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议编辑学者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学者化,从根本上是有利于编辑素质提高,从而也有利于书刊质量提高的一个有意义的导向。但是对它的实际运作,必须注意具体问题的具体分析: 首先,编辑学者化是一个有条件的特指概念,不是一个绝对标准,它只适用于学术理论刊物或学术图书出版部门的编辑。不能一般化为所有编辑都须遵循的普遍要求和原则。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学科正朝高度专业化方向发展。不仅在不同学科门类,而在同一学科门类中也具有专门化趋势。在这种情况下,编辑只有具备某一学科领域内的系统化的前沿性的学识水平,才有资格参与相应学科稿件的取舍判别,从而保证图书期刊质量和学术水平的前沿性。就学术图书期刊来说,决不允许编辑做学术的门外汉。  相似文献   

2.
最近,我看到一本香港以前出版的《编辑学》。它是广东国民大学新闻学系丛书之一,作者为李次民,自由出版社于1949年4月出版。翻开这本书,首先  相似文献   

3.
“人类编辑学”评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类编辑学"评析王华良【上海】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的我国编辑学研究,是由出版界的有识之士创导,并在出版界形成热潮的。创导的宗旨和研究的目的,全在于探索出版规律,繁荣出版事业。因此,在出版业的范围内,密切联系出版实践来展开编辑学研究,把编辑学作为出版科...  相似文献   

4.
“编辑学者化”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刊1989年第1期发表了两篇关于编辑学者化的文章后,收到不少来稿。现将其中一部分摘要发表于后。编辑学者化的问题,本刊不打算再继续讨论,如有特别精彩的文章,当然仍可以发表。  相似文献   

5.
自古以来,编辑无学。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神州大地上的编辑工作者们才提出了创立“编辑学”。经过10多年的努力,一改编辑“无学”的旧面貌,竟然产生了一个编辑学科群。真令人欢欣雀跃!  相似文献   

6.
7.
实事求是看待“编辑学者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学者化”这一提法本身并没错,正如现代作家、编辑孙犁先生所说:“编辑必须有学问,有阅历,有见解,有独到之处,应该成为学者或作家.”作为一名编辑,特别是做一名学术期刊的编辑,其自身必须具备一定的学术功底,有进行科研的能力.可问题是我们在讨论这一问题时,不能不切实际.根据“学者化”的口号,有人提出,“对自己所负责编辑的某一学科或主要学科,如文学、历史、哲学等要具有比较完全系统的把握,有相当深入的研究”.“学报编辑的学术水平  相似文献   

8.
“青年编辑学者化”质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年编辑学者化”质疑●张苏明【北京】随着青年编辑的增多,关于青年编辑素质、修养、知识结构、发展方向等方面的讨论方兴未艾。不少新老编辑著文疾呼青年编辑必须走“学者化”的道路,例如有一本《青年编辑成才之路》的书中就有不少如此的观点。笔者对此不敢苟同。1...  相似文献   

9.
“编辑学者化”讨论纵横谈□尹玉吉一、“编辑学者化”讨论的始末“编辑学者化”这一讨论在学术上也有一个演进的过程。其理论起点源于80年代初的“编辑素质”讨论。作为一种突然膨胀了的社会群体———编辑来说,“素质”问题自然而然地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从理论上...  相似文献   

10.
“编辑学者化”讨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想点子是编辑的魅力所在,一个称职的编辑,往往能够吸引一批记者和通讯员在自己周周。他们的吸引力来自哪里?我在观察中发现,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这些编辑脑袋中装有不少好、新、准、绝的“点子”,对记者、通讯员谈的情况,哪些值得一写,哪些需要补充,哪些要变换角度,他们都能说到“点子”上,叫记者、通讯员心服口服,愿意与他们交朋友,搭档配合。那么,是不是说编辑的水平就比记者高呢?记者和编辑只是分工不同,不存在谁水平高,谁水平低的问题。但是,作为编辑,正因为处于承上启下,内外结合的位置,相对地说,他对编辑部的编辑意图了解得多一些,对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取向明确一些;相反,记者、通讯员在基层的时间多,对实际了解得多,掌握的新闻线索也比较多。二者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如果二者能够取长补短,有机结合,就能相得益  相似文献   

12.
刘秀品 《新闻界》2004,(6):97-97
对于爱读新闻的人特别是从事新闻工作的人来说,今年10月12日《人民日报·华东版》披露的下面这条消息无疑算得上是一条“利好消息”。那说的是,南京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宁介绍,南京政务信息公开办法将提出,行政单位在没有任何理由的情况下,无故拒绝采访属违法,需要承担法律责任。新闻发言人应该坚决杜绝“无可奉告”之类的说辞。“无可奉告”一词,笔者既从昔日的影视作品中听到过,也从采访实践中“领会”过,称得上耳熟能详了,但查遍了《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竟都找不到这个使用频率相当高的词汇。这再一次说明,哪怕世界上最权威的语言文…  相似文献   

13.
一些青年新闻工作者凑在一起,谈起某些老同志采写的新闻作品,往往议论道:“缺少文采,干巴巴的。”“英雄割剧虽已矣,文彩风流今尚存。”(杜甫《丹青引》)舞文弄墨的人,谁不希望自己的文章文采飞扬?可是,新闻作品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文采”呢?有的青年记者以为,华丽的词藻多  相似文献   

14.
湖南有个滨湖地区特邀一些大新闻单位的记者组成记者团,到当地进行为期十多天的“观察性采访”。据说邀请的目的是为了使更多的人特别是上级部门了解这个地区的丰富资源和经济战略地位,以便关心和支持这里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采访团所到之处小车成行,前呼后拥,热闹得很。记者们住的是高级房间,吃的是名优特产,到处观山玩水,还有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好不痛快。但是一些基层干部和群众见此纷纷摇头。据说,这个地区的这种作法并非先例。有的地方,有的部门老早就这么搞了。他们邀请  相似文献   

15.
郑州晚报有《古时的肃贪倡廉》一文,从“早在西汉时期,官吏因贪赃犯罪,一律处死”说起,特别说到明“朱元璋决心整顿吏治,严惩贪官”,一直说到清“曾任卢部侍郎兼军机大臣的和坤,嘉庆帝宣布他二十条罪状并责其自杀.被抄家产值钱竟有七亿两以上,比清廷十年收入的总和还多,故百姓中有‘和坤跌倒,嘉庆吃饱’之说.”一个时期以来,此类文章常见于报刊,立意是不错的,史料也不假,“以古为鉴”,作者用心良苦、这很容易使人想起鲁迅的话:“史书本来是过去的陈账簿,和急进的猛士不相干.但先前说过,倘若还不能忘情于咿唔,倒也可以翻翻”(《华盖集·这个与那个》).倒也可以翻翻”,翻翻而已.因为鲁迅还说过别样的话:“现在我们再看历史,在历史上的记载和论断有时也是极靠不住的,不能相信的地方很多”(《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所以“以古为鉴”要切防那“鉴”是哈哈镜,不要一照走了形.  相似文献   

16.
在报纸上,时常可以见到发生或破获特大案件的消息,如特大盗窃案,特大贪污、受贿案,特大杀人案,特大盗枪案,特大交通肇事案等等。但什么算“特大”,没有明确的界线,内容往往相差很大。如贪污一万、几万元的是特大贪污案,贪污十万乃至几十万元的,也是特大贪污案。“特大”一词象个橡皮筋,在哪儿都可以套得上。遍查我国的法律、条例,怎么也找不到这  相似文献   

17.
在我们馆内,几个女同志都很讲究穿戴,各有千秋。但每天一上班,都快速穿上白大褂,新的一天服务工作也就拉开了序幕。其实,院里对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并没规  相似文献   

18.
李天德 《视听纵横》2010,(4):113-114
每个单位都需要有一大批干事的人。有了这批干事的人,单位才会焕发出勃勃生机,事业发展才会蒸蒸日上。这次,我局在“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中广泛开展“干事”还是“混事”大讨论,其目的就是要通过大讨论,让每位同志弄清楚什么是“干事”、应该怎样“干事”这一直接关系到工作效率与作风的问题,从而扎实有效地推进我局以“治庸治懒、提能增效、狠抓落实”为重点,以勤政、廉政、善政为目标的“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  相似文献   

19.
一些青年新闻工作者凑在一起,谈起某些老同志采写的新闻作品,往往议论道:“缺少文采,干巴巴的。”“英雄割剧虽已矣,文彩风流今尚存。”(杜甫《丹青引》)舞文弄墨的人,谁不希望自己的文章文采飞扬?可是,新闻作品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文采”呢?有的青年记者以为,华丽的词藻多些,景物、天气、人物心理动作描写细些。这样的文章才有“文采”。所以,在一些新闻作品(特别是人物通讯)中,一些同推进情节、塑造人物毫无  相似文献   

20.
1991年《新闻与写作》第5期上刊登的《认真推敲,才能写得准确》一文,其中不少地方都用到“推敲”一词,如“仔细推敲”、“好好推敲”、“要逐字逐句推敲”、“认真推敲”等等。笔者认为这些“推敲”词组的运用是文章的作者以及编辑同志悉心安排的,体现了他们的匠心所在。“推敲”一词的来历众人皆知。是什么意思呢?《现代汉语词典》也好,《辞海》也好,以及新出版的《汉语大词典》都注释为“斟酌字句、反复考虑”。《认真推敲,才能写得准确》一文中众多“推敲”的运用是符合这个含义的,是经得起推敲的。这篇文章在运用“推敲”对,前面都加了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