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育能力是指学生主动学习和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是体育知识、技术、体能和智力的有机结合。学校体育要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在新课标实施的今天,体育教学改革,首先是体育教育思想上的变革,即要着重对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既学到全面的体育知识与技能,又能有一两项突出的、热爱的可以坚持终身的体育项目,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相似文献   

2.
向青松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4):206-206,348
学校体育在终身体育的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终身体育的重要一环,是人们奠定终身体育基础的关键时期,而大学体育课的教学应该说是学生接受系统体育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它不仅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体质基础,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结合高校的特点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习惯和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刘飞 《科教文汇》2009,(24):196-196
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重要衔接点,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关键环节。本文将针对高校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义,提出高校体育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学校体育在终身体育的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奠定人们终身体育基础的关键时期,而高校体育教学是学生接受系统体育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它不仅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体质基础,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力和习惯。结合高校体育教学的特点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熊三平 《科技广场》2004,(5):123-124
本文拟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能力和习惯,加强学生兴趣与能力的培养,以及教师自身课程改制等方面,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终身体育是高校体育的一个发展方向,高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和发展要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注意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意识、习惯和能力.推动高校体育与终身体育接轨.  相似文献   

7.
本文拟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能力和习惯,加强学生兴趣与能力的培养,以及教师自身课程改制等方面,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高校体育应该注重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兴趣、习惯和能力,加强培养终身体育思想和终身体育意识,完成终身体育教育,为终身体育锻炼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学生的体育意识对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兴趣、能力和习惯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对此,文章试图探讨培养学生正确体育意识的最优途径与方法,通过体育教学对学生在认知、情感、意志、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意识,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
解涵 《科教文汇》2009,(6):191-191
学生的体育意识对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兴趣、能力和习惯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对此,文章试图探讨培养学生正确体育意识的最优途径与方法,通过体育教学对学生在认知、情感、意志、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意识,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1.
程晓 《科教文汇》2012,(15):147-148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是培养现代化人才的需要,也体现了我国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是学校教师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需要教师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备课工作,培养学生自觉体育锻炼的兴趣和技能,从而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希望通过本文的写作,对当前的体育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学校体育要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增强学生体育意识,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13.
齐健麟 《科技广场》2004,(5):167-168
学校体育要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增强学生体育意识,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14.
邓仕海 《科教文汇》2013,(36):100-101
学校体育要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增强学生体育意识,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为终身体育意识奠定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15.
杨才容 《科教文汇》2009,(17):226-226
从事体育教学多年来,通过平时的上课和训练.职校如何来提高学生终身体育是非常关键的。学校体育教育是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关键,是潜移默化的,它不仅是为学生终生体育打好体质基础,更重要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是培养中职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最后阶段,培养终身体育思想是中职学生保持和发展自身健康的需要。在教学中应突出教学内容的健身、娱乐、终身实用性,培养学生的个性,加强体育理论知识传授,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养成学生锻炼身体的习惯,并坚持不懈的进行体育锻炼,使其受益终身。  相似文献   

17.
体育教学是高职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实现高职体育的主要途径.不仅要增强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质,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习惯和能力,树立终身体育的健身意识.高职体育的发展方向将极大地影响着高职学生体育素质教育以及体育意识的形成,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和培养将决定着他们一生的体育行为和追求.  相似文献   

18.
培养创新能力是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培养创新能力,对发展学生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帮助学生掌握现在或将来乃至终身体育需要的健体知识,健体技术和技能以及必要的体育文化素养,都有极其重要作用.新体育课程标准中也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着重强调发展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以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19.
快乐体育、终身体育——学校体育教育的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飚 《今日科苑》2006,(9):110-110
通过对学校体育未来发展的预测,诠释中国学校体育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揭示学校体育的发展方向是终身体育教育,创新体育,素质体育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能力和基本素质随改革深入,培养具有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国内国外有关学校体育的许多新思想、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不断渗透到学校体育教学领域。  相似文献   

20.
体育俱乐部制课内外一体化模式是以健康教育为指导思想,以终身体育为目的,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突出学生体育学习中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掌握、应用体育知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自我体育能力,代表着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趋势。实践结果显示,体育俱乐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体育意识,有利于保持体育教学和课余锻炼的连贯性和统一性等优势。并提出了高校实践体育俱乐部教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