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做"句式变换"专题练习时,有一个句子里使用了"通感"的辞格,要求学生依照句子样式写一个句子,我发现多数学生都没有做这个题目,这个题目应该不难,学生怎么不能做出来呢?后来评析时我给学生讲了要用上"通感"的辞格,但是学生却还是不能写出含有"通感"的句子。于是针对这个题目,我给学生列了一个选择:1.会写,但不知道要求2.知道要求,不会写3.不知道要求,不会写我们知道学生要想做好题目,就要既知道题目要求,也要能写作,学生写不出来是因为不知道要求,还  相似文献   

2.
我们常常见到这样一种状况,学生每看到一个好题目就跃跃欲试,习作的完成也比较顺当;而当碰上一个索然寡味的题目就厌弃,不愿写,也写不下去。这就说明,好的题目,强烈地吸引着学生的定向关注,促使学生浮想联翩,下起笔来也就容易得多了。  相似文献   

3.
笑脸和哭脸     
一位小学生在数学作业本上画了一个哭脸(),并写上这样一句话:老师,下一次我一定得笑脸()。这是我受学生启示想的一个小点子,没想到它还真起作用了。过会,批改学生作业,最令我头疼的不是题目做错,而是部分学生写的数字龙飞凤舞,如把6写得像0,解题就当0来计算。我虽再三强调写作业一定要认真,反复叮嘱部分写字不好的学生,可他们根本不理会我这一套,该怎么写还是怎么写。  相似文献   

4.
在学生的数学作业和数学试卷里,因粗心大意而造成错误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如看错题目、写错数字或运算符号、脱式多写误写、误抄得数、点错小数点、忘记写单位名称等,严重地影响了数学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为了根治“粗心”病,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我们采取了以下五种方法: 一、把0~9十个数字写规范。由于基本数字书写不规范,1和7不分,2、3、5、8错认,6、0、9相混等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往作业上抄得数时,把107写成  相似文献   

5.
辛小芬 《广西教育》2014,(33):105-105
当前,许多数学教师都有这样一种感慨:在解答数学问题时,多数学生不能把题目读完整,有的学生连题目都不读,只看题目中的几个数字就进行计算解答,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错误答案。学生在解答数学题目时,计算题的正确率远高于应用题,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在数学学习时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我们要重视数学阅读,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养成数学阅读的习惯。  相似文献   

6.
灵活命题,就容易写,也容易写好;命题呆板,自然就抑制了学生作文的思维,也就不易于激发兴趣,写出好文章。我在训练学生作文时,常根据作文练习的序列,一次设计多个题目,供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选取;或者走出范围,让学生自由命题;搞作文征题活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积极性。如写“我的校园”方面的作文,给学生提供了《校园新貌》《校园的变化民校园,你真美》等题目,并鼓励学生设计出更新颖的题目。如一个学生拟出了《校园换上了新装》,用拟人手法,表达了对校园的喜爱之情。还有的拟出了《校园,你好风清晨,我走进校园》等。不…  相似文献   

7.
命题作文题目的命门,即题目的关键处,也就是作文要展开阐述的重点。如何抓住题目的命门是审题的重中之重。许多学生拿到这两个作文题目的时候都觉得很容易,看到《遇见》,就写自己某一次遇见了一件有趣的事,就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写一下;拿到《遇见美丽》这一题,就写自己遇见了一件助人为乐的事,主人公的优秀品质就是我遇见的美丽。可是这样写符合题目的要求吗?题目的重心究竟是什么?我们不妨就着题目层层设问,通  相似文献   

8.
李毓林 《考试周刊》2010,(21):58-58
作文课上老师出了题目,讲了要求,让学生开始写时.一些学生口咬笔杆,双手托腮,木然而坐。老师问他们为什么不写,他们就会面有难色地回答:“没啥可写。”一些学生提笔就写,一气呵成,可是拿来一看“材料一大片,中心看不见”,这是由于学生取材能力差而造成的。如何提高学生的取材能力呢?我的做法有三。  相似文献   

9.
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写出个性?让学生想写什么内容就写什么内容。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命题往往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他们或凭主观想像,信手拈来个题目;或照搬课后练习题;或照抄报刊上的题目。这样的题目往往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10.
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写出个性?让学生想写什么内容就写什么内容。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命题往往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他们或凭主观想像,信手拈来个题目;或照搬课后练习题;或照抄报刊上的题目。这样的题目往往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11.
袁会玲 《教学随笔》2009,(10):27-27
“自命题作文,但要以爱为旋律……”一次作文课上,我刚把这行字写在黑板上,一个学生就皱着眉头说:“真没意思,这作文从小写到大,都是老一套的题目,没劲儿。”另一个接嘴:“就是,这个题目我们在七年级上期期末考试时写过,老师到底烦不烦呀,就不怕累到自己?”  相似文献   

12.
一、给课题穿上漂亮的“衣裳”一般人看文章,首先注意的是文章的题目。学生学课文,首先注意的也是课文的题目。一篇文章有个好题目,就像一个人有一双美丽的眼睛,顾盼动人。如果我们在板书课题时,再讲究一下课题的美化,给课题穿上一件漂亮的“衣裳”,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发学生的思维,就会产生更好的效果。平时,我常用以下一些方法美化课题,使上课伊始,就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1郾字形大小的搭配。如《个人与集体》,把“个人”两字写得小一点,“集体”两字写得大一点,“与”字与前后两词分开一点,写中间,使学生一看到题目就能联想到“个人…  相似文献   

13.
<正>要完成语文教学任务,就必须把读与写结合起来,将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学生的读写训练上,探索出有效的读写结合方法,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读写训练系统。很多学生认为写作难,写作时"无米下锅"或不知如何处理材料,这就需要从课文下工夫,寻找读写结合的联结点。一、"读写结合"在课文中的五个联结点1.拟题的联结一个好的题目是成就一篇好文章的亮点。课文中名篇的题目就是范例。学生在写作时,经常着眼点很大,写得很笼统、不感人,拟题毫无吸引力。对此,我以  相似文献   

14.
黄欣 《西藏教育》2013,(7):48-48
一、藏族学生作文现状部分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作文基本格式。有些作文是半命题作文,在题干中用横线标出,表示要求学生补充完整。学生把题目补充在题干的横线上,而在真正的作文纸上不写题目直接书写作文内容,这样在阅卷时就会被老师认为是没有题目而扣掉相应的分数。标点符号应该单独占一格,而很多学生在写作时忽略,把标点标在每句话最后一个字的格内。一篇作文应该  相似文献   

15.
在英语听力试题中,关于英语数字的题目一直是困扰学生的瓶颈,主要难点就在于不同数字类型的表达多样性,以及一些快速理解题目的技巧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作文与作假     
暑假刚刚结束,去听了一堂五年级的作文课,题目是《记暑假里一件有意义的事》。印象中这个题目我在读小学的时候就有了,而且几乎是每年写一次,我当老师后也叫学生写了很多次。二三十年过去了,想不到我们的孩子还在写。作文指导课一般都是先引导学生审题,老师说,这个题目的要求是什么啊?五年级学生因为这样的题目写多了,自然不成问题,他们很快就抓住了题目的重点“:有意义。”老师说“:对,我们这次作文就是要写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暑假里做过的事情很多,哪些是有意义的呢?”这也难不倒学生,他们知道学习是有意义的,劳动是有意义的,拾金不昧是有…  相似文献   

17.
作文课上,总听到学生一声长叹:“哎!”然后。或者低下头去翻作文书.或者冥思苦想一番。整节课也不动笔。这让几乎所有的语文老师都发出慨叹:“作文教学难!”是的,作文教学没有现成的教材.很多老师的教学方法就是一个题目接一个题目让学生写,写完批,批完又写,似乎写尽题目,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会提高。  相似文献   

18.
最近,我在崑山县菉葭区的菉葭、花家桥、天福庵及徐公桥等四个中心小学内,配合各校的校长、教导主任,检阅了一部份学生的写话作业,发现了很多问题,而且有的问题还比较严重。我们发现在写话的命题方面,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一、教师忘记了自己教学的对象,命题离开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如让四年级的学生写“怎样帮助军属劳动”,由于学生没有实际经验,结果无话可写,只说了一大堆空话;有的教师出了一个题目叫“春耕”,结果大部份的镇上学生,就只能写一些“土改后,农民翻了身,要加紧春耕”。二、题意不明确:如“少年儿童队”、“迷信”、“爱国卫生运动”等题目,儿童就不知道要写些什么,怎样写法。三、题意重复:有的教师第一次叫儿童写“我的学校”,第三次又出了“怎样爱护学校”的题目。有的班级学生共写了九篇,其中却有“做一个毛泽东时代的好学生”、“我的希望”、“期中测验后的感想”及“怎样遵守学生守则”等四篇意义相近的题目。于是学生就普遍“炒冷饭”,有一个学生把“我决不打人骂人”这  相似文献   

19.
提供材料的限制性作文,一般要求自己拟题。拟定的题目既不能超出提供材料的范围,又要体现文章的基本观点。因此,自拟题目也是对学生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的测试。就学生的写作现状来看,多数学生拟题能力较差,题目定得不好。有的题目定得太大,写起来老虎吃天——无从下口;有的题目定得太片面,写起来易走极端。失之偏颇。在议论文的写作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在供料作文时拟题的能力? 首先,我利用大量议论文的题目,让学生熟悉议论文题目的语言标志,如:“赞”、“论”、“议”、“评”、“辨”、“驳”、“说”、“谈”、“解”、“释”、“析”、“从……  相似文献   

20.
[题目]用9、6、4、2这四个数字能组成哪些不重复的四位数? [分析与解]亲爱的小朋友,碰到这样的题目,你是不是担心自己写重复某些数或是漏写某些数呢?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的确很难。但如果你学会了有序思考,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