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王争录  张博 《高教发展与评估》2023,(3):21-29+108+120
在AI赋能教师教育者的教师教育实践活动中,需要人类教师教育者与AI教师教育者从同存走向共生。目前,人类教师教育者面临技术依赖及技术决定论困境,而AI教师教育者则不能与教育对象共情。针对这一现实问题,以共生为价值取向,有利于打破时空限制,开拓教师教育价值;规避伦理风险,建立互信机制;审视二者联袂,臻于诗意共生。以合智助力、协力推动和共情帮助等为实践路径,可以构建走向共生教师教育实践的新图景,助力人类教师教育者与AI教师教育者走向共生实践。  相似文献   

2.
人工智能的教育应用成为相关领域的技术趋势和研究热点。为探讨AI赋能教师培训的教育意蕴及其实践向度,从分析人工智能技术促进教师培训理念和实践方式变革入手,分析AI赋能教师培训促使培训和教学实践有机融合,培训目标指向教育智慧的生成和教师自身的完满发展,并在多元关联的知识域、主体域、智能系统中解析AI赋能教师培训的心理场与物理场、自主与规约、冲击与张力等问题,以及培训过程中所蕴含的多维实践意义及关系建构。实践向度上,提出应精准设置学习路径以实现长善救失,坚持实践导向支持对教学实践探索的螺旋上升,将智能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深度融合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注重人性涵养以丰盈教师个体生命。  相似文献   

3.
智能教育是智能技术赋能下的教育新模式、新体系,而AI教育是体系中担负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子系统。文章基于智能教育的整体发展视角,对多层次AI教育体系的构建及其实施路径进行了探讨:首先,分析了AI教育与智能教育的关系、定位以及面向智能教育谋划AI教育发展的基本思路;随后,结合我国教育特色和AI教育实践,描述了“一个目标、四个层次、两类培养”的多层次AI教育体系;最后,以基础教育AI课程改革为例,提出了目标聚焦、内容重构、环境升级、模式创新、队伍提升的实施策略。文章的研究为中小学开展AI教育及其课程实施提供了参考路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以人工智能(AI)、大数据和元宇宙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并与各类学科不断交叉融合,引发了一系列的革命性突破。如何与时俱进地培养大学生的数字化、智能化信息素养,大学计算机通识教育面临巨大挑战。提出了一套AI赋能的大学计算机通识教育新体系,从学生的能力目标出发,创建了融合计算与智能的大学计算机通识教育知识体系,设计了面向“四新”专业的“宽、专、融”的大学计算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提出了编程贯通、大模型驱动的“多模式”实践教学方案,构建了包括“认知、设计、创新”的三梯度实践教学体系,重构了贯通计算与智能的大学计算机通识教育基础教材。  相似文献   

5.
教师是助推教育发展的核心动力和关键力量,教育数字化战略转型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与战略选择,定然离不开教师的智慧赋能。本研究首先立足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思考与追问,紧扣时代发展的教育使命,揭示教育数字化转型中教育自变带来的教师应然发展态势:面对知识获取的“多通道”,教师应当好指导者和领航者;面对数字“原住民”,教师应当好倾听者和参与者;面对教育情境的“丰富性”,教师应当好对话者、陪伴者和连通者;面对自我成长的“持续性”,教师应当好终身学习者。其后,基于此,结合教师赋能数字化维度(即知识力、工具力、活动力、道德力四个维度),从学生的满意度和学习绩效两个方面验证其赋能的信度与效度。最后,提出可借鉴的教师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行动路径。  相似文献   

6.
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这是素质教育对学校教育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否真正做到了这一点?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用同一标准、同一模式对不同学生进行评价,这种千篇一律的做法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尤其对待后进生,应如何进行评价,就这一问题本文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以ChatGPT为代表的AI技术发展对现有教育与评价体系提出挑战,并引发对教育模式与教育理念根本性变革的思考。在AI时代,对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已不再是学习的主要目的。以创新、创造、创业为内核的“三创教育”为面向未来的教育提供了一条新路径,其三个基本特征包括可个性化的学习、发现并解决真实问题/产品导向的学习、全球化的学习环境。AI为“三创教育”提供了切实可用的工具与实现方式。人机共生与共同演化(co-evolution)的时代已开启,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人与AI的关系,以及如何在AI时代实现教育公平和个人成长。  相似文献   

8.
利用AI技术辅助教学,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都具有积极意义。AI技术辅助教学能增强外语教学中AI技术应用能力、科研过程中AI技术应用能力及教师的综合能力;“AI+教育”视域下促使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遵循自主性和持续性的基本原则。并通过引导教师形成自我发展动力,营造良好的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环境氛围的途径,顺应人工智能的时代趋势,迎接新兴技术的职业教育变革,主动学习掌握各种教育信息技术,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理念,提高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在根本上使教与学都进入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循环中,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有力地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国家高度重视智慧教育的发展,希望加快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教师要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本研究借助AI赋能,从繁杂的教学大数据中发现相关关系、诊断现存问题、预测发展趋势,发挥教学大数据在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实现个性化学习、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和辅助教育科学决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发展性教师评价——教育评价的新举措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师评价是对教师工作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作出判断的活动 ,它的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提高教学效能 ,它已成为学校管理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当我们试图通过教师评价来促进教师发展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的时候 ,首先要改进教师评价。发展性教师评价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依据相关模型的框架搭建了包括伦理素养、组织素养、合作素养、循证素养与反思素养五大素养在内的结构模型,其中各素养依次回应了增值评价“为何评”“如何评”“有效评”“科学评”“高效评”的问题。当前可以从外部支撑的推进、良性环境的营设和教师行动的强化三个层面来促进教师增值评价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我国教师教育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教师教育评价相应地要 从量化评价向高质量评价发展。文章在归纳论述教师教育中采用量化评价存在的潜在风险、从量 化向高质量转向必要性及高质量要旨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实际提出了需要利益相关者构建协同机 制,需关注教师教育发展过程与结果产生的影响,需历经新旧范式交替过程,需关注不能量化部 分,需撷取量化评价精华,实现教师教育评价从量化向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生态承载力视角探究教师教育高质量评价的客观性、变异性和多层次特点。依据生态承载能力理论,可以从评价体系的生态弹性、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生态承载压力三个方面来衡量教师教育的高质量评价。教师教育高质量评价生态承载力在配置资源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结合《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要求,今后教师教育高质量评价生态承载力应在生态伦理与方法研究、理论融入实践、构建指标体系、人才培养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4.
社会服务评价是高校评价的一个重要领域。当前我国高校社会服务及外部评价存在思想认识需要扭转、评价指标维度有待拓展、科技服务的质量和深度亟待提升、过于“物质化”的社会服务倾向值得警惕等问题。以新时代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基于社会服务的应然内涵,高校社会服务评价应秉持“大服务观”,构建多元立体、动态开放的评价体系;突出解决现实问题的导向,引导提升科技服务社会的实际效能;紧扣学术内核,拓展社会服务的参与群体和增强专业性;兼顾技术理性与人文情怀,重视对社会服务隐性价值的考察;更新评价理念和机制,切实落实评价主体多元化。  相似文献   

15.
缺乏现代教育技术支持的传统幼儿教师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幼儿教师利用数字化布鲁姆工具拓宽知识领域、深化教师专业成长,理解、增强信息处理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提升评课能力和教学能力,从而促进幼儿教师教学反思与专业成长。幼儿教师教育要以研修小组为实践共同体,践行自主学习加协助学习模式,建立以网络技术为纽带的幼儿园——高校远程互动教研平台,实现互动交流,互助双赢,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教师教育不仅是强化教师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过程,也是一项不断提升教师伦理道德的活动。教师教育评价要服务于教师教育质量的提高就要持续地关注教师伦理与道德教育问题。教师道德教育评价包括对教师道德教育目标的评价、道德教育课程落实度与创新性的评价、教育过程德育因素的评价以及教师道德教育效果的评价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增值评价强调发展、重视起点、关注过程、综合考查学生发展的影响因素,对促进教育变革与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教育增值评价基于公平性、差异化和素质为先的发展理念,在促进教育均衡化、学校特色化和师生个性化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增值评价的应用仍存在缺乏统一的标准、评价数据收集难度较大、评价模型多样且复杂、结果应用受限等问题。通过在数据搜集上引入数字技术、承认评价差异性的存在以及对结果报告进行多角度解读等,提出优化措施以提升其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复杂性科学蓬勃发展为其融入教育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必要和充分的条件,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和扩展,构建复杂性教育理论的框架不啻为一个有益的尝试。为了能够更加清晰地掌握复杂性教育理论的脉络结构和意蕴,可以从知识的复杂性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认知的复杂性和元认知、教师的复杂性和统一性与多样化的关系、学生发展的复杂性和非线性与不确定性、教育生态的复杂性和全球化与相互依存、教育价值的复杂性和三重实在与两种文化等六个方面加以剖析和阐释。  相似文献   

19.
特殊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保障是办好让人民满意的特殊教育学校的基础。要想制订特殊教育学校教育保障的评估标准,则须先厘清特殊教育学校教育保障评估的基本内涵、法理依据和要求。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保障虽然与普通学校一样,主要包括人力保障、财力保障与物力保障,但由于其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评估的基本内涵应该不尽相同。本文从人力保障、财力保障与物力保障方面探讨了特殊教育学校教育保障评估的基本内涵、法理依据和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