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文化和旅游、文化和互联网的融合发展是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主要突破点。中国诗词便是经典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浙江山水诗词的特点是语言精练、意简神远、情景交融。诗词的成功对外译介需要考虑读者的反应和文化传播的审美规律。该文从语义、语用、审美三个维度展开了对山水诗词译介过程中不同文化适应影响因素的分析,尝试总结浙江山水旅游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文化翻译者应做出的英译策略,包括文化信息的分离、历史信息的整合、思维模式的同化三个方面。探索文旅融合背景下山水旅游文化创新传播与对外推广的新策略,以期为促进文旅产业的模式创新、跨界合作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和动力源泉。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瑰宝,语句简短,富有乐感,意象丰富,意涵深远,浓缩着诗人的思想、情感,反映着诗人的心境,也反映着当时的社会现实。隐逸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反映着中国人在处理自己内心与周边环境时的智慧,追求内心简单平和的处事态度。隐逸文化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当下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当人们自身的发展与自己的期待或者自身的成长与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不协调的现象时,隐逸文化可以启发我们调整心态,用平和的心态和积极的行动来应对问题。该文主要选取中国古代诗词中的山水田园诗词作为研究内容,探讨这类诗词所反映的隐逸文化,以及其在当前社会发展阶段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故事是凝聚了中国人思想、情感、意志等的故事,讲好“中国故事”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广西独一无二的地理条件孕育出了特有的山水文化,并在不同时期被广大劳动人民及不同作家们赋予了特定的人文精神和思想观念。广西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为基础,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山水文化,其不仅是中国故事的内容载体,而且它本身也是构成“中国故事”的核心内容。该文通过分析广西山水文化的突出优势,和其所蕴含的中国精神,探索如何运用特有的山水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同时也为广西山水文化的对外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周丽 《职业圈》2010,(15):4-6
企业服务品牌承载的文化元素是多元的。这种多元的文化结构诠释了服务品牌的生命力和竞争力。肇庆烟草“山水情缘”。服务品牌呈现了这种多元文化元素的多元共生现象,是烟草行业打造服务品牌的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5.
企业服务品牌承载的文化元素是多元的.这种多元的文化结构诠释了服务品牌的生命力和竞争力.肇庆烟草"山水情缘"服务品牌呈现了这种多元文化元素的多元共生现象,是烟草行业打造服务品牌的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6.
《文化学刊》2011,(3):131-131
曹兵武在《东南文化》2010年第4期撰文指出,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形成了许多问题,如社会管理盲区增加、社会发展不平衡加剧等,导致了新的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7.
最近温州获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此文就国务院《批复》指出的"独特的‘山水斗城’格局"进行了解读,并通过采访对延续温州城市特色、保护瓯越文化作了评析。全文言简意赅,读后对温州的历史文化有了更为全面、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莫高窟之美     
第一眼看见大漠敦煌时,我看到了一个个远去了的时代的痛—皮肤痛。飞沙,乱石,天生粗糙干裂,黑暗苍黄,松弛垮塌。人世间再沧桑的脸,在它面前,也幼嫩。再苍老的生命,在它面前,也鲜活。唯有星星点点的绿洲、泉水、驼铃,证明它还活着,心跳着,眼睛亮着,话说着。脚痛。驼峰如舟,流沙如水,走了亿万年,仍然走不出荒凉、遥远、贫瘠。它只是一个凝固的海,凝固了脚步,凝固了梦  相似文献   

9.
第二届国际河姆渡文化节将于5月下旬在余姚举行。本次文化节以"弘扬河姆渡文化,彰显幸福城魅力"为主题,以凸显"文献名邦""山水城市"特质为内涵,包括文艺晚会、国际论坛、海峡两岸百团万人河姆渡寻根游、河姆渡非遗文化嘉年华等一系列文化活动。本刊这期刊载的《余姚名人甲天下》《姚剧〈王阳明〉在台湾》两文就是从历史名人、非遗文化姚剧的视角来观照余姚"文献名邦"特质和显示海峡两岸情缘。  相似文献   

10.
赵菲 《文化交流》2002,(6):38-39
杭州西湖南线环湖整合工程自2002年2月启动,经过6个月的“蜕变”,终于在金风送爽的金秋十月亮相。 整合后的西湖南线是一派通透、开朗、明雅,隽秀风光,无比赏心悦目,她仿佛是一串长长的珠链,嵌镶在西湖之南。 碧波荡漾的西湖水是美的精灵,美的梦幻。这次西湖南线改造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将西湖碧水引进南山路,使南线更具诗意之美,使游人更有亲水之乐。当你走到涌金池,一幅“金牛出水图”便跃然眼前,微波涟涟,倒影幢幢,南山路一时成了水中之景。引进柳浪闻莺的水,犹似一弯新月,她娴静婉约,勾起游人的无限诗意。  相似文献   

11.
2006年12月18日9时,在喜迎新年之际,诸暨市著名风景点西施殿广场内,天朗气清,流光溢彩,由诸暨市旅游局、《文化交流》杂志联合主办的“首届西施故里书画节”开幕式在这里举行。开幕式上,嘉宾云集,群贤毕至:浙江省旅游局局长纪根立、《茶博览》杂志总编钱吉寿、诸暨市副市长陈中  相似文献   

12.
周小林在旅游事业的发展中独具一双发现美的慧眼。他在大学是学历史的,但他对旅游却情有独钟,作过多年导游,曾被评为四川省十佳青年导游。他喜欢发现,擅长发现,也勇于发现。他把在大自然中发现的美,千方百计地转化为旅游产品推向旅游市场,并让当地的老百姓去开发,去致富。今年38岁的周小林,结婚已经12年了,为了追求他的发现,至今还没有要孩子。他有让人非常羡慕的工作,在广州、北京两处都有高档住房,但为了追求发现,他宁愿四处漂泊。强烈地拨动他去发现的这根神经,是周小林刚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次导游。那次,他从四川的四姑娘山下来,发现一…  相似文献   

13.
《文心雕龙》"以雕缛成体"说和"自然之道"说的提出,具有整合自然审美理想和文章雕缛传统的特殊意义。考其实践基础,既有汉大赋兴盛以来穷思极想、铺排夸示的艺术倾向,又有山水诗兴起过程中巧构形似的艺术讲求;究其理论背景,一方面是汉魏以来崇尚心智创造的"智术"理念,一方面则是魏晋以降强调感物吟志的"应物"理念。《文心雕龙》因此而历史地形成了具有整合意味的自然雕饰美学观念。《文心雕龙》自然雕饰观念体系的展开方式,表现为"文体"论与"文术"论的并行互补,而其所以互补的机理则在于"成体有术"的文体方法论。作为中国古典自然雕饰美学理论经典的《文心雕龙》,其最大的理论贡献在于提出了"自然"与"雕缛"的整合问题。从"以雕缛成体"悟入"自然之道",有助于克服长期以来的简单二元对立思维,有助于体会中国传统"以技而进乎道"之"道术"论的深刻内蕴。  相似文献   

14.
正临安市清凉峰镇杨溪村历史悠久,民风淳朴,以孝子陈斗龙、名将韩世忠为代表的忠孝文化,使其被誉为中国"忠孝文化第一村"。孝亲之祠杨溪村被四围群峰环抱,凝烟滴翠,散发着一种久经岁月风雨洗涤后的沉香。走在村中,但见大木掩映,史迹点缀:古井、古街、古桥、古祠、古居民……据《昌化县志》记载,杨  相似文献   

15.
惠泉 《文化交流》2012,(9):62-64
只有100多人的小山村,藏在青山中似乎秘不示人,很难想象它曾经有过的声望。这个自然村叫叶家湾,隶属于余姚市三七市镇唐李张村。如今以绿色生态令人瞩目。  相似文献   

16.
陈伟权 《文化交流》2017,(11):50-54
漫步在余姚市石步古村,可见榴花红,枇杷黄,一小时内却遇不上三五人,古村一片静悄悄.只有在杨梅季节,因那里的茡荠种杨梅风味特佳,来自宁波、杭州、上海的汽车首尾相接,游人云集.这个村与时下古村旅游多有不一样处,石步村在明、清两代时就撰有《石步志》.循《石步志》来访古寻幽,意趣盎然!  相似文献   

17.
著名油画家闻立鹏为纪念他的为民族解放而献出宝贵生命的父亲,于1978年创作了一幅油画:学者、诗人闻一多烈士铁骨铮铮,身着一袭黑色长袍,嘴角边含着一支烟斗,一副金丝边眼镜后透出深情的目光,神色安详自若。在他身前,一支硕大的红烛在燃烧着,透过黑暗的长夜熠熠生辉,进而漫山遍野都是一支支燃亮的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