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鸿章在中法战争中的几个问题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威 《历史档案》2001,(3):95-101
中法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对外战争。李鸿章作为清廷重臣,参与了中法战争的一些活动。探讨李鸿章在中法战争中的活动及其思想根源,对于李鸿章研究和中法战争史研究都是有意义的。本文拟就此谈些看法,以求指正。  相似文献   

2.
澎湖战役的失败对中法战争影响重大,其研究工作一直以来受到中法战争史学界的忽略。在澎湖陷落的原因上,除了澎湖孤悬海外,清军方面主要是由于战斗力弱和岛民的出卖,在法军方面则是孤拔的指挥得力以及法军事先准备充分。  相似文献   

3.
曹必宏 《历史档案》2005,(3):99-106
19世纪80年代的中法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在战争开始前及进行中,中法双方曾进行多次谈判。在中法谈判过程中,作为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积极插手其中,干预谈判,通过总税务司署伦敦办事处税务司金登干与法方交涉,并逐渐取得了谈判的控制权,最终签订了《中法停战条件》(又称《中法初步协定》),结束了中法战争。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 浙江镇海是我国东南沿海的军事要冲,历来为海防重地。中法战争中1885年3月1日至6月11日长达103个日日夜夜的镇海保卫战,是中国近代史上反对列强侵略的战争史中屈指可数的取得了巨大胜利的战役之一。镇海之战中,中国军队成功地阻挡了法舰的攻势,牵制了法国海军,使其无法实现海上侵华战略计划,不但对中法战争的进程和结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为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斗争提供了许多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5.
中法战争的研究,与时尚、热点的历史研究课题相比,是公认的冷门。这并非学术界认识不到对它研究的重要,事实上都认为中法战争对清末政局和当时的世界格局均产生了重大影响,只是因为研究这类课题相对来说难度大些,因此付出的劳动也要大。如果没有长期坐冷板凳的决心和毅力,要想取得成果是不可能的。所以中法战争史的研究成果相对少些,有关专著更少见。因此,壮族年轻史学工作者黄振南所著《中法战争诸役考》一书的出版,令人特别注目。现作简要介绍如后:一、首次利用法国档案资料写出的中法战争史专著。尽管中法战争史的研究长期受到…  相似文献   

6.
晚清七十年,统治者以上谕形式共发布过五次宣战谕令,分别是在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与义和团运动五个时期.  相似文献   

7.
旅顺博物馆保存一组涉及1883-1885年中法战争的信札,共计11通.主要为中法战争期间驻守福建、台湾的官员致福州将军穆图善的.其中有以巡抚衔督办台湾军务刘铭传信札1通,闽浙总督何璟信札4通,闽浙总督何璟、福建巡抚张兆栋联名信札2通,闽浙总督杨昌濬信札3通,帮办福建军务杨岳斌信札1通.  相似文献   

8.
黄英 《兰台世界》2015,(4):24-25
刘铭传台湾第一巡抚,为台湾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捍卫了我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在中法战争中,奋力抗敌,积极保卫台湾。在基隆港战役中,取得了光辉胜利,重重冲击了法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相似文献   

9.
中葡签约     
李全新  林文 《兰台世界》1999,(10):38-39
1885年中法战争的结局,是打了胜仗的中国政府反而同打了败仗的法国政府签订了屈辱和约,这说明清政府的昏庸腐败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1885年中法战争后华商在桂越边境贸易交往中的主导地位进行了分析,认为这是由法国商品和资本输出重点不在桂越边区、华商具有传统优势及交通不便等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中葡签约     
1885年中法战争的结局,是打了胜仗的中国政府反而同打了败仗的法国政府签订了屈辱和约,这说明清政府的昏庸腐败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相似文献   

12.
赵红 《兰台世界》2012,(6):20-21
中法战争中,山东海疆形势严峻,为了保卫京师和海疆安全,清廷与山东地方政府积极筹海,加强海防.这一时期,山东海防出现了新气象,但仍未跳出以岸为守的传统布防窠臼.  相似文献   

13.
"李扬才事件"是中法战争前中越关系史上一重大事件,因种种原因,后人对其研究严重不够,以致被厚重的历史淹没了,没有留下什么声响。事实上,"李扬才事件"是研究冯子材与刘永福关系,以及中法战争前夕中越关系极为重要的一环。"李扬才事件"的起因、经过及最后的结果,以及该事件所涉及的个人恩怨、家国情仇、越南与中国关系,均在《申报》中有报道。通过对《申报》中"李扬才事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使我们对于这一时期中越关系、中国"军转安置"问题有一深刻的认识,并为冯子材的处境深表担忧。"李扬才事件"并不是纯粹的边界事件,而是19世纪70年代中越关系的缩影,是清末中国"军转安置"问题大曝露。认清"李扬才事件",有利于我们认清当时中越关系,并对冯子材、李扬才和刘永福三者关系的认识也有重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黄振南  覃棉 《历史档案》2022,(1):141-144
刘永福是晚清著名抗法英雄,因家境贫寒,他未能接受正规的文化教育,却有不少与人书信来往的记录,这些书信或由笔吏代为①.徐延旭曾先后以广西布政使、巡抚的身份参与应对中法战争.国内保存的徐延旭来往函牍中仅见刘永福给他的禀文.法国外交部档案馆保存有徐延旭致刘永福函,实属凤毛麟角.  相似文献   

15.
本世纪,无论是在50年代的抗美援朝战争,60年代越南战争,70年代对越自卫还击战,80年代英阿马岛战争,还是90年代初海湾战争期间,我们都可以读到随军记者采写的军事通讯。那么有人会问,中国最早的军事通讯出现在什么时候、哪张报纸上呢? 刊于中法战争时期的申报在中国报业史上,第一篇由随军记者采写的军事通讯,出现在中法战争时期的《申报》上。 1884年4月3日(清光绪十年三月初八),当时上海的中文报纸——《申报》在一版登载了一篇军事通  相似文献   

16.
中法战争前夕,越南政府派出以范慎遹、阮述为代表的使团来华,以备李鸿章与法国驻华公使宝海谈判时咨询及与清朝议决越事。然而,李鸿章并未抓住中越联合抗击法国的良机,导致越南沦为法国的保护国。  相似文献   

17.
赵伟 《档案时空》2014,(11):36-38
晚清光绪年间,京师盛传“李鸿藻为青牛头,张佩纶、张之洞为青牛角,陈宝琛为青牛鞭,王懿荣为青牛肚,其余牛皮、牛毛甚多”,这里说的是那些出身翰林的词臣言官,其直言敢谏,封奏联翩,一时号为“清流党”(又称“前清流”)。可惜的是,在之后中法战争中,风头最健的张佩纶受命福建海疆,结果马失前蹄,惨败而归。  相似文献   

18.
崔玉敏 《兰台世界》2012,(33):64-65
中法战争期间,慈禧利用战事失利,成功打击了恭亲王奕,史称"甲申易枢"。张之洞无意中成为此次事件最大的受益者,但此人却是一个爱惜"羽毛"甚于爱护民族、国家利益之人,对中国以后的发展大势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黄振南 《历史档案》2005,(2):120-127
中法战争是近代中国和法国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关这一事件的史料,中法两国都有收藏。然而,长期以来,研究这一事件的中国学者主要依据本国史料探讨问题,史料的片面性往往使结论有失公允,这是一件十分遗憾的事。  相似文献   

20.
创办于1884年的《述报》是近代早期国人创办的重要报刊之一,该报以报道中法战争而享有盛誉。而作为地方性的报纸,该报也对广东地方新闻较为关注,包括对广东时局、社会新闻和民俗风情等方面的报道。因而该报对研究当时的社会状况有较为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