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测量呼吸和心跳》是五年级上册《呼吸和血液循环》单元的起始课,教材围绕定量观察、统计分析来展开,以测量呼吸和心跳次数的活动为主线来组织。引导学生认识运动前后呼吸和心跳的变化。在前不久的  相似文献   

2.
案例描述 今天,是学校的科学学科教研活动,由我上《测量呼吸和心跳》一课。  相似文献   

3.
一、教材分析“测量呼吸和心跳”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的第一课。通过测量运动前后30秒钟呼吸和心跳的次数,让学生通过自测、互测、统计分析,引导他们认识运动前后的呼吸和心跳变化。  相似文献   

4.
苏教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量呼吸、心跳和脉搏》一课,让学生通过测量自己在运动前、运动后、运动结束休息3分钟后1分钟内呼吸、心跳和脉搏的次数,从而发现呼吸和脉搏的规律。我们先对本课教学内容作一分析研究。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们知道什么呢?他们可能知道:每个人的脉搏数在平静状态下大约是多少次;运动之后呼吸与脉搏会加快;停止运动过一段时间后,呼吸与脉搏会稳定下来。他们可能不知道:人在运动过后多长时间能够平静下来,平静快慢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平静的趋势如何,等等。由此,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对于学生们知道的,…  相似文献   

5.
在2011年全国小学科学优质课展示活动中,史加祥老师执教的《呼吸》一课和范颖老师执教的《果实的结构》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呼吸》一课中有一个环节——让学生写出人体体内参与呼吸的器官。我们知道,呼吸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但对孩子们来说,呼吸的过程是什么样的?哪些器官参与呼吸,哪些器官不参与呼吸?这些都是神  相似文献   

6.
下面两个句子,都出自国家级报纸(圆点为笔者所加):1.他的心砰砰直跳,屏住呼吸,仔细看着眼前的一株灵芝……(《中国青年报》1998年6月5日第4版:皓月《灵芝草》)2.拨看树心(我)心砰砰的,希望有人告诉我那里抱心的一团就是一朵含苞的铁树花。(《人民日报》1998年6月6日第6版:许谋清《铁树花》)加点的“砰”为何意?《现代汉语词典》释:“象声词,形容撞击或重物落地的声音:一的一声,木板倒了。”(199年版修订本第960页)。但是,上述句中的“砰砰”并不是这种用法,而是表人心跳的声音,可见它用错了,而应用“怦怦”。《…  相似文献   

7.
晕(yun)倒(dao)昏(hun)劂(jue):千万不可随意搬(ban)动,应首先观察其心跳和呼吸是否异(yi)常。如发现心跳、呼吸正常,可轻拍患(huan)者并大声呼唤(huan)使其清醒。如无反应则应采取人工呼吸和心脏(zang)按摩(mo)的方法进行急救(jiu)。  相似文献   

8.
在“2011年全国小学科学优质课展示活动”中,史加祥老师执教的《呼吸》一课和范颖老师执教的《果实的结构》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9.
一个训练有素的瑜珈,可以连续多天不吃,不喝,使心跳加速或减速,甚至片刻停止跳动……等等。(傅荣《暗示术》20页,江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漂亮刺眼的“加勒比海投资计划”、“南非金矿开采工程进度表”……等等的字眼,能吸住来访者的视线。(黄凡《东区连环泡(四题)》,《台港文学选刊》1991年第9期5页)  相似文献   

10.
教材分析《运动前后》是鄂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运动前后》、《运动与呼吸》、《运动与心跳》、《运动与大脑》等四个主题的学习,研究运动给我们的身体带来的一些变化,由此了解身体的更多秘密。  相似文献   

11.
易传发  朱辉 《科学课》2009,(12):52-55
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在校园里运动》,属于生命世界中健康生活序列。本单元内容课文分为《运动前后》、《运动与呼吸》、《运动与心跳》、《运动与大脑》和《自由研究》五课。为了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和促进学生发展,在教学中应努力做到“两个把握”、“两个引导”、“两个重视”、“两个关注”。  相似文献   

12.
德国斯图加特教育委员会1993年模具钳工的试卷分《专业理论》、《专业计算》和《专业制图》三个理论卷,实习试卷分为《实习工艺》卷和一套模具全部零件的制造。其特点可以用“广、用、活、巧”四个字来概括。 广 是指命题的知识面广,题量大。如专业理论不仅包括了《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切削加工技术》、《公差配合与测量》、《焊接》、《机械零件》、《气动与液压》、《控制技术》、《工模具工艺  相似文献   

13.
1 前言 "心脏和血液循环"是苏教版科学教材中"呼吸及血液循环"中的第3课.学生在学习了"测量呼吸和心跳""肺和呼吸"基础上对人体科学知识进一步的学习,也是本单元的重点课和总结课.本课将呼吸器官和血液循环器官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身体.  相似文献   

14.
呼吸是唱歌的生命,是发声的动力,是歌曲内容表现的重要手段。正确的呼吸是歌唱艺术的一个重要因素,声音的准确、音色的优美纯正,表情的丰富多彩,都取决于正确的呼吸。我们知道,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的呼吸与成年人的呼吸是有差异的。儿童的呼吸每分钟22次左右,成人每分钟呼吸17次左右;儿童每分钟心跳90次左右,成人每分钟心跳70次左右;这是因为儿童的呼吸器官与成人的呼吸器官有所不同造成的。儿童的胸骨较圆,肋骨斜度较小,不便于作深呼吸。儿童的肺呼吸量相应的小于成人,所以,平日孩子的心跳、呼吸都比成人频率快。由于呼吸短促,唱起歌来常常感…  相似文献   

15.
如果你遇到地震或者雪崩等灾害,被压埋在地下,千万不要慌张,因为你的体温、心跳以及呼吸等,都能够让救援人员迅速找到你。当然,如果你胆敢以身试法,警察也能因此找到你。  相似文献   

16.
1问题的由来《生物学教学》2012年第5期"多角度感悟相关量化指标是理解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联系的关键"一文,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总光合作用量、细胞呼吸量等相关量化指标,指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之间的量化关系。但文中也有不妥之处,现提出来商榷。在该文"2图文转换中感悟量化指标"部分:B点细胞呼吸等于光合作用强度时,细胞中O2和CO2的扩散方向用了这样一个图形(图1)。这个图也在各种模  相似文献   

17.
《生物学教学》2010,(12):72-72
据2010年6月26日《参考消息》援引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2010年6月24日文章介绍,在实验室培育“人造肺”的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使老鼠用“人造肺”成功呼吸,从而研发成了“可呼吸的转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新器官”。  相似文献   

18.
在上《我们在呼吸》一课时,根据教材安排,我先组织学生体验“屏住呼吸后你有什么感觉?”在学生体会到呼吸的重要性后,紧接着提出了下一个问题:“我们究竟是怎样呼吸的呢?”  相似文献   

19.
“吻”是一个多音多义字,义与呼吸有关时,历代注家都认为是“呼气”义,比如:《玉篇》:“(?),嘘,吹之也。”《汉书·王褒传》:“(?)嘘呼吸如侨松。”注:颜师古曰,(?)嘘,皆张口出气也。”《辞源》:“(?),吐出。”《中文大辞典》:“张口出气也。”  相似文献   

20.
《说文解字》:“暂,不久也。”为一表时副词。古人对时间的体察细微,语言表述精严,且个性鲜明,使其表“暂”之词语甚多。现录其要者如下。瞬:晋陆机《文赋》:“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一瞬、须臾互文。一瞬犹须臾,均极言时间之短暂。瞬息:晋陶渊明《感士不遇赋序》:“寓形百年,而瞬息已尽。”瞬息已尽,指一眨眼、一呼吸就结束了。倏:晋潘岳《射雉赋》:“栎雌妒异,倏来忽往。”倏来忽往,即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