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例] 教师出示词语“纷纷”和句子“同学们纷纷举手,要求参加劳动。”让学生思考:哪个词说明举手的人多? 生:纷纷。 师:那么怎样举手才是纷纷举手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  相似文献   

2.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后学生的举手不是一件随便的事,掌握得好,会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我对于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提问问题时,不要学生举手,而是要他们静静地坐着,思考着,由我指名学生回答,只有碰到下列二种情况时,才让学生举手:  相似文献   

3.
在课堂教学中 ,最令人懊恼的是学生不举手 ,教师的提问没有人愿意回答 ,课堂内死气沉沉 ,很压抑。举手是参与学习的表现 ,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表现 ,也是学生学习态度的反映 ,如果课堂内学生个个都愿意举手 ,都争着阐述自己的观点 ,气氛活跃 ,那么这堂课教师也会受到感染 ,从而更好地投入课堂教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学生的举手情况是反映课堂教学的晴雨表。学生不愿举手 ,引起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有来自学生方面的 ,有来自校风方面的 ,但最主要的还是取决于教师。同一个学校中 ,有的教师教的学生非常活跃 ,有的班级却很沉闷。教师的个性、…  相似文献   

4.
王业锋 《文教资料》2010,(20):154-156
初中学生课堂举手不积极,课堂气氛沉闷,引起了许多老师的关注和思考。本文从教学环境、教师、学生三方面着手,探究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上课举手的积极性越来越低的原因和"不举手"的学生心理动向,并探索改进的措施,以帮助和促使这些学生能积极自如地举起手来表现自己,大胆地畅所欲言,健康自信地成长。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教师们习惯于让学生举手回答问题。可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举手的人数越来越少,有时甚至提出问题后,竟无一人举手。这一尴尬的局面,恐怕有不少教师都遇到过。出现这种现象,据我了解主要有如下原因:有人认为再像小学生那样把手举得高高的,是幼稚的表现;有人认为一旦举了手,如果回答错误是很没面子的事;还有人认为举手是出风头;基础  相似文献   

6.
兴趣是入门的向导,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怀有浓厚的兴趣,才能孜孜不倦地探索。根据学生的好奇心理,我经常设计一些有趣味的题目,引导学生由“厌学”到“乐学”。例如学过圆面积计算以后,我出了一道题:一根6. 28分米的钢丝围成正方形,再改围成圆,哪个面积大?教室里顿时议论纷纷,有的学生不举手就抢着说:“正方形面积大。”有的说圆面积大,于是双方争得面红耳赤。我问:“到底哪个面积大,大多少?”没有人回答出来。这时个别学生动笔计算起来。不一会有的同学举手说:“圆面积大,因为圆面积是3. 14平方分米,正方形面积只有2. 4649平方分米,圆面积比正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中,“举手提问”不可缺少,并被作为课堂的一条纪律。不举手就发言,被称为“接话茬”,而“接话茬”在课堂上是不准许的。在大多数教师看来,“接话茬”是与成绩差和调皮的学生联系在一起的,好像“接话茬”是他们的专利而加以禁止。现在自己成了一名教师,才知道当初老师为什么不让我们随便接“话  相似文献   

8.
要发言,先举手.这似乎已经是小学生的行为规范了.小学生刚刚入学就被老师告知,上课不能随便讲话,想发言一定要先举手.从课堂常规的角度来看,这似乎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大家都不举手就发言,课堂还不乱成一锅粥了?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课堂纪律一般被认为是:课堂安静,学生认真听讲,不随便讲话,不做小动作。在单向灌输、一言堂盛行的课堂上,充斥我们耳鼓的多是对儿童声音的不自觉压抑:——“注意听老师讲,不许乱说!”——“有问题先举手,老师允许再说!”——“就你事多,一会儿问这,一会儿问那,还有完没完?!”当学生被要求少讲话、多听课时,学生容易成为填鸭式  相似文献   

10.
前几天,偶然一次听一位老师讲课。课上,老师兴致勃勃地引导学生讨论着周瑜军队以少胜多战胜曹军的原因。学生从周瑜、黄盖的知己知彼谈到曹操的骄傲轻敌,老师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这时一位学生随口插了一句:“天气也帮了大忙,正好刮东南见。”学生话音未落,老师立刻收起微笑,严肃地说: “说话要举手,不许随便插嘴。”学生立刻把目光投向  相似文献   

11.
曾经以小学教师的身份昕过一节重点高中的数学课,感觉不太舒服。原因在于教师每次提问后举手的学生竞寥寥无几,与平常看惯了小学课堂中学生举手如云的现象迥然不同,这让我切身感受到了“年级越高学生举手越少”。课后,我纳闷地问了执教教师一个问题:学生不举手,那你如何知道学生的思维状态和把握学生的思维进度呢?教师回答了很多,归纳起来就是“察言观色”,看学生的表情、看学生的言行。  相似文献   

12.
我们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性格比较内向,特别是一些学习比较好的学生,他们不善于表现自己、展示自己,最明显的表现是上课不爱举手发言.我在下边了解了一下上课不举手的原因:一来怕说错了被人笑话,二来怕自己回答问题多了别人会说自己显摆.其实,这在学生中间是很普遍的问题.但这么多年来,我对此始终是熟视无睹."尊重"教育研究使我开始认真地思索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13.
<正>曾经以小学教师的眼光听过一节重点高中的数学课,感觉不太舒服。原因在于教师每次提问后学生举手寥寥无几,与平常看惯了的小学课堂中学生举手如云的现象迥然不同,让我切身感受到了"年级越高学生举手越少"此言不虚。课  相似文献   

14.
初中学生课堂举手不积极,课堂气氛沉闷,为此引起了许多老师的关注和思考。作者从教学环境、教师、学生三方面着手,探究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上课举手的积极性越来越低的原因和“不举手”的学生的心理动向,并探索改进的措施,以帮助和促使这些学生能积极自如地举起手来表现自己,大胆地畅所欲言,健康自信地成长。  相似文献   

15.
夕阳 《师道》2004,(6):17
一次,笔者在参加某教学公开课时,发现上课老师神采飞扬,不时提问,而学生均举手频频。但能被老师提问到的学生不多,面不广。有部分学生被连连提问到,而大部分学生则没有那么幸运。课后,有几名学生连说没意思,笔者当即询问了几名学生,回答的是:“因为要上公开课,老师要求我们,提问时大家都要举手。能回答的举左手,不能回答的就举右手。不然的话,要被老师‘秋后算账’的。”那么举手情不情愿呢?不少学生回答说不愿意。再问其原因,回答说是不少老师平时很少或从不提问他们,举不举手都一样,老师认为他们学习成绩差,问了也白问。这一情况引起我的…  相似文献   

16.
一、检查预习,理解词语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学习课文《一株紫丁香》,课文预习了吗?生:预习了!师:这篇课文中的生字在预习前全都认识的同学请举手。(多数学生举起了手)师:还有哪个小朋友有一个字不认识,是通过预习才认识的?(有一生举手)师:通过预习你认识了哪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教师们习惯于让学生举手回答问题。可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举手的人数越来越少,有时甚至提出问题后,竟无一人举手。这一尴尬的局面,恐怕有不少教师都遇到过。出现这种现象,据我了解主要有如下原因:有人认为再像小学生那样把手举得高高的,是幼稚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一位教师发现上课时举手的学生很少,于是想法设法鼓励学生在上课时要积极思考、大胆发言,但效果并不明显。一次,在学生的一篇周记中,他偶然发现了学生举手少的一个重要原因。那名学生在周记中写到:"老师一直鼓励我们上课要举手发言,我是很想举手回答问题的。但一看我们的语文科代表很多时候都不举手,我有什么资格举手呢?"原来,很多学生在举手之前都把目光先瞄向语文科代表,他们认为,在语文课上,语文科  相似文献   

19.
近来,听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教师参加某一级的优质课评比,为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班级彩排了几遍,甚至连哪个同学如何回答哪一个问题,都做了精心准备。我想,这样的课即使上得再精彩、再热闹,也是毫无价值的。就课堂教学而言,活跃的课堂气氛一般都能带来较好的教学效果,若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就不太理想。怎样的气氛才叫活跃呢?一堂课,学生完全按照教师的意图,七嘴八舌,“是不是”“对不对”之声到处都是,这种课堂气氛是不是真正活跃?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发言踊跃,不管教师叫到与否他们都会举手,甚至不管自己能否回答都举手,…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针对教学中学生不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这一现象而进行的阐述。从不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危害(影响课堂气氛,教师教学情绪和课堂教学效果,严重时还会导致教学无法正常进行)和学生不举手原因(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不良心理因素,教师的影响)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举手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学习自信,精心设计问题,客观评价问题,用人格魅力吸引学生)三个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