为师生智慧自由成长的空间。“立美教育”理念是体现“智慧型”管理目标的动力源“立美教育”是以“人”为中心,把追求美…  相似文献   

10.
学校型学校构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师生实现个体生命价值,体验人生成功情愫。人的自由是否受到充分尊重,人的潜力是否获得有效激励,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是否充分生成,人的生命是否体验到深层幸福,这是学习型学校构建的努力方向和判断标准。从生命视角出发,学校管理者应摒弃纯管理的思维方式,关注师生的生命诉求,尊重师生的生命自由,提升师生的生命幸福,从而把学习型学校构建和师生生命成长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个体和组织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1.
闫梅 《宁夏教育》2011,(9):21-23
银川市兴庆区唐徕回民小学在办学实践中,以"做最好的自己"为主题,探索和实施学校文化育人理念,让学校文化引领师生发展,发挥师生自身生命的最佳潜能,建立共同的理想信念、共同的价值取向、共同的目标追求,用智慧追求高品质的学校生活。一、文化育人的理念:让每个人"做最好的自己"教育工作首先要关注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做最好的自己"就是要立足于人的发展需求,使每一个人都能按照所设定的目标学习、工作和生活,让自己的每一天都有新的收获和提高,时刻展示最好的自我。  相似文献   

12.
建设高质量学校教育考验着每一位中小学校长的领导力水平。校长领导力需要在事上磨砺,可以从“立”“利”“砺”“礼”四个维度出发,在修炼自我、赋能师生、发展学校中得以彰显和提升。一是通过“立”规明矩,掌好学校高质量发展之舵;二是通过借“利”前行,拓展学校转型升级之路;三是通过“砺”行致远,激活师生成长发展之力;四是以“礼”化人,培育润泽生命的文化之根。  相似文献   

13.
王建 《江苏教育》2015,(3):57-58
学校的辉煌与生命在于它拥有让人称道的文化,能用自己的文化主题去丰富学校的内涵,让师生在这所学校和谐地、诗意地生活与成长。这就需要管理者能够提炼学校精神,建构学校的文化内涵;实施人本管理,引领师生的文化行为;优化成长环境,营造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关注生命成长,提升学校教师的生命活力;发掘学生潜能,奠基学生未来的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14.
学校是文化的圣地,学校文化底蕴的深厚程度和学校的亮点都会因学校文化传承轨迹的不同而形成一种特有的文化积淀。如何传承学校文化,使学校有持续发展的动力?我认为,就要在积淀学校文化的过程中,着力锻造学校精神,着力弘扬学校精神,用学校精神引领教师成长,用学校精神凝聚教师力量,用学校精神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使学校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形成“不用扬鞭自奋蹄”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5.
编采视角作为发展学校组织和个体生命不可替代的长效力量,学校文化建设已成为现代学校管理的时代旋律。设若把聚焦的目光回到原点,我们不难望见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是教师、学生、课程和管理。设若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师生交往及其引动的生命成长,则学校课程是师生交往的内容和情境系统,学校管理提供的则是师生交往的航向、动力和条件保障。作为学校全员价值认同、精神追求和行为模式的集中表达,学校文化涵盖了以教育思想为核心的管理文化、适应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文化、以促进生命自主发展为取向的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先进的学校文化表征着现代学校的品质、磁力、张力和个性,影响着现代学校的发展方向、发展路径和发展动力,可谓现代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生命之魂。我们固然需要从一般意义上明晰学校文化的特质、内涵和价值,更渴盼“历练有个性的学校文化”的策略和技术。因历史积淀、环境资源、思维方式、理想追求等的不同,各个学校的构建策略亦有差异,学校文化因之而摇曳多姿。基于这样的认识,从学校文化构成的要素出发,沿着学校管理文化、课程文化、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建设的个性化路线,以案例解读的方式,呈现学校文化建设的策略和技术,是我们接续“用思想办学”主题后,聚焦学校文化建设的最新尝试。  相似文献   

16.
李玲 《辽宁教育》2009,(11):28-28
有一首古诗名叫《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其中“相看两不厌”是一种相互欣赏、相互依恋,进而和谐美好的意境。如何润泽他们的生命,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学校这一段旅程中快乐和成长。让师生共同内修人格人品、外炼知识技能,让师生共同的享受教育呢?  相似文献   

17.
朱静萍 《今日教育》2006,(5S):20-20
在我看来,学校就是一个家园,是教师与学生乃至学生家长,生命共同成长的家园。站在四公里小学几十年文化积淀的基石上,应和新的集聚时代气息的教育改革,我们深思、实践、探索、追求:营造学校教育一种植根于本土。而又带有鲜活时代气息,人文化、个性化的成长氛围,让师生的生命成长异彩纷呈.在尊重与期待中被点亮……  相似文献   

18.
《教育科学论坛》2012,(7):I0001-I0002
学校秉承“实验大师思想,践行行知教育”的教育理念,着力将学校打造成为“童年人——学生智慧学习、幸福成长的理想乐园”“教育者——教师专业发展、生命提升的精神圣地”“学生、教师、学校共同梦想和互相成就的‘龙山书院,行知学堂’”。  相似文献   

19.
我校的校训是“以人为本,文化关怀”。在我的“字典”里,“文化”不是一个静态概念,而是一种动态过程,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人怎样生活就能成为怎样的人。我校的“文化管理”,坚持的正是学校教育以人为本的“生命性”原则。让每一位师生在校园里度过他一生中最美丽、最宝贵的生命时光,让他们的一辈子活得更好、发展得更好,从而取得最大的成功和幸福,这是办一所理想学校也是做一名真正的校长的根本追求。  相似文献   

20.
学校文化管理是指在学校管理过程中.以师生共同价值观念和信念确立为核心,通过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学校组织文化,激励和规范组织成员的行为,增强群体凝聚力、团队精神、亲和力和战斗力。它是学校管理理念变革的要求.是学校管理制度创新的呼唤.是学校师生生命成长的内在需要.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如果一所学校没有文化.这所学校严格意义上还不能算是一所学校。如果一所学校不能形成属于自己积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