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部近日公布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阶段19个学科的课程标准。对比实验版课标,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都增加了优秀诗文背诵篇目。其中小学阶段增加了6篇,初中阶段增加了14篇,在原课标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120篇(段)的基础上,中小学背诵篇目增至140篇。这一篇目的调整,不仅仅是数量的增加,也是《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一种具体体现。在课标理念的观照下,增加优秀诗文背诵篇目,大量诵读经典诗文,对弘扬祖国优秀文化,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丰富学生语言积累,培育审美情趣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滕衍平 《江西教育》2012,(17):13-15
实验稿《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其中推荐了70首中华经典古诗词,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则推荐了75首。课标中的"要求"和"推荐"体现了在小学阶段学生诵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增加了优秀诗文背诵篇目,推荐背诵的优秀诗文篇目有240篇(段)。篇目的调整,不仅是数量的增加,更是新课标基本理念的一种具体体现。学生大量诵读经典诗文,对弘扬祖国优秀文化、丰富学生语言积累、培育审美情趣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那么,如何有效落实背诵优秀诗文的要求,让经典诵读浸润学生心田,让经典之花在学生心田绽放呢?本人反复研读新课标,结合平时教学,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正>实验稿《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其中推荐了70首中华经典古诗词,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则推荐了75首。课标中的"要求"和"推荐"体现了在小学阶段学生诵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2001年"课标"实验稿相比较,其对小学生会写汉字的要求有所降低,但是却增加了需要背诵的篇目,由原来的120篇增至136篇,可见,2011版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语言积累的重视。然而,这个变化却引来了很多非议,不少人以为背诵是一件无意义的事,现在增加背诵篇目的要求,无疑是给本来学习负担就很重的学生更加重了一重负担。其实,我个人以为,小学阶段的背诵  相似文献   

6.
刘芮宏 《甘肃教育》2013,(21):74-74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推荐背诵的优秀篇目则有136篇(与旧版课标相比,小学阶段增加了6篇,初中阶段增加了14篇)。对于新课标的这一变化,有人解读为“降低了写作要求而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量”,并据此提出一种针锋相对的观点:语文教学是写作本位而非阅读本位。  相似文献   

7.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将于今年秋季新学期正式启用的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对比旧课标,语文科目在小学和初中都增加了背诵篇目,要求学生9年内背诵古今优秀诗文240篇(段)。不仅在中国,在日本、印度、以色列和欧美很多国家的基础教育过程中,背诵经典篇目都被公认为是传承文化精华、增加知识积累和提高语言水平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在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还具体规定每个学段的背诵篇数和诵读要求:第一学段(一、二年级)的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二学段(三、四年级)的学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三学段(五、六年级)的学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不仅如此,《语文课程标准》还专门附录了小学阶段70首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呢?多年来,我致力于探…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标》)要求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共推荐古诗文135篇(段)。其中1~6年级75篇,都是诗歌,且都是古代诗歌;7~9年级61篇,其中诗歌40篇,皆为古代诗歌。虽然大部分要求学生背诵古代诗歌并未安排为教学课文,古代诗歌分量却可从中看出。《2011年版课标》多处强调“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在古代诗歌分教学中如何挖掘“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真意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心: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总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学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总阅读量不少于40万字;五六年级学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课外总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语文新课标后附了“优秀诗文”和“课外读物”的篇目,使学生阅读有了明确的方向。—高兴!  相似文献   

11.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终于呈现“庐山真面目”。参照新旧两版“课程标准”,回望十年初中语文教学历程。多年来一直处于弱势地位的“外国文学作品教学”似乎仍未摆脱“鸡肋”的尴尬处境。站在新版课标颁布的这个节点上,对初中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的尴尬处境作一次全景扫描,或许对下一个十年的初中语文教学不无裨益。一、课程标准及考试说明:楼高不见章台路无论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还是2011年新版“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与内容”、“实施建议”中均只字未提及外国文学作品,在“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中也没有推荐任何具体的外国优秀诗文篇目。只是轻描淡写地表达道:“要求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背诵一定数量的优秀诗文,其目的之一是“弘扬祖国优秀文化”,“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目的之二是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感染,“培育爱美的情趣”;目的之三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如何认识和理解这样的要求,尤其是对背诵优秀诗文的数量、篇目及其价值和意义,值得人们深思。问题一:“推荐”就是“必背”吗?在《语文课程标准》的“附录”部分“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中,三处出现“推荐”一词。何谓“推荐”呢?《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的解释为“把好的人或事物向人或组织介绍,希望…  相似文献   

13.
古诗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与内容"中提出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的要求。"阶段目标"中更明确要求诵读、背诵优秀诗文,小学阶段不少于160篇(段)。从上述表述可以看出课标对古诗词教学的重视。近日,笔者观摩了一次古诗专题教学比赛。为了学好古诗,执教者可谓想尽了办法。但  相似文献   

14.
<正>古诗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古诗的地位,明确地指出学生在小学阶段要"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具体地规定了每个年级每学年背诵优秀诗文的篇目数(低、中年级段每学年不少于50篇,高年级每学年不少于60篇),还详细地列出了"古诗词背诵推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背诵一定数量的优秀诗文,其目的之一是“弘扬祖国优秀文化”,“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目的之二是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感染,“培育爱美的情趣”;目的之三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如何认识和理解这样的要求,尤其是对背诵优秀诗文的数量、篇目及其价值和意义,值得人们深思。  相似文献   

16.
古诗——中华文学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千百年来,以其精湛的语青,深邃的意境而脍炙人口、吟唱千古,滋润了无数代中国人。《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要求学生诵读、背诵优秀诗文,小学阶段不少于160篇(段)。让学生从小就接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相似文献   

17.
文言文教学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中国传统文化和精神的传承。《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阅读目标中提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从课标中不难看出,小学阶段对文言文作品内容和情感的领悟停留在“体味”的层面。由于现阶段各种版本的小学教材中文言文的编排篇目都比较少,导致了小学教师在文言文教学时重视不够,目标把握不准,教学走过场或者随意拔高要求。  相似文献   

18.
课外阅读是学习语文知识,积淀人文素养的的重要渠道.新课程非常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倡导教师引领学生走进广袤无垠的课外阅读世界,去感受自然之美、社会之美、精神之美等种种人文之美.《语文课程标准》不但主张学生大量课外阅读,还要求背诵其中的一些精美篇段,专门开列了学生课外阅读背诵篇目的推荐名单.其中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7~9年级学生背诵80篇(段).课标说明:“其余部分(也包括中国现当代和外国优秀诗文)可由教材编者和任课教师补充推荐.”  相似文献   

19.
正今年1月,教育部发布了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14门课程标准。此次修订,语文课标变化最为突出。其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这次课标修订的重点之一,并设置学习专题。而将原标准"诵读篇目的建议"改为"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推荐篇目数量也从14篇(首)增加到72篇(首)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20.
考点阐析 1.考试内容 (1)所选考的课本上的篇目都在7~9年级“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50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关于诵读篇目的建议”(14篇)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