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进过中学,大学,看来好像是按部就班,从正规学校教育出来的。但实际上,我现在所掌握的一些知识或"本领",主要还是靠自学得来的。我五岁时,就开始在父亲的私塾里读书。那时读的是四书五经。辛亥革命后,县城设立模范小学,我父亲当了校长,兼教语文。由于他教私塾多年得到人们的信  相似文献   

2.
徐特立,1877年生于湖南长沙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9岁时,父兄因愤于不识字受欺压,凑钱让他读私塾。他读了六年书,又因无钱辍学在家,曾跟随一个和尚学习禅宗。后来他在家劳动,又教私塾。1905年因清政府废科考办新学,长沙办起师范学校,他考入该校读速成班,毕业后当高小教员,又应聘长沙周南女校。  相似文献   

3.
徐焰 《师道》2011,(6):9-10
徐特立,1877年生于湖南长沙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9岁时,父兄因愤于不识字受欺压,凑钱让他读私塾。他读了六年书,又因无钱辍学在家.曾跟随一个和尚学习禅宗。后来他在家劳动,又教私塾。1905年因清政府废科考办新学。长沙办起师范学校,他考入该校读速成班,毕业后当高小教员,又应聘长沙周南女校。  相似文献   

4.
名人佳话     
“敬老尊贤,应该应该!”毛泽东同志8岁那年进家乡一个私塾上学,拜塾师毛禹珠为师,一直念到13岁。少年时期的毛泽东做事就很踏实,待人诚实,无论学做什么事情都很用心。进私塾后。他显得比别的孩子好学、用功。当时的私塾,老师只教经书,尽管开始时他听不懂,也反对死记硬背,后来不爱读经书,喜欢看流行的小说,如《精忠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等等;但凡是老师教的课,他都认真听,从不胡闹;老师布置的作业,没做完时,别的孩子怎么拉他,他也不去玩。由于他读书认真、专心,  相似文献   

5.
<正>钱穆是自学成材的国学大师。钱穆一生从未上过大学,更未出国留学,通过十年乡教苦读,他探索出一套独特的治学方法。钱穆记忆力极佳,在私塾上学,"日读生字二十,忽增为三十",能强记不忘,又增为四十,每篇文字大约读过三遍就能背诵。他最爱看《三国演义》,傍晚屋里光线暗,干脆就爬上屋顶读,九岁时便能背诵《三国演义》。钱穆父亲的一位朋友听说他能背《三国演义》,便当即考他"诸葛亮舌战群儒"一节,钱穆居然一字不落地当众背了  相似文献   

6.
4岁起,我由母亲教认字和读浅易的书,6岁进私塾前,我已认识1000多字。私塾办在家祠,同学共5人,是几位堂兄和我的三哥,我的年龄最小。当时县里已有小学,离我家很近,小学的学生与我们有些来往。我常向他们借阅一些新书,如《学  相似文献   

7.
记得有前辈说,过去读私塾,先生教古文(包括古诗),最习用的方法是吟诵。先生把那古文读得有滋有味,开讲也不过说,好哇,妙哇,或者说这儿好,那儿妙,并不明言他说好的古文好在什么地方,说妙的古文究竟妙在哪里。学生也就叽里哇啦地附和,好畦妙哇弄成一团。私塾先生的不讲明,或许是无须讲,或许是讲不出,这在如今的小  相似文献   

8.
又见私塾     
对于多数人,我们是从中学语文课本所选鲁迅名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认识私塾的,它似乎是距离我们很遥远的事情.然而,在湘鄂赣交界汨罗江畔的湖南省平江县,私塾又兴,这里的四乡八邻几乎都有"教老书的",越是偏僻的山区,"教老书的"就越多.和鲁迅文章中描写的一样,私塾的"教室"里没有黑板,私塾也没有年级之分,各种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在一个教室里,他们在私塾中主要学古文、练书法和对对子.此外,乡村置办婚丧礼仪应酬方面的事情也是必学的内容.老书教材,就是像<四书>、<五经>一类的古代文言文作品,书本通常很旧,其中还有一些线装古本.私塾的学生以十三四岁的居多,个别大的20出头,绝大多数是初中没毕业或小学文化程度.据私塾先生说,政府规定只有正常义务教育受不下来的才能进私塾.  相似文献   

9.
呆子“破”万卷 从前,菜财主有个呆子,长到七八岁时,财主请了个私塾先生教他念书。  相似文献   

10.
乐为 《高中生》2011,(13):16-17
爱读"杂书"10多岁时,毛泽东读了几年私塾后,对"四书""五经"已经不爱读了。一天,毛泽东从同窗好友那里借来一本《水浒传》,梁山泊好汉们造反的故事一下子吸引了他。上课时怕老师发现,毛泽东便在《水浒传》上面放一本《论语》,当老师走过来的时候,就装作认真读经书的样子。老师走开后,他便看小说。后来,他又找了几本其他小说来读。  相似文献   

11.
崔鹤同 《下一代》2010,(4):21-21
富兰克林刚刚懂事的时候,就让父亲教他认字。5岁时,他就能看书了。从此,一见到书,他就抓过来读。  相似文献   

12.
莫问天心 《作文》2023,(39):42-44
<正>爱动脑的小淘气1917年,吴阶平出生在江苏常州,他的家境很好,在一个大宅院里度过了快乐的幼儿时期。父亲为他起的名字叫泰然,号阶平。虽然后来一直以号代名,但“泰然”二字却完美契合了他的性格,也实现了父亲希望他平安稳定的祝愿。吴阶平启蒙很早,父亲抱他在腿上玩的时候,就开始慢慢地教他认字,再大点儿,就教他背诵一些诗文。读私塾时“四书五经”的浸润,也给他打下了扎实的古文功底。6岁的时候,吴阶平就能独立阅读“大部头”了。  相似文献   

13.
宋应星,字长庚,公元1587年出生在江西奉新县一个破落的地主家庭。他是明代著名科学家、诗人。宋应星自幼灵敏聪颖,五六岁时就摇头晃脑地作诗。亲戚朋友都赞叹他聪慧机灵。小时候发蒙,宋应星和哥哥在同一个私塾,老师每天早晨都要求他们读新课文7篇。  相似文献   

14.
少年詹天佑     
1861年4月26日,詹天佑出生在广东省南海县一个茶叶商人的家里。詹天佑8岁那年,高高兴兴地进了南海县一所私塾读书。可是,不久他就讨厌起书上那一套古板的东西。有一次,他对母亲说:"读这些文章有什么用呢?真叫人头疼。"  相似文献   

15.
木匠     
老开是个木匠。老开是个很老的木匠。老开当木匠的时候才15岁。那时候,老开的舅舅是乡村里有名的木匠,老开读了几年私塾,字没认多少。他坐在凳子上老是转来转去,用老师的话说是屁股长刺。老开对舅舅的木匠活倒是很感兴趣,老是缠着舅舅问这问那,帮着拉墨线,磨斧头、刨子、凿子,锉锯锋。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的十大元帅中,有一个堪称“军神”的人,他以钢铁般的意志博得了许多人的称赞,他就是妇孺皆知的元帅——刘伯承。1892年刘伯承出生在四川省开县的一个小山村,因他的父亲是个务农兼教私塾的“泥腿文人”,所以刘伯承从小就接受了私塾教育。  相似文献   

17.
席泽宗,1 9 2 7年出生在山西垣曲县一户商人之家。6岁开始读私塾,父母对他的学习要求很严,使他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1 1岁时,日寇铁蹄踏上垣曲,烧毁席家苦心经营的粮店,他随父母逃到乡下。1 4岁,父病  相似文献   

18.
没读过私塾,也不了解私塾的内幕。小时听老人们说读私塾成天就是读书背书习作对,而且先生挺严厉,背不了书作不好对子就撅起屁股挨板子。后来读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更觉得私塾可怕可憎。  相似文献   

19.
现在的小朋友,不一定都知道过去有一种学校叫“私塾”。这是旧时代的一种办学体制,由一个老师教几个或十几个学生,课程都是比较单一的学古文。即或偶有学点珠算之类的课程,也不能算作主课。我的少年时代,就基本上是在这种私塾中度过的。我6岁开始进私塾,学的课本是《三字经》《千字文》这一类要以识字为目的的启蒙读物。什么“人之初,性本善”啦,“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啦,整天哇哇哇哇念,内容说的什么,老师都不讲,所以读起来非常枯燥。按老师的规定,你不仅要会念,还要会默写。今天教的课,明天早晨到校时就得先背诵、默写,…  相似文献   

20.
乡村教师     
我读初中是在一所极其偏僻的乡村中学.周围都是稻田.大学生来这里没多久就想走。可是教我们的大多是正规师范院校的大学生,那时候他们还必须服从分配。 学校里奇人很多。有一个老师,教地理,说话都结巴,可是他的心算非常了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