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如同一棵树,教学生长点就是树的枝杈,枝杈位置生得恰当,长得遒劲有力,大树才会绿盖如伞,生机盎然.如何巧妙地抓住生长点,让语文这棵大树蓬勃生长、四季常青呢? 一、拓展广度,把握知识生长点 学者林清玄曾说过一句话:“白鹭立雪,愚人看鹭,聪者观雪,智者见白.”教师应是一个既能“观鹭”,又能“看雪”,还能“见白”的“大智若愚”者.  相似文献   

2.
台湾诗人林清玄诗写过:“白鹭立雪,愚人看鹭,聪者观雪,智者见白。”所以说,语文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每一位教师对它的研究与认识永远不会终止。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抓住语文教学的生长点,让它不断地生根、发芽。笔者就近期听了一位特级教师和一位青年教师同题异构的两节《牛郎织女》课谈一点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笔者有幸观摩了特级教师孙建锋老师执教的《白鹜》,感受其“对话”教学的独特魅力,获得巨大的美感和无限的享受。白鹭是美的,孙老师的课也很美。美在师生互动的“对话”,美在“对话”中的情、“对话”中的趣、“对话”中的味。妙趣横生、韵味无穷的“对话”使“白鹭垂钓图”“白鹭瞭望图”“白鹭低飞图”等一幅幅画面灵动了起来。“垂钓”的平静与安详、“瞭望”的躁动与不安、“低飞”的洒脱与飘逸全都印在学生的心里,留在观课者的脑海里。  相似文献   

4.
白鹭洲位于吉安市城东,赣江江心,面积约1.5平方公里。洲右原多白鹭栖息,前人借唐代李白“二水中分白鹭洲”诗意而命名之。“岂独山原林麓之观,似有天作地生之状。”这是古人的赞语。白鹭洲是赣江一明珠。白鹭洲洲形为梭,双水夹流。周围群山环列,东有螺子山,西有青原山,二山一洲,联璧生辉。洲上古木参天,绿草如茵,水木明瑟,四季宜人。“鹭飞振振兮不与波上下,地活泼泼也无分水东西”(中山院门联),“面对白骘洲,葱茏树木稠”(郭沫若诗),……难怪古今文人墨客要为之赞叹不已了。  相似文献   

5.
师出示白鹭飞行图( 夕阳西使。下,暮色渐浓,晚霞如画,几只白 师:白鹭是一首韵味无穷的鹭低低地掠过空际) 。 诗,你们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想说师:这么美的画面,可惜缺少的?了画外音。想不想给这幅图配上 生4:欣赏着这一画面,我仿一段画外音呢? 佛看到了作者郭沫若漫步在乡村(学生朗读的欲望一下子被小路上,抬头看到一只只白鹭低调动起来,他们兴趣盎然,非常投低掠过空际,快乐地笑了。入地朗读这一自然段;师指名为 生5:看着这一美丽的图画,画面配音。) 我想到了一首诗:“两个黄鹂鸣翠…  相似文献   

6.
观鹭记     
与驰名中外的桃花源风景区毗邻,风景秀丽的花岩溪国家森林公园,山、林、水浑然一体,自然景观十分迷人,而鹭岛的胜景更是令人叹为观止,叫人流连忘返。3月的一天,我和姑父起了个大早,驱车去鹭岛观鹭。不料,一场大雨把我们阻隔在山头,春雷在山谷中回响,急雨摇撼着无边的山林,似乎也把湖水托出的鹭岛摇得晃荡了。山朦胧,水朦胧,一切都在烟雨中。观鹭的人们流露出遗憾的表情。忽然,在疾风骤雨中,一只白鹭十分坚毅地飞往鹭  相似文献   

7.
观察白鹭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保护白鹭,我校生物组老师特意组织了一支“观察白鹭”兴趣小组,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观察。(点明观察白鹭的缘由及时间。写得简洁。) 我们跟着老师,来到铁山镇的杨厝山。这里是个山坳,中间有条小山溪,四面群山环抱,不受北风的侵袭,田野、山坡到处是一片绿色。我想:这大概是白鹭的“家乡”。我们到了目的地,放眼寻找,终于看到了对面山脚田野草坪上的一群白鹭,大约有  相似文献   

8.
11月27日,对成都市红碾小学"白鹭绿色行动小组"的30名同学来说,是难忘的一天。一大早,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位于成都市青羊区文家乡金沙湖观察白鹭的活动情况。你看见过白鹭吗?白鹭是鹭类最常见的一种鸟,它体型纤长,姿态轻盈,最喜欢的食物是鱼、蛙、虾以及昆虫的幼虫,同时还要吃蚱蜢、蝗虫等有害昆虫。最喜欢的地方是稻田、池塘等,它是美化水域环境、最有魅力的鸟类之一。当它们悠闲地漫步在湖畔,自由自在地翱翔于天空时,你一定觉得它充满了诗情画意。  相似文献   

9.
《白鹭》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中的第16课。是郭沫若先生写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开篇即以“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一句富有意味的,在读者心里投下一个优美的意象,让人虽还没了解白鹭的样子,但心里已有了一个诗意的期待。  相似文献   

10.
鸟类的天堂     
白鹭的体型比黄嘴白鹭稍小.所有的鹭鸟都是优雅一族,它们飞行时则气势不凡,《诗经》中就有"振鹭于飞,于彼西雍"的描述.  相似文献   

11.
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重点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背诵写鸟的古诗。二、谈话导入。1.同学们背的古诗真不少,你们知道诗歌有什么特点吗?(语言精练、生动形象、节奏感强、意境深远而优美……)有一种散文,它不是诗却像诗一…  相似文献   

12.
白鹭     
听朱老师说,我们学校大操场西边的田野里有种很神奇的乌儿,叫白鹭。说老实话,“白鹭”这个词,我只是在杜甫他老人家的《绝句》里见过:“两个黄鸸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虽然诗句背得滚瓜烂熟,可白鹭到底是啥样,我还真没见过。等到下午作文课时,朱老师宣布今天去看白鹭。一听到这个消息,我可真是欣喜若狂,激动万分。很快,大家便排着整齐的队伍,  相似文献   

13.
孙存香  李美华 《教师》2013,(4):114-114
【教材解读】初读白鹭,给人最深印象——美!它的颜色美,形体美,觅食、栖息、低飞的画面更美!它给大自然增添了活力,给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是一篇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绝好素材。【设计理念】以读为本,读悟结合。读中品味白鹭如诗的美,读中积淀课文如诗的语言。将诗化的白鹭与诗化的语言、音乐相融,营造“诗化”学习境界。【学习目标】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②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③品悟课文,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流程设计】1.动情导入感知美出示课件一:白鹭不同姿态图师:同学们,瞧!这就是白鹭。它们有的翱翔碧空,有的凝望远方,带给我们无尽的美感。在郭沫若的笔下,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今天,我们就走进这篇文章,去领略白鹭的精巧与无穷的韵味。(点评:教者紧扣文学具有审美性这一特点,依托小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规律,多媒体展示精美的白鹭图,配以优美的导入语,一下把学生带入诗一般审美情境,唤醒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2.品味语言感受美师:品读2-5节,作者是怎样描写白鹭精巧而充满韵味的?汇报交流:指导学生抓住四对反义词和对比、衬托写法体会作者描写精妙,感受作者内心的赞叹,感情朗读。(点评:聚焦重点,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关注言语内容的同时,关注言语形式,达到内容与形式美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4.
登临送目 ,正故国晚秋 ,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 ,背西风 ,酒旗斜矗。彩舟云淡 ,星河鹭起 ② ,画图难足。  念往昔 ,繁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 ③ ,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 ,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 ,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 ,时时犹唱 ,《后庭》遗曲 ④ 。[注 ]①金陵 :六朝古都 ,今之南京。与下文“故国”所指相同。②星河鹭起 :“星河”此指长江。“鹭起”可能是写实 ,看到一群白鹭腾空而起 ,也有可能是虚写 ,南京西南有白鹭洲 ,由此地名而幻想出白鹭起飞的场景。③叹门外楼头 :语出杜牧的“门外韩擒虎 ,楼…  相似文献   

15.
蒋海彬 《语文学习》2010,(7):157-158
《语文学习》2010年第1期上有夏艺老师的《“也不止像……”是否定吗》一文。夏艺老师认为诗人舒婷在《致橡树》一诗里表达了“摒弃”“单方奉献性的爱情观”。依据是“也不止像……”这些句子。“也不止像……”真的表达了“摒弃”“单方奉献性的爱情观”吗?我们试着来分析.  相似文献   

16.
教列二则     
孙建锋 《云南教育》2007,(11S):31-31
是“捉”鱼。还是“钓”鱼 师:听老师朗读—— “在清水田里,时常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捉’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图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专为白鹭而设计的。”(《白鹭》)  相似文献   

17.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它阐述了诗抒发情志,观察社会,结交朋友,讽谏怨刺的作用。这是孔子对诗的社会作用的高度概括,是对诗的美学作用和社会教育作用的深刻认识。其实,“文以载道”.“文”也“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这一点,在教材阅读教学中正受到越来越多的老师的重视。但是,在平时的课外阅读尤其是阅读训练中,许多老师似乎忘记了阅读材料的这一功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做题讲题上,既浪费了一些精彩的阅读资源,也难以真正提高阅读能力,因此,对许多优秀的阅读素材,发掘其“兴、观、群”(从正面教育引导出发,可以暂时放弃“怨”)的价值.应当受到重视并努力践行。  相似文献   

18.
“老师,快去看,白鹭又飞回来了!”一天,自然兴趣小组的李雪潇同学气喘吁吁地跑来告诉我。这真是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于是,我和同学们飞快地朝白鹭的“家”跑去。 看着眼前这片郁郁葱葱的小树林,看着那上面翩然飞舞的一群白鹭,不禁令我们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19.
《绝句》是唐朝伟大诗人杜甫的名篇 ,诗中生动地描写了一幅春天充满生气的意境深远的画面。针对这首诗的特点 ,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步骤 :一、自学古诗 ,引导学生想象图画 ,体会意境。学生读诗自学 ,通过自学弄清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都在什么地方 ,对这首诗有个大致的了解。二、通过“画诗” ,理解诗句 ,体会诗情。1 .出示前两行诗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这时我问 :“这两行诗描写了什么景物 ?”(黄鹂、翠柳、白鹭、青天 )然后 ,我在黑板上画出了柳树和蓝天 ,问 :“你能画出黄鹂和白鹭吗 ?”学生一听 ,纷纷举手。我让…  相似文献   

20.
用多元智能的眼光探索音乐教育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智能系统与音乐智能白鹭立雪,行者观鹭,卧者观雪,辨者观白,智者观空。传统智力观认为智能只是静止的、单一的观察、逻辑推理或语文能力,除此之外的其余能力都没有显著价值。这种单向度的智力观可以解释学生成绩的高低,但并不能揭示为什么学生的在校表现与其后来所产生工作成就不成正比。曾有人发现了“NO.6”现象,即在学校学习成绩排名为第六名到第十二名的学习者日后往往会取得较高的成就。诸如此类学习智能与实践品质的错位现象吸引了很多学者对此展开研究。比较有影响的有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心理学家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mult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