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一句名言:“当今世界一切都在变,唯一不变的是变化”。作为全国最基层的党报,地市党报长期以来面向农村,宣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办成了农村报、农民报。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深化,地市党报究竞路在何方?今后的走向如何?[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1991年春天,我离开了工作近20年的省会党报《长江日报》,成为地市报《佛山日报》的普通一员。  相似文献   

3.
“党报”这两个字,“党”是个性,是报纸当中的党报,不是晚报生活类报纸;“报”是共性,虽然是党报,但它也是报纸,报纸就要尊重新闻规律。不能强调个性,抹杀共性,当然也不能强调共性,来抹杀党报的个性。  相似文献   

4.
王雪春 《传媒观察》2003,(11):36-37
目前正在进行的报刊治理工作被称为“有史以来最深入的一次报业改革”,地市党报虽然被列入受保护的“三报两刊”公费订阅行列,但细细分析,地市党报的命运也将因此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主持人语:目前,我国共有地市州盟党委机关报近400家。这些地市州盟尤其是西部的大部分地区经济欠发达.如何在担负好地市州盟党委、政府的宣传喉舌的同时,又积极对接市场,整合以各地市州盟所在地为中心的信息资源、读者资源、广告资源、资本资源和人力资源,使地市党报能在市场竞争中立足、发展、壮大,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在“本期特别视点”专栏里.我们强势推出湖南湘西自治州《团结报》和四川西昌《凉山日报》面对西部地市州盟报的众多困难.他们是如何在“拐点”下突围和应对报业市场竞争的经验及做法,供地市党报尤其是西部地市州盟党报学习与借鉴。[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新闻世界》2004,(2):44-44
《拂晓报》是我省中共宿州市委机关报。是全省17家地市党报的一员。那么,她为什么不像其它地市级党报那样命名为《宿州日报》呢?原来她曾承接、见证过一段辉煌历史,是名共产党人、抗日名将彭雪枫将军亲自为她取的名字。  相似文献   

7.
<边区群众报>作为一份地方特点鲜明的党报,其在办报过程中媒介定位明确,受众意识、区域传播观念强烈,传播技巧运用合理.在大众化传播实践过程中,<边区群众报>对地方新闻资源开发利用充分,这些成功的做法对处于改革发展关键时期的地市党报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地市党报不应该只是一种工具,而应该是一种平台。实现地市党报由“宣传工具”到“信息平台”的媒体功能创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种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地市党报告别了“铅与火”后,实现了“小报变大报”、“一报变多报”、“黑白变彩报”等一系列的巨变,经济实力不断壮大,报纸质量不断提高,报业长足发展。然而,在376家地市党报里,年收入超过亿元的不到20家,总收入500万元以下的有155家。许多西部地区的地市党报由于当地经济欠发达、观念较落后等因素的制约,发展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10.
地市报在党的机关报中数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经常研究办好地市报的意义重大。“设法强化两头,削弱改进中间。”我认为这是当前办好地市报的重要一招。 两头:一头是强化党报的党性观念,突出党报的喉舌作用,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下更大的功夫;一头是强化党报的群众观念,突出党报的贴近性,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两头强化了,报纸就能高扬主旋律,突出主功能。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党报“瘦身”不断成为“热词”,不少地市党报在改版中推出了“瘦报”的形式。  相似文献   

12.
郭勇 《新闻实践》2006,(9):44-45
地市商报定位“服务经济、贴近生活”,是一种侧重经济报道的都市类生活报。地市商报覆盖范围主要是本地区,受当地经济环境、读者层次影响较大,这就决定了地市商报的经济报道必须有别于《经济观察报》、《21世纪经济报道》等全国性主流财经报  相似文献   

13.
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办好地市党报是个大课题。当前,不少地市党报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竞争激烈,市场萎缩,发行量下降,影响力减弱。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也是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近两年,《开封日报》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改进宣传报道方式,注重强化党报权威性,增强党报贴近性,权威性和贴近性相互支撑,构建了报纸“主流媒体,政经权威,地域特色,民生关怀”的风格,提高了党报的公信力,增强了引导力和影响力,蛋到了市委与读的好评。  相似文献   

14.
2003年12月3日,由国家新闻出版署和中国新闻 《出版报》社主办的“党报如何应对市场”理论研讨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专题研讨《 新疆经济报》的改革经验。中宣部新闻局副局长赵利宁、国家新闻出版署报刊司副司长王国庆以及北京、上海、南京的新闻界专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一些地处城市、中心城市,实力雄厚、影响力较大的报社“报网融合”做得比较好,而作为中等城市的地方党报来说,“报网融合”还尚在探索阶段。本文分析了地方党报“报网融合”的进城和现状,并以《蚌埠日报》为例,探索了做好“报网融合”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6.
郭薇 《新闻与写作》2006,(10):14-15
改扩版后,玉溪日报形成了“两报一网”产品体系,发行量上升了10%,广告收入增加了20%,并持续稳步增长。玉溪日报探索出一条有地方特色的新型地市党报发展之路。[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党报性质晚报风格──湖北《松滋报》社小报“大办”的尝试纪登刚湖北省《松滋报》是中共松滋县委机关报,是一张四开四版的周二刊小报。如何使党报办活,既坚持党性原则又保持晚报风格,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新问题。在这方面,《松滋报》社作了有益的尝试。该报编审人员的...  相似文献   

18.
伍旭峰 《新闻世界》2013,(10):118-120
“党报会客厅”是《蚌埠日报》新闻栏目“扩大再生产”的有益探索,“党报会客厅”栏目的影响力正是在新闻内容生产要素不断积累、增加和使用效率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一步步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本文以此为列,探讨地市党报新闻栏目“扩大再生产”的缘由、完成过程和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曾鋆 《新闻世界》2011,(10):146-147
马克思、恩格斯从事新闻工作的时间很长,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革命民主报刊时期(《莱茵报》)、工人报刊时期(《工人报》)、党报时期(《社会民主党人报》,简称《社》)。应该说,马、恩的党报思想就是随着《社》的形成发展中而孕育成型的。马克思恩格斯党报思想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特征,它是报刊活动和建党思想结合的产物,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政治和经济服务是包括企业报在内的党报党刊共同的职责和任务。与地市党报相比,企业报的服务主体是企业,服务对象、服务区域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但企业报也具备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区域优势——拥有相对固定的受众群,能够少受报业激烈竞争的困扰;二是资源优势——企业报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