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从"方术"和"武术"的概念起源出发,对其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方术"的方技和数术与"武术"都有相关。"武术"继承和吸收了"方术"的部分内容,其主要表现在方技的医经和神仙,数术的五行和形法。文章对其相关的部分内容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中、韩学校体育教育中本土武技开展方略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比较研究和逻辑分析的方法,对中韩两国学校体育中各自的本土武技项目武术和跆拳道的开展现状、教学内容、管理体制、考核形式、师资情况等进行对比分析.认为:应借鉴和学习韩国在跆拳道项目上的推广经验,整合武术套路和散打的教学内容,完善武术教学大纲的相关内容,尽快开发出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武术教学和大纲内容,构建不同形式的竞赛制度;试点武术为各级升学考试内容;在各级学校中实施"武术段位制"等,以期为我国学校武术的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正>一、实战融合存在问题:由于部分学校担心出现安全隐患,在安排武术套路学习时,将武术的技击性特点渐渐淡化,课堂内容主要以学习套路动作为主,缺乏实战性和实用性。再加上大多数教师并不是武术专业出身,专业技能差、教学方法单一,导致学生学习武术套路的兴致不高,甚至厌学。解决策略:武术的技击性是武术套路的精髓,缺少了技击性的武术套路就变成了表演的"舞"术。通过笔者的调查,发现学生对武术套路的技击性、实用性较为感  相似文献   

4.
《中国学校体育》2021,(3):82-83
<正>一、案例背景武术教材是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必修内容之一,然而一直以来,武术教学开展的情况并不乐观,很多学校甚至从没有上过武术课。究其原因,一是武术专业毕业的体育教师较少;二是学生觉得武术动作单调枯燥,提不起学习兴趣,没有球类比赛和做游戏有意思。因此,造成了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的局面。为了让学生爱上武术课,实现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笔者选取了对练拳作为主教材,以各大门派切磋武学的情境故事为主线,  相似文献   

5.
武术普及必须从小抓起。在我们小学教材中也有体现武术教学的内容。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武术教学呢?笔者进行了积极地尝试。一、教材的安排与搭配对初学者来讲如何安排与搭配武术教材对武术教学效果的好坏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在炎热的夏天或寒冷的冬天安排武术教学 ,就容易出现中暑或活动不开现象 ,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 ,所以武术教学最好是安排在春、秋两季。而从武术内容搭配来讲 ,武术运动由于步型、步法比较多 ,下肢比较吃力 ,一堂课如有两个教材出现时 ,最好安排一个上肢用力较多的教材 ,搭配起来进行教学。二、准备活动要做好可结合本课教…  相似文献   

6.
论武术产业化趋势与武术发展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笔者用比较的方法论述了开发武术产业的必要性、可行性。笔者认为 ,加快武术产业化步伐 ,我们就可以有资本把武术推向世界 ,并能牢牢把握住武术发展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7.
徐泉森 《武当》2023,(1):86-88
为了探究以中华武术为主题的邮票及相关邮品内容,笔者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于以武术为主题的邮票进行了收集,根据具体内容整理为邮票、信封及邮册三大类,并对于邮票及相关邮品内容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发现,邮票及邮品内容以逼真形象的绘图方式对于中华武术的动作、人物及事件等进行了图像表达。中华武术主题邮票具有武术版本文化存留、促进武术对外传播、提升武术文化表达的重要作用,同时根据中华武术主题邮票的特殊性,提出有关于武术主题集邮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8.
《中国学校体育》2020,(1):33-34
<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因此让中华传统文化赶上时代、引领未来正成为文化传承的"现在进行时"。武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颗明珠,需要体育人将这一国粹发扬光大。武术教学中,由于需要定型的动作比较多,常会导致武术课的整体练习密度偏低,如何创新设计与实施武术教学中的体能练习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依据江苏省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二次备课与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9.
<正>一、竞技武术套路的定义及其本质特征对于竞技武术套路的定义有多种解释,但其主要内容是一致的。"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搏斗的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武术套路运动是以技击动作作为素材,以攻守进退、动静疾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问、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辩证地分析了"项目化"武术的优点与弊端,进而提出了"大武术观"的理念。认为所谓"大武术观",就是武术人在看待武术及其自身时,要从宏观上认识武术和要求自身,摒弃因袭的"项目"分隔,打破现代武术和传统武术的此起彼落状况,让武术的各个子系统能够各施所长、互补所短,共同承担起实现当今武术多种价值目标的重任。"大武术观"理念的确立无论是对于传承、传播武术的主体———武术人,还是对于制定武术发展战略的管理部门,都是一种时代要求下必须具有的"武术观",是实现武术多种价值目标在人的观念上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正>不久前,笔者有幸观摩了省特级教师倪晨瑾执教的一节公开课,课的内容是《负重搬运》,课堂中创设了"小小消防员"的角色和抢险救灾情境,并通过救火、救人、搬运物品等一系列活动进行教学组织。听完整节课后,笔者感受颇深,下面即与大家一起回顾这堂生动的体育课。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变迁与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如何传承武术文化是个亟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对2000年以来体育类中文核心期刊中有关武术文化传承方面的论文进行梳理,以武术文化传承与社会变迁、武术文化传承保护、武术教育传承等研究视角为框架,就社会变迁的影响与武术文化的主动适应、"非遗"保护机制与策略、传承人与传承内容、师徒制与师生关系的比较、教育传承机制与路径选择等主题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基于此,从理论与现实需求的层面对武术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武术文化与异质文化融合发展、武术文化与时代需求契合、武术文化传承体系构建等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正>不久前在嘉善中举办了嘉兴市2008年普通高中体育优质课评比活动,笔者有幸观摩了本次优质课展示评比活动。在公开课与常态课存在诸多分歧与争论的时候,嘉兴的这次优质课评比让包括笔者再内的很多业内人士看到了一个可喜的转变,愈演愈烈的表演性公开课渐渐褪去自身的浮华,而一些贴近常态教学的比较"实在"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又成为了本次优质课评比中出现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14.
分析学校武术教学新理念"强化套路、突出技击、保质求精、终身受益"提出的背景及其含义。针对当前学校武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依据"一校一拳、打练并进、术道融合、德艺兼修"的武术教学改革新思路,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构建新的武术教材体系,增设武术技击内容;选用科学、有效的武术教育策略,达到"强身健体、防身自卫、修身养性、立德树人"的武术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5.
从政治学、社会学、文化学、传播学等不同视角,提出以传播武术文化为中心构建中国国家形象的战略和对策。研究认为,武术文化传播构建国家形象要形成"武术身份"、"武术认同"、"武术自觉"的基本共识;武术文化传播构建国家形象要具有国家维度、城市维度、农村维度的战略高度;武术文化传播构建国家形象要明确武术文化传播者、武术文化传播内容与武术文化传播受众三者之间的关系;武术文化传播构建国家形象要增强人际传播路径、群体传播路径与组织传播路径的有效性;武术文化传播对于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提高国家空间凝聚力、促进国家产业创造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传承民族生命力等方面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武术程序化教学新探●邓菊生武术是中、小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为了使学生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更快更好掌握武术的基本技术方法,进一步提高武术教学质量,笔者在多年的实践中创编了一种武术程序化教学模式,供广大体育教师参考。武术程序化教学即根据教学内容和教...  相似文献   

17.
<正>作为教学研究和交流的主要形式之一,体育公开课越来越受到领导和教师的关注。但是,部分教师在听完公开课后,却仍有各种各样的疑惑:为什么课上教师和学生的问答如此流畅?为什么学生的小组合作和个人展示如此出色……作为一名体育教师,笔者也聆听了很多的体育公开课,在收获之余,笔者同样有上述种种疑惑。通过仔细观察和反思,笔者认为,做到下述"四忌",体育公开课会更加真实、扎实和高效。  相似文献   

18.
对武术散手与散打名称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名称是认识事物的一个重要标志.以前,武术界认为武术"散手"俗称"散打",它们之间是可以互换通用的名称.通过研究发现,"散手"是武术套路的专有名称,"散打"是武术对抗性项目的专有名称,它们的内容和性质完全不同.因此,"散手"与"散打"不但不能够通用而且应该归位到武术内容分类中各自应有的位置.  相似文献   

19.
发展至今,武术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发展武术文化最重要的是进行品牌构建,"中原经济区"为武术文化品牌构建迎来了新的契机。河南武术文化资源丰富,文章通过研究河南、山西、湖北、安徽、山东等地市"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武术文化品牌构建现状、存在问题、解决策略等内容。为中原经济区武术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献计献策,提升中原经济区的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以带动"十二五"期间中原经济区经济的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20.
<正> 《中国学校体育》1995年第4期陈伯龙同志的《公开课的作用应当肯定》一文中谈到一些教师对公开课的看法,实际上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笔者也经常听到这样的议论。这就提醒我们深思一个问题:应当用怎样的目光去看待公开课?如何向公开课学习? 笔者非常同意作者的观点,作为公开课,让人看、让人学、让人研讨、给人以启迪,当然要比平时更认真周密,这无可厚非。公开课之后并不是要求每位教师的日常课都象公开课那样,而是让人受到启发,树立学习的榜样,并力争向高质量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