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汉语的词汇具有词性的不定性、多义性、词类活用、词法缺少形态变化等特点。因此,一词多类或词无定类,句法简单,灵活多变,随势转移。而修辞上则长于对偶、排比、倒置、隐喻、稽古、引经、代称、委婉。汉语的这些特点,造就出古代诗歌的形象性、直观性、联想性、简约性、整一性、抒情性等诸多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2.
【解析】①第一、二问主要考查考生对诗歌语言表达技巧的认知理解,第一问答题关键是“哪种写作手法”,第二问答题关键是“什么样的感情”。  相似文献   

3.
初唐四杰的辞赋、骈文因被斥为“时带六朝锦色”而多不被人认同。这两种文体在事实上起到了开拓文学样式新路的作用。在辞赋的影响下,“四杰”的歌行呈现出铺陈展衍,纵横阖的气势;同时,辞赋中借事抒情的手法,赋予歌行一体以极大的语言表现力。而骈文的对偶、声像等形式方面的特点,被“四杰”运用于七言歌行,促进了“初唐体”的形成,也被推广到近体诗中,完善了五言律诗的格律体制。  相似文献   

4.
古代诗歌     
试题回放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具备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等几种能力。古代诗歌阅读属于鉴赏评价能力范围,考纲从两大方面规定了考试的内容:(1)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从简明的角度可以这样理解,古诗鉴赏的出题方向一般针对内容与形式两方面,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师的所有智慧,都体现在如何设计一种方法,一种手段,让学生被语言震撼。”教学手段的新鲜活泼,教学方法的新颖灵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在乐学思想和愉悦原则指导下,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成为我们所追求的共同目的。下面我结合王维《使至塞上》的课堂教学实践,谈谈古诗课堂教学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6.
关于唐代骈文、古文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代中期,一部分人提倡古,反对骈,至韩愈、柳宗元出来,一度声势颇盛,形成与骈对峙局面。但至晚唐、五代,古即趋衰落,骈似占明显优势,直至北宋,古运动方才取得胜利。唐代大多数骈风明白晓畅,甚至通俗化。这种风被宋代古家讥为浅俗,相比之下,唐代不少古反而显得深奥。唐代小说绝大多数用散体写作,骈句只占少数,但其句式整齐,语言浅显通俗,风格与崇尚古雅的古不同。现代有的史研究认为唐代小说体与古运动有密切关系,乃是一种误解。  相似文献   

7.
喻述君 《文教资料》2014,(14):20-21
客家语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方言,在语音、语法等方面遗留了较多古汉语现象。本文简单分析客家语中遗留的古汉语语法语音现象及其成因,提出研究客家语古汉语现象是探究古代中原汉语的重要途径,对繁荣发展客家文化及树立母语文化情怀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自然赋予人类美的精华——花卉。不少花也和人一样,不但有正名,还有别名、雅号,花的别名、雅号是怎样产生的呢?这与古代诗歌是分不开的。例如:月季。因月月开不败,四时花争春,自古以来就有“月月红”、“四  相似文献   

9.
古代诗歌中的押韵字究竟怎样读,是按现代汉语的读音读,还是按所谓的“古音”读而使其合辙押韵?这本是不应当再有争论的问题,然而却颇有争论。部分同志认为诗歌是韵文,假如押韵字不按“古音”读就不合辙押韵,失去了韵律美,于是便师承旧说,把“乘坚车,驾驷马”,读成什么“乘坚居,驾驷母”,大淡古音如何如何。试举北大中文系中国  相似文献   

10.
丰富的民俗事象反映了社会的丰富性,是各种社会形态和社会制度的见证,并从多方面影响着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由于民俗是民族心理的重要表现,而民族心理又是民族生活文化的反映,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因此,作为反映一个民族的社会历史生活的语言文学,自然与民俗结下了不解之缘。特剐是民俗与古代诗歌、戏曲的关系,更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1.
【考点说明】古代诗歌是一笔宝贵的文学财富。对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是 1994年以来非常看好的高考题型。从测试一首唐代绝句开始 ,发展到律诗、词、曲 ,从测试唐人诗发展到测试宋人诗 ,从一首发展到两首 ,从一道题发展到两道题。从浅层次的文学解说测试 ,进而发展到对内容、意境、技法等方面的综合测试。研究好这一个考点 ,对于提高卷面分值的意义是非常大的。一是要充分明确古代诗歌鉴赏题测试的重点是什么 ,二是要掌握品读古代诗歌的方法和技巧 ,三是要学会答题。对于命题人编制试题时常用的设置干扰的方法也要比较熟悉。【典型习题】阅…  相似文献   

12.
【考点说明】古代诗歌赏析题 ,从选诗的风格方面看 ,多趋向于清丽淡雅的格调 ,且多为情景交融之作 ,因此复习训练应以富有意境的诗歌为重点 ;从测试内容上看 ,有对字句含义的理解 ,有对文学常识、典故的辨识与理解 ,有对表达技巧和修辞方法的辨识与理解 ,有对诗歌意境、主旨、艺术形象的把握 ,有对感情基调、艺术风格的把握。要提高解题能力 ,必须扩大知识视野 ,注意文学修养 ,掌握阅读方法。1 理解内容 ,体味意境。要读懂诗歌的内容 ,最好能熟悉与作品相关的背景材料 :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状况 ;了解有关历史时期的时代特点。其次 ,…  相似文献   

13.
【考点说明】2002年高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的重大改革之一 ,是将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由客观选择题变为主观表述题 ,综合性增强了 ,难度加大了 ,对考生的素质要求更高了。因此 ,2003年的考生必须充分了解《考试说明》对文学作品鉴赏评价的具体要求 ,并按要求积累掌握好诗歌鉴赏评价的相关知识。关于鉴赏评价 ,《考试说明》提出了两个要求 :1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就是把握文学作品刻画的艺术形象的内涵。在诗歌鉴赏中 ,要学会分析诗歌的意象 ,并通过意象的分析 ,理…  相似文献   

14.
【设计思路】本设计能通过对古代诗歌的改写训练,让学生走进诗歌,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领略古代诗歌的深邃意境,认识祖国古代文化的灿烂悠久,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祖国语言表情达意的能力。【导写过程】一、课前准备1.让学生写出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并写出自己喜欢的理由。2.为自己喜欢的诗歌选配一支曲或一幅画,注意诗歌内容与所选曲或画的联系。3.让学生将自己为诗歌选配的曲或画在班上交流,同时介绍自己选配这些曲或画的理由。再让其他同学对此诗歌与选配的曲或画进行评点。然后要求学生用文字将上述内容表述出来,为课堂改写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日益受到重视。高中语文教学新大纲要求强化文学鉴赏的教学,新编高中语文教材(试用本)增加了文学鉴赏的比重,近年高考逐渐增大文学鉴赏题的分值,这些都是具体印证。为了配合教学和应试的双重需要,本刊将于2000年2月(第3、4期合刊)推出“文学鉴赏”专号,集中介绍鉴赏知识和鉴赏方法,分类训练鉴赏能力。这里编发的“古代诗歌”一稿,便是选自该专号“诗歌鉴赏”板块中的第一节,敬请关注。限于版面,该稿“鉴赏训练”部分被删节。  相似文献   

16.
品味古代诗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古代诗歌教学无疑可以达到这一要求。那么如何品味古代诗歌呢?  相似文献   

17.
18.
唐·张(虫宾)《过萧关》出得萧关北,儒衣不称身.陇狐来试客,沙鹘下欺人.晓戍残烽火,晴原起猎尘.戍边莫相忘,非是霍家亲.注释:①出得萧关北,儒衣不称身:儒衣,书生的服装.这两句说,一旦来到塞上,穿着书生的服装就显得很不适宜,因为古代朔方是用兵的地方,人们多着戎装.  相似文献   

19.
20.
近年来,由于中考试题越来越开放、灵活,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精粹的诗歌在考试中的形式也更加新颖,考题越来越趋向于诗歌内涵积淀、诗歌品位等无形的东西.诗歌阅读靠复习中的突击讲、突击练已难奏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