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婴儿白 《高中生》2012,(16):36-37
最勤劳的日本大学生日本大学生很少向家长伸手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多数大学生会选择在周末等课余时间去打工赚钱。对于日本大学生的各色打工方式,日本政府全不干预。政府认为反正大学生是最好的消费群体,可以正当地刺激消费、拉动内需,促进日本的经济不断攀升。莎士比亚不愧是英国大学生的偶像,他们爱他爱到骨子里,就连周末,正值青春期的大学生也会跑到  相似文献   

2.
去英国留学的学生越来越多了,学习之外的时间,不少学生选择了打工。打工,首先要填写工作申请表,本文介绍了填写申请表的一些小知识。准备去英国留学的读者朋友,在国内事先了解和掌握了填写申请表的知识和小技巧,到了英国一定会顺利地找到打工的机会。  相似文献   

3.
绿色淘金路     
1996年,张永才告别了大学校园,怀着对机遇良多和繁华瑰丽的大都市的向往,激情满怀地来到上海。大学期间学的是园林专业,张永才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园林景观公司从事工程设计、管理以及相关的进出口贸易工作,一干就是四年。期间曾被公司委派到日本一家著名的高尔夫球场设备制造公司学习过一段时间,积累了不少经验。虽然他已成为公司的业务骨干,深得老板的赏识并升任部门经理,拿着一份不错的薪水,但他一想以后就这样按部就班、平平淡淡地过日子,心里总有不菲。既然自己可以为别人创造利润,为何不去闯一闯自己的事业呢?亲戚朋友都劝他三思而行…  相似文献   

4.
<正>新西兰打工旅行这是种在新西兰边打工边旅行的旅游形式。这种形式不仅可以增加个人阅历,也可以增加一些回忆。或许有些学生会变得日渐消沉,长嗟短叹,但是不妨以一种逆向思维来审时度势,转换一下生活方式。工作难找就干脆在这个特别的阶段"流放"自己。到新西兰去打工,可以去农场、工厂、旅店,边打工赚旅费边游玩,给自己的人生增加一些轨迹外的记忆,这可是如今最流行的活法呢,正因为我们年轻,一切都有可能。  相似文献   

5.
留英硕士就业难在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晓慧 《大学时代》2006,(11):15-15
留学英国可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完成“研究生”课程,从而获得硕士学位。因此,尽管留学英国花费相当可观,课程也非常紧张,但是迅速获得学位可以节约读书时间。不过,不少辛苦获得了英国硕士学位的同学回国后却发现自己的学位并没有非常有力地帮自己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这是什么原因呢?  相似文献   

6.
若干年前,中学生若想利用假期到商海边湿湿手脚,一定会瞻前顾后,小心翼翼。现在,受到大学生打工热潮的波及,中学生们也成群结队地走向了劳务市场。“干小活”,这个过去让人自惭形秽、羞羞答答的名词已从地下堂而皇之地走到地上,并且平添了不少理直气壮和自我炫耀的色彩。“吃饭靠家里,零用靠自己。”打工者常常以这样格言式的腔调向同学和朋友介绍自己的打工经历。打工,成了挡不住的诱惑,黑洞一般吸引着越来越多半大的孩子赶潮般去市场“淘金”。于是,中学生打工现象已成了不大不小的气候,冲击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这群初生…  相似文献   

7.
从来没有外出打过工,想过,却只是想想而已。 老师说:外面的世界很大,父母说:社会是很复杂的。天天呆在学校,心里是单纯的,真的想感受、体验一下在社会大圈中工作到底怎样,也是出于一种好奇、新鲜。于是,和同桌商量好,决定“参加社会实践,锻炼自己”——打工! 想打工,有这样的想法也只是第一步,可是上哪儿打工呢?又干什么样的工作呢?于是,我们决定利用下午放学后的时间寻求合适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暑期,属于我们的空间,由我们做主。暑期,你可以选择它,也可以不选择它,你可以做出这样的选择,也可以不做出这样的选择。但不管怎样,我们收获的都将是一种经历和幸福、一份财富和珍惜……暑期,参加社会实践?留校学习充实?打工赚取薪金和接受磨砺?既然做了,我们必有收获;既然做了,我们必有回味。  相似文献   

9.
择业门 一句精典的广告词说得很贴切,"只选对的,不选贵的".可有些事实却告诉人们,有不少当代80后大学生们在择业面前俨然就象是一个抓瞎的盲童,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择业目标与求职规划,找工作时东一榔头西一棒锤,或者是看工作环境自己喜不喜欢,或者只看上资是否满意,再或者是看工作累不累,缺乏对选择一份工作要求岗位适合与岗位接受的满足职业成长的必要因素,其结果必然是为了工作而应付工作,找不到工作真实的乐趣感和职业的满足心理,单从表面上看一边是自己好好地在单位干工作,很努力、很用功,干得也不错,其实真正内心的另一边却足这份工作在残酷地折磨着自己的灵魂,令自己处在焦虑不安的状态中,甚至是生出一些莫名的厌倦和压抑,每天都恨不得想直接就从工作岗位上逃跑.  相似文献   

10.
《青海教育》2001,(8):46-47
一 1983年,冯萍毕业于西北政法学院法律系法律专业,同年被分配到青海省海南州公安处从事预审工作,1985年调入青海省人民警察学校任教.在此之前,她一直认为教师这个职业是神圣的,自己以前也很向往当一名人民教师,但又怕自己干不好.现在,既然来了,就要面对这一切,因而她的压力也就成了动力.  相似文献   

11.
<正>作为一个大学生我很感谢学校会有这样一个平台,给我一次施展的机会,也让我感到无比的激动,这样的活动能让我更快地成熟起来。说起来我也有一些创业的经验,而学校这次给我们这样一个机会我更加迫切地想要争取到。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首先,我知道进入大学我们要学会担当责任,所以我也会尽自己的力量做到最好。我从小学就开始接触打工,知道打工的辛苦。而且在打工的过程中,我学到了不少社会经验,打工  相似文献   

12.
寒假来临了,又到了大学生打工的黄金期。虽然打工的方式不同,目的略有出入,但殊途同归,大的方向无疑是积累资金、增加经验、了解社会。社会不同于学校,它有自己的规则,与学校的单纯和宁静截然不同。大学生的短期打工与真正地步入社会还是有差异的,但也算是一种模拟训练。虽说模拟,但也不能浪费大好时光毫无所获,上战场还是得讲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那么,打工究竟有哪些门道呢?我们不妨用以下的关键词概括一番——关键词一:经验大部分大学生渴望找到能和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积累经验,可往往事与愿违。小A是计算机专…  相似文献   

13.
悉尼寻工记     
郑徽 《中学生百科》2011,(20):58-60
留学承载着自己的梦想,也同样寄托着全家的希望。而留学打工,一方面可以减轻父母负担;另一方面,也能通过切实的社会实践锻炼自己的能力,这成为许多留学生学习以外的任务之一。洗盘子、收银员、清洁工……留学打工给人的印象不是那么美丽,找工作的过程也不是那么顺利,但是,在悉尼的郑徽同学以她的经历告诉我们这也是一种成长。  相似文献   

14.
《留学生》2007,(6)
志达:你好!今晚,我与房客谈了一会儿,他提供了其姐姐的电话号码,你可以跟她联系。他姐姐到英国一年多了,住在伦敦郊外,从电话号码上看,离你那儿不远。他姐姐很能干,刚去英国时,什么活儿都干,在超市搬运、扫厕所等,现在在餐厅里负责几张桌子,工资和小费加起来,一月能挣800多英镑。她上午学习两小时,下午坐火车去打工,凌晨一点回来,很不容易,真像一个"狂打工"。在打工的事情上,你可以向她请教。她很聪明,学习英语也很有办法。还有,你要注意你出机场时的落地签证,时间是多少,要提前续签。而且,银行要求存单上有5000镑,这点很重要。你在购物上务必要节省,除了生活必需品,不能再买其他东西了。  相似文献   

15.
"随迁儿童"小杜兵到南宁以前,杜兵一家人生活在三个不同的地方。他留守在农村老家,一直由奶奶照顾。二姐住在外公外婆家里,父母带着大姐在南宁打工。杜兵告诉我们,他没有到南宁上学之前,每天要自己洗衣服、煮饭。自从去年随迁到南宁,一家人终于能够团聚了。杜兵说,爸爸是一名仓管员,妈妈在南宁市区摆成衣摊。虽然全家人挤在租来的小房子里,但是年幼的杜兵却感到很满足,他也更加刻苦地学习。一年过去了,杜兵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全国英语  相似文献   

16.
《留学生》2007,(6)
在德国留学打工,居然做了一回小小报童,居然可以在传媒业大亨《法兰克福汇报》麾下发展自己的事业,虽说干的只是"送报纸"这类小事,但想起来,还真令人兴奋。不过,送报纸这差事,可不是谁都能做得好的。这其中的辛苦和甜蜜,正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在德国送报纸的种类,分为两种。一种是订阅的报纸,比如(法兰克福汇报》、《法兰克福周报》和《南德意志报》。简单地说,就是你交钱订阅,我送的那种。另外一种,就是不管你订不订,我都硬塞给你的、充斥着广告、塞满你信箱的报纸。两种报纸的递送,各有各的特色。这两类报纸,我全都送过,打工期间,挣了不少学费,也积累了不少心得,现在写出来,与广大送报人员共勉,也为想在课余挣点外汇的留学生们提供一些参考。第一天送报先从订阅报纸类说起。我从一个兄弟那里刚接过这活儿的时候,心里还真是没底。前两次和他一起去  相似文献   

17.
在德国打工     
在国内,时常看到留学生谈到自己在国外打工时的酸甜苦辣。 等自己万里迢迢到了德国后,很快也加入打工者的行列,发现自己身边也有很多趣事。 我就读的学校是柏林工业大学。这里有一个专门为学生提供工作的“工作处”,愿意打工的学生凭学生证到那里去办一个“工作  相似文献   

18.
长大了干啥?打工。打工干啥?挣钱。挣钱干啥?盖房。盖房干啥?娶媳妇。娶媳妇干啥?生娃。生娃干啥?打工……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著名三农专家温铁军曾形象地用打工娃描绘中国农村孩子的生活状况。这样的经历,也差一点发生在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邓正平、邓书芮父女身上。然而一所中学的介入使其发生了改观。破解农村教育在城乡二元结构中的定位难题,修复打工娃循环中残缺的教育链条——三口中学,一所地地道道的农村中学实实在在地做到了。  相似文献   

19.
阿Q新传     
阿Q是农民出身,总说自己“以前阔”,这回他是真阔了。这几年,阿Q到城里打工,每天都是起早摸黑地干,手里的钞票也越积越多了。他终于当上了万元户,盖起洋房,出人头地了。  相似文献   

20.
最珍贵的鱼     
要过节了,从热闹的校园回到家,顿时觉得寂寞、冷清。父亲打工还没回来,母亲为了一天只能赚10元钱的工作正夜以继日地忙碌着,只有我是一个闲人,什么也不会干,什么也不用干,无聊地坐在一旁听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