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温庭筠与商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庭筠是晚唐商业圈中最醒目的一个文人,商业对他的人生态度和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尽管他的终极追求未被从商取代而仍然是入仕,但并不意味着他对商业没有梦想。他在商业问题上的矛盾,实际上是中国文化在文人身上形成的一个解不开的结,而这个结则预示着中国封建社会因缺乏发达的商业文化的滋养而不可能产生成熟的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2.
论温庭筠词意象的虚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足于现象学对意象的理解与温词的特殊美质,在外在装饰之美、女性形象凸现、物象组合三个方面来探讨温词意象虚实运用中一些规律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温庭筠一生足迹遍及名山大川、通都大邑,山河的秀美之色、都市的繁华之景悄然影响着词人的性灵与词作的境界。而戎幕闲谈、歌吹宴饮、干谒投赠的生活则改变着其创作的题材与风格。不仅如此,漫游使得庭筠接触了更多的民间词调,为词调的保存、完善与创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温庭筠词中禽鸟意象的使用是其词作的艺术特色之一。典型化、符号化了的意象,于共性中体现了个性,为词作增添了丰富的情感内涵;它们往往能起到以小见大的作用,由小小一点而能见多姿多彩的世相、巨大无限的时空;它们也是抒情主体情感的外显和形象的映衬物,由这些意象便能进入词人笔下女子们丰富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5.
诗歌潮流的运行无疑有其特殊的规律性。即如在政治史上早已成为大唐帝国最后解体阶段的代名词的晚唐,在诗歌的国度中却并不等同于诗海洪波的浪消潮歇,恰恰相反,从诗歌发展史的宏观角度考察,它反倒意味着一个烟波浩淼的第二次浪潮的开始。在晚唐以前早已有人开其滥觞,但只是到了晚唐才逐渐风行于世的人词,就生动地表现出诗国才子们方寸之间的巨大变化。本从温庭筠词的剖析入手,试图对此得出一个宏观上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温庭筠词说     
温庭筠作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专心致力于词体写作的作者,他在词史上的成就源于他词体写作上的独特构思方式。简而言之,温庭筠词的构思特点,就是组合意象,词中有画,创造词境。温庭筠的全部词作都可以从这个角度加以诠释。  相似文献   

7.
温庭筠的创作历来被归入艳科,但在其"侧艳"的表面风格下,却蕴含着凄怆悲凉的情感内涵.这样的情感基调,与诗人自身的经历和时代特征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8.
温庭筠生平事迹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史料的佚失和温诗文言深旨晦之双重难度 ,温庭筠的生平仍有不少问题尚未论定。本文在辨析前人诸论说的基础上 ,通过对温诗文的剖析 ,对温庭筠的生年、寄籍及收养人等问题提出一些新看法 ,认为“淮南李仆射”是李珏 ,温庭筠当生于元和十一年 (816年 ) ;他的寄籍不是江南 ,而是关中 ;他早年丧父 ,为人收养 ,他的收养人不是温造 ,而是段文昌。  相似文献   

9.
温庭筠是晚唐文人词的开山祖,词之大家,其词作较好地吸收和借鉴了民间俗曲的创作技巧和民间语言,因此,可从构思和语言的运用两方面来分析温庭筠词的艺术特色。构思上包括联章、比兴、绘画、时空跳跃等手法;语言上浓艳纤细,又由于受到民间传统的白描手法的影响而清新可感。  相似文献   

10.
晚唐温庭筠咏史诗在诗歌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位,他咏史诗中所蕴含的讽喻精神,表露出诗人对时政的热切关注。其乐府体咏史诗,寄寓鉴戒讽刺之意,所以获得了很高的评价。温庭筠的咏史诗分为四部分:抨击揭露,以古喻今,探求历史兴亡规律的作品;反对割据,颂扬统一,张扬民族大义的作品;缅怀历史,追慕前贤,歌咏英烈的作品;以诗表意,真实表现自己的理想和怀才不遇,理想无法实现的愤懑的作品。温庭筠出入于旧史故事之中,寄情于风云兴会之际,唱叹于悲歌慷慨之间,因而风格特别显得清警挺拔,自然纯正,在晚唐咏史诗创作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1.
温庭筠的诗与词都以"秾艳"风格著称,造成这种印象的原因与温庭筠善于使用色彩词有关。在这些色彩中,温庭筠更偏爱于"金"色,金色在诗中出现110余次,词中出现28次,分别占到33%和43%,如此高的使用频率,当然不能仅用偶然一词解释。通过分析发现,金色不但显现了温庭筠建功立业的志向,更反映了他所处的那个奢华时代,而且对自身及后世的词风都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文章将晚唐"花间鼻祖"温庭筠与北宋著名词人柳永的艳情词进行比较,结合两位词家不同的人生际遇、审美情趣、个性资质,探讨他们不同的笔法在词作中呈现的不同艺术风格,分析柳永对温庭筠词风格的继承与突破。  相似文献   

13.
《文讯》由国民党文工会创办于1983年,27年来历经国民党威权体制到多元开放、党办到民营、合并到独立的艰辛,是台湾现存最重要的文学期刊之一。《文讯》初期承担一定的文宣和文化统制任务,后期在政党/民间的角色转变中,以文化建设为本位,超越党派意识形态,团结各族群和蓝绿作家学者,以教育和宣传为手段,凝聚台湾文坛的积极认同和集体意志,赢得广泛支持称道,担当了文化建设的推手,客观上获取文化界认可的"文化领导权"。它的文化领导权的确立见证了传播机制的变化,也呈现由执行、鼓吹、统制(党内)——自愿、进谏、推动("民间")的嬗变。文化建设与统制是文化领导权实践的一体两面。  相似文献   

14.
温庭筠有部小说集<乾(月巽)子>,其中的<华州参军>通过男女主人公三合三离的爱情彰显出情感至上的情爱观,艺术上亦有独特之处.<华州参军>的情节结构以及其中蕴含的市民化审美趣味直接影响了宋代话本<碾玉观音>.作为一颗长期蒙尘的珍珠,<华州参军>应当引起古代小说特别是唐传奇研究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闻一多先生的《楚辞校补》不仅为《楚辞》校勘集大成之作,也是古籍校勘整理的重要成果。总结闻先生《楚辞校补》一书的特点及其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有助于《楚辞》校勘的进一步整理,同时,对其它古籍的校勘整理也提供了理论上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民族主义是贯穿闻一多思想始终的红线,体现了他在中国文学与文化的现代性改造过程中独特的思考和焦虑;自由主义也是其一生的追求,二者于冲突中调适。他这种融文化主义和民族主义于一炉的思想向不仅与近代知识分子桴鼓相应,而且和大多数现代知识分子同轭共轨。在其文艺创作、学术研究和政治实践中有多维的思想趋向和综合表现。  相似文献   

17.
文天祥与陶渊明所处时代和经历的相似性,使得他具有陶渊明抽身险恶官场、退隐山林的情结,也同样富有陶渊明隐居中悠然自得和隐中欲仕矛盾心态的情结,更脱不开陶渊明“唯云甲子”的忠义情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